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乒乓球团体亚锦赛已经落幕,但相关的讨论却并未停止。
就成绩而言,今年中国队横扫日本夺回女团冠军、男团“死里逃生”逆转日本进决赛最终实现卫冕,无疑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显然也暴露出了问题,其中球迷们比较关注的点之一,就是两队的主力格局变化。
目前看来,女队属于稳定发展,男队的问题则非常明显,下面就让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本届亚锦赛国乒女团出战3次,其中孙颖莎、王曼昱打满全场,分别2次和1次担当一单(在前四盘安排上2次)重任,至于三单(只在第三盘上场1次)角色则被两人轮流获得,其中蒯曼上场2次(1/4决赛、决赛)、王艺迪亮相1次(半决赛)。
就队员的实力对比而言,以上安排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毕竟孙颖莎、王曼昱的成绩与排名都遥遥领先,更是有过两届奥运会的参赛经验,自然会承担更多重任;而在三号人物的选择上,教练组明显更倾向于使用蒯曼,其次以王艺迪为后备力量,至于陈幸同则不在出场范围。
如果大家有留意近两年的大赛安排就会发现,陈幸同被边缘化早已有之——去年亚锦赛她就没选上,最后是因为王曼昱退出而递补上位;近年来的混合团体世界杯名单中也没有她的名字,这次亚锦赛不被重用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至于原因?论单打成绩,丁宁、刘诗雯、朱雨玲、陈梦、孙颖莎、王曼昱、王艺迪都曾拿过中外九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总决赛、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全运会、全锦赛)之一的冠军,蒯曼也进过三大赛之一的世界杯决赛,这些成就陈幸同都没解锁过,的确没法比。
此外,陈幸同的双打表现也不如意,混双、女双都没有亮眼表现,反观前面提到的几位队友大多有双打世界冠军入账——考虑到目前奥运会、世界杯的男女团体赛均已被混合团体制度所取代,双打表现的意义就非常重要了,而陈幸同在这一块也不占优。
虽然蒯曼这次在亚锦赛女团决赛中显得有些紧张,但毕竟还是完成了任务,此外考虑到她在年龄(比陈幸同、王艺迪小7岁)与双打表现,不出意外的话她将在接下来几年的大赛中逐渐承担更多责任,有望稳居三单、冲击前二号的位置。
国乒男队这次亚锦赛也是3次出战,结果惊心动魄,首轮林诗栋输15岁小将法拉吉,最终全队3-1逆转伊朗;第二轮更是“绝地求生”,梁靖崑、王楚钦先后败给张本智和、松岛辉空,最终全队3-2翻盘战胜日本;决赛3-0击败中国香港,但也遇到了一定冲击。
而在以上3场比赛中,国乒虽然在布阵上略有变化,但始终没有让非世界冠军主力向鹏、周启豪出战,而是让王楚钦、林诗栋、梁靖崑“承包”所有比赛任务,其中王楚钦2次出任一单、1次打三单,林诗栋一、二、三单各1次,梁靖崑2次二单、1次三单。
比赛结束后,许多球迷都认为国乒男团的排兵布阵略显保守,尤其决赛对阵中国香港的难度不算很大也不敢让年轻新星向鹏出战——不过站在国乒教练组的角度看,他们的压力确实不小,毕竟是“国球”项目,输后承担的批评与质疑是日本等球队所难以比的。
考虑到向鹏、周启豪此前从未在如此重要的场合承担重任,教练组这次不启用也只能说是正常操作。但正如许多人所质疑的,亚锦赛不锻炼,难道要等到世锦赛去锻炼?要是世锦赛也不锻炼,难道要等到奥运会去锻炼?或者非要输球、丢冠后再启用新人吗?
目前球迷当中也有一种呼声,那就是希望樊振东能重返国家队填补主力层的空白,这当然也不失为应对洛杉矶奥运会的办法,但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是:樊振东的年纪也不小了,比王楚钦还大3岁。此外,既然现在樊振东没有回归,教练组是否能考虑让新人多锻炼一下呢?
在国乒的大赛备战体系中,亚锦赛的地位显然是低于奥运会、世锦赛、亚运会、世界杯等赛事的,所以许多人认为教练组应该尽早布局、让更多新面孔在大赛中亮相并扛起大梁。当然,要实现这些显然也需要有更宽松的舆论环境,不能因为一时失利而责备求全。
而这样的氛围,显然需要所有乒乓球从业人士与爱好者一起努力打造,那就让我们一起共勉吧!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