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我家娃小学三年级,周六从两点到六点写了一下午作业。
磨磨蹭蹭好歹写完了,到了周日晚上8:30,他突然想起还有一项写作的作业没完成!
于是乎,又从8:30写到深夜,最后我抽了本子不让写,才哭哭啼啼睡觉去了……
你们家娃是不是也有过这种崩溃时刻?孩子习惯性的拖延和懒散,简直到忍无可忍的地步。
我也曾反思过,到底是自己教育方法有问题,还是孩子本性就如此?
直到后来听了一位育儿专家的讲课,我才知道:
小学阶段的孩子,大脑中负责管自控力的前额叶皮层还没发育好,想要让他们自己管住自己,几乎是很难实现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拖延——
这里要分享我同事家儿子近期发生的变化,给了我很大启发。
大约半年前,同事和我一样,每天下班回家后,主要任务就是督促孩子写作业。
那个曾经什么都要催要吼的“小磨蹭”,现在居然会主动规划自己的作业了,写完后不用监督,还能自行预习和自主阅读!
我问同事到底有啥秘诀,她说,她只为孩子做了三件事:
我的那位同事,其实原来也如我们多数家长一样,每天跟孩子讲很多大道理:“自律很重要”、“你要主动学习”……
可是孩子根本听不懂,即便听懂也根本做不到,亲子之间还因此生出许多间隙。
后来她听了一位儿童心理医生的建议,专盯孩子的“机械习惯”。
不再一味地要求孩子“自觉”,只让他每天固定时间做固定事。
比如每晚7:00-8:00这段时间,不管孩子想不想写,她都要求孩子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早上出门前,要会让孩子花10分钟晨读英语。
刚开始,孩子也还是会磨蹭。但她不催也不骂,只是陪在孩子身边。
哪怕孩子十分钟只写了3个字,也坚持让他把这段时间坐满。
大概过了三周,“奇迹”出现了:
孩子开始由被动变主动,一到时间,他会主动拿出作业自己写起来。早上晨读,也不用妈妈盯着了。
原来,有些事情也并非想象中那么难!
儿童心理学规律告诉我们:孩子的自律不是靠“讲道理”或催促养成,而是靠“不断地重复”练出来!
当一件事无需经过任何思考,成为一种机械动作,孩子做起来丝毫不觉费力,反而会让他在完成的过程中一点点地积累自信——这,正是自律的起点。
以前我有个习惯,孩子写作业时总不放心,时不时去看一下,一会问他“渴不渴”,一会儿又忍不住指出“这个字写歪了”、“那道题算错了”……
结果呢,孩子写作业更慢,还总爱走神。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心理与脑科学教授陈宇,曾做过一个关于专注力的研究,实验发现:
当父母过度干预(如频繁指导、打断)孩子玩玩具时,孩子们的专注时长显著缩短;
父母专注的表现(如安静陪伴、减少打断),则能有效延长孩子的独立玩耍时间。
这说明,孩子的专注力天生就有,但很多家长在养育过程中,过度或不恰当的“关心”,反而破坏了孩子的专注节奏。
问及如何磨练孩子的专注力,我同事说:“孩子写作业时不要打扰他,除非他主动喊你,否则越打断会越难集中注意力。”
她说她给孩子买了一个番茄计时器,并约定,每专注写20分钟作业,休息5分钟,每天能坚持到写完作业,还可以获得一个小奖励~
这让孩子觉得,写作业就像一个挑战游戏,反而更愿意配合。
当然,光有“机械习惯”和“专注力”还不够。
因为随着孩子课业难度的增加,难免会有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的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帮他养成学习闭环的习惯。”
其实就是预习→听课→复习的循环。具体来说就是:
其实她说的这个方法,是符合记忆曲线规律的。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新记的忆形成后,遗忘会先快后慢。
初期遗忘速度快,后期渐缓,所以让孩子及时复习,能有效延缓遗忘,还能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所以,别总抱怨娃不自觉了,其实孩子不是“懒”也不是“慢”,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抓住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但习惯也不能急于求成:一个习惯养成至少需要21天,但稳定下来要90天。
此外,我们不要把标准设定得太高,没人能一下子做到完美。
过高的要求只会打击他的积极性,哪怕是点滴进步,都是值得鼓励的!
以上,与各位家长共勉。
一起努力培养一个自律又内心有力量的孩子,让他既能管好自己的脚步,也能扛得住成长的风雨!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