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娃哈哈这段时间算是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从代工厂事件到多地工厂停工,这家国民品牌似乎在宗馥莉上台之后的风评就天翻地覆。
云南的一位男子在购买娃哈哈的产品营养快线时,回家打开后却乏发现瓶盖和瓶口的接缝处有几条白色的活蛆,与工作人员联系之后,工作人员表示与产品生产质量无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7月4日,云南曲靖的一位男子在某一个小超市购买了娃哈哈旗下的饮品“营养快线”,但是没想到开盖就有活蛆在瓶口上爬。
刘先生一开始更是并未发觉,甚至是打开盖子喝了一口,不经意间看见了瓶口的三条活蛆,顿时感觉一阵反胃,赶忙将自己口中的那一口饮料涂掉。
幸运的是刘先生仅仅只喝了一口,没有将蛆喝到肚子里,随即就连忙打开购入的剩下的几瓶,这不检查还好,一检查更是直犯恶心,接连打开的两瓶饮品中无一例外的都发现了蛆。
尤其是瓶盖和瓶口的连接处,轻轻一倒,蛆就会附着在上面,刘先生更是瞬间胃里翻江倒海,于是就拎着这几瓶营养快线跑到超市与老板理论。
老板一开始看见刘先生来势汹汹,本以为是刘先生自导自演的“人为”加入活蛆想来贪小便宜讹一笔钱,毕竟娃哈哈这么大的品牌怎么会出现这种事,自己也在超市经营这么长时间,更是没发现过这种状况。
但是刘先生随即表示不相信的话可以自己打开几瓶营养快线自己看看就知道了,超市老板一开始并不情愿,但是在看见刘先生的表情异常严肃。
加上也是老顾客了,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闹的不愉快,于是就拿起货架上的几瓶营养快线慢慢悠悠地打开,但是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超市老板大为震惊。
这不打开还好,一打开更是发现货架上的几瓶娃哈哈瓶口处同样趴着几条白蛆,超市老板更是哑口无言,于是赶紧联系经销商,让他们派人来解决这批刚到没多久的货。
经销商在接到超市老板的电话后马不停蹄地赶来,一开始以为是天方夜谭,不过在看到面前的几瓶娃哈哈和正在蠕动的白色活蛆之后也只能哑口无言。
经过一番联系,娃哈哈官方的工作人员也派专人对这批货进行了检测。发现这批货里的十之八九都已经生蛆了,但是同批次出厂的其他产品并未发现相似的问题。
经过一番检查之后,娃哈哈的工作人员表示有蛆跟产品质量无关,因为娃哈哈的产品在生产环节都会经过高温杀菌,不可能会出现活物。
初步判断应该是厂家的仓储环境和条件问题,或者是在运输过程中造成产品瓶盖松动,虫子就很有可能爬进去,但是厂家还是很积极地去处理这件事。
深感抱歉的同时也会对于此事做出相应的补偿,并且更是提出带刘先生去医院检查,不过刘先生表示不必,要求尽快下架该批次的所有产品,因为有不少孩子都爱喝这款饮品。
事情一经爆出在网络上就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表示不认可娃哈哈说的,“产品有蛆或许不是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问题”毕竟在运输和库存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依然是产品的质量问题。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出现的所有影响消费体验的情况,更是全部都需要品牌方来负责,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交代,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没什么“狡辩”的,正确面对,积极处理就好。
其实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消费者高度重视的,这次的娃哈哈发现质量问题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早在2024年4月2日,就有网友爆料未开封的娃哈哈营养快线饮料中出现“像蟑螂”的异物。
更是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娃哈哈的回应依旧是“运输卸货环节由于撞击造成瓶口松动”,漏气之后造成变质结块,并非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
2023年在山西的高女士在给孩子配奶粉时,同样也在娃哈哈AD钙奶中发现了异物,高女士表示平常给孩子喂奶时都会配一些娃哈哈,但是这次却在娃哈哈瓶中发现了虫子。
工作人员的回应同样是老套的答案,作为消费者我们能理解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这种问题,但是这已经不是一次连词,厂家在设计时难道不需要去考略这些?对于运输装卸是否需要提高要求。
其实不仅仅只是娃哈哈一家出现了这样的状况,一直以来以“大自然搬运工”之称的农夫山泉也出现过同样的问题。2021年在湖北武汉的女子在购买农夫山泉之后就发现里面有异物。
该女子表示本以为是烟灰,但是仔细一看竟然是蛆虫,真是太过恶心,而且这个矿泉水甚至还是没有拆封过的,生产日期更是在保质期之内。
在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农夫山泉立即就召回了同批次用水300余箱,但还是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网友都表示农夫山泉被爆出质量问题属于是司空见惯了。
在黑猫的投诉平台上,更是充斥着“农夫山泉果园饮料内发现黑色异物”“农夫山泉瓶装水有很大的异味”“东方树叶饮料发霉”等投诉。
同样农夫山泉对于此次事件的回应依旧是公司在生产时所有水源都经过严格过滤、杀菌,包装容器更是经过严格消毒,生产过程中是不可能进入虫卵的。
不过即使是这样解释,显然此次事件已经对于农夫山泉造成了影响,首先就在股价上展露出来,港股下跌0.13%,与巅峰时期的68.4元相比更是几乎腰斩,市值缩水将近3400亿港元。
那么娃哈哈的股价又会面临着怎样的“大跳水”,消费者究竟会在食品安全中作出让步吗,运输问题并不是出现质量问题的标准“答案”。
食品安全马虎不得,企业也需要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改进,娃哈哈这个老品牌还会继续在市场上长红多久?
信息来源:
红星新闻:“开盖后喝了一口发现有蛆,再开一瓶,还是有蛆……”娃哈哈品牌方及市场监管局回应
金融界:娃哈哈回应未开封饮料有黑色异物
北青网:女子在AD钙奶中喝出小虫,娃哈哈回应:再来一瓶?
新浪财经:农夫山泉被曝未开封瓶装水中有蛆虫!包装水对收入贡献率超60%,公司紧急回应:已报警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