人各有精神的坐标系,于我而言,生命始终以“感受性”为轴心转动。这份感受性是双生的藤蔓:一端缠绕着当下的情绪——是风起时心头的微澜,是见晚霞时眼底的温热,是情绪最本真的震颤;另一端则攀附着思绪的枝丫——感受落进心里,发酵成思虑的絮语,而思虑又会酿成新的情绪,或清浅或浓稠,层层叠叠,织就生命感知里最细腻的纹路。
思维是劈开混沌的光,唯有清醒的、向深处掘进的思维,才能铺就通往智慧的甬道。它带我们攀向更高维度的观照之境:不脱离“人”的本质,却能跳出“人”的桎梏——那桎梏藏在“人”字的撇捺之间,是名利场里的汲汲营营,是狭隘认知里的画地为牢,是人云亦云时的随波逐流,是所有困住脚步的人间枷锁。而当思维升维,便如立于山巅回望河谷,能看清那些枷锁的来处,也能在人间烟火里,寻得一份清醒的超脱。
情绪与感官,却是生命最鲜活的底色。生而为人,六根所触的喜怒哀乐本就无法剥离——眼见繁花会喜,耳闻离别会悲,口舌尝得苦涩会蹙眉,这是生而为人的“出厂设定”,就像游戏角色被赋予了性格、技能与命运脚本,这些体验不是负累,而是让生命有了温度的原料。它们是绘画时的矿物颜料,是乐谱里的高低音符,为人生这幅素白的底稿上色、谱曲:让春日的风有了清甜的触感,让冬夜的雪有了凛冽的诗意,让有限的时空里,挤满了细碎却饱满的体验。这份体验的密度,便是人生的宽度,是岁月里最珍贵的丰盈。
原来人生的维度本是这样构成:思维与智慧是向上生长的高度,带我们挣脱桎梏,望见更远的风景;情绪与感受是向内扎根的密度,让我们接住岁月的馈赠,尝遍人间的滋味。一高一密,一纵一横,才撑得起一段立体而鲜活的生命旅程。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