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5年1月1日起,国家将对3周岁以下婴幼儿家庭实行每年3600元的育儿补贴。这项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是国家鼓励生育的重大民生政策,确立了普惠性生育补偿的国家机制,亦在社会各界再度引发“生育支持”国家行为的深度思考。
长期从事人口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吕昭河教授高度关注这一方案的实践意义:“育儿补贴,体现了国家态度和引导的‘社会价值风向标’,体现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变化,即国家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的重要转变。”
这一方案让今年3月刚喜得孙子的李欢(化名)尤为惊喜:“我的孙孙太棒了,这么小就自己苦工资,真是我们家的小福星。”
吕昭河教授在最新的统计数据中解读其政策含义: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为1.07,创历史新低,远低于2.1的人口世代更替水平。直面这一宏观数据的基本事实,必然引发中国人口发展“长远忧虑”与育儿补贴“现实效应”之间关切与政策对话。
如何破解生育困局?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
热搜不断:育儿补贴的涟漪效应
“3600元到账那天,我打算给孩子开个账户,当作他人生的第一份工资。”昆明二孩妈妈张莉(化名)说这话时,语气里既有轻松也有郑重。她清楚,这笔钱不足以覆盖一年奶粉钱,却可能决定老二能否多上一学期的早教班。
过去两周,随着《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进入实操阶段,“3600元”“300元/月”等数字轮番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数字背后,一场关于“国家究竟怎样帮年轻人敢生、能生、养得好”的公共辩论正在层层扩散,其冲击波已从家庭账本延伸至市场、制度、性别分工乃至人口战略。
在众多讨论中,补贴金额是否足够成为首要关注点。网名“不上班的九二妈”在网上发了一篇名为《育儿补贴3600我更焦虑了》的帖子,她在文章中这样写道:“是的,我家老二两岁不到,是符合条件的,3600元,一个月300。但300块能干什么呢?一罐奶粉或者两包尿不湿,一趟超市买点肉和菜就没了。这么一想,感觉这钱也不多。但如果真的能领到的话,肯定还是开心的。”
补贴的覆盖范围也备受争议。虽然政策明确规定对符合法律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但仍有部分网友提出疑问。有网友指出,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如收养子女家庭、非婚生育家庭等,是否能同等享受补贴尚不明确。8月6日,有网友发文反映称,自己收到深圳卫生健康委短信告知,因其未办理结婚登记生育,不属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无法领取相关育儿补贴,相关帖子立即引起网友热议。
尽管政策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但部分网友仍对此表示担忧。还有网友建议,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审核流程,缩短补贴发放周期,让家庭能更快受益。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育儿补贴的讨论热度还在持续攀升。它像一颗石子投入水面,激起的涟漪正层层扩散。网友讨论的不是一个月300元,而是想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
如何让育儿补贴切实发挥作用,真正减轻家庭负担,提升生育意愿?
政策解读:从经济补贴到价值重构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表示,育儿补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直接性向群众发放的民生保障现金补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措施。它不仅是对符合法规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的直接经济支持,更开创性地明确了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认定时,育儿补贴不计入家庭或者个人收入。换算成月度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获得300元补贴,对于2025年前出生的婴幼儿,还将按实际月龄折算补发。
在吕昭河看来,这一制度设计承载着多重政策意图。
从国家层面而言,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人口发展领域的具象化。吕昭河强调:“它向全社会,特别是向家庭表达国家对育儿实施的经济支持。广义地理解,这表明了一个重要的国家立场,是‘以人为本’的国家治理理念在人口发展上的具体体现,以国家行为体现新时代‘人的价值’对国家对民族的重大意义,并由此形成‘家国同构’的生育支持生态。”
对家庭来说,政策的现实意义更为直接。当前我国家庭平均育儿成本持续攀升,0-2岁阶段年均支出已超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0%(《中国生育成本报告 2024》数据)。
高丽(化名)是一位1岁多孩子的妈妈,孩子未满一岁她就从老家来昆打工,目前在一家餐饮店做服务员。“每个月仅奶粉和尿片的开支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所以我们两口子只能把孩子放老家给老人带,我们出来挣钱。”谈到育儿补贴政策,高丽颇为兴奋:“对于我来说一个月300元,可以是一罐奶粉,还可以是娃娃半个月的尿片钱,也可以是老人帮带娃的生活费。”
吕昭河说,“越来越重的育儿成本是家庭产生‘育儿焦虑’的重要考量,‘育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育儿负担,特别是对低收入家庭而言,这一育儿补贴具有的经济支持分量更重。”同时又指出:“家庭的‘生育焦虑’并非源自对宏观人口结构失衡的‘焦虑’,而是实实在在的家庭养育压力,因而期待国家政策带来实实在在的‘减负’效应。‘育儿补贴’正是对这一家庭期待的政策回应。”
政策影响:短期提振消费与长期人口优化
吕昭河指出,社会效益方面,国家实施“育儿补贴”可以消除现实社会对国家统筹育儿经济补偿迟迟不到位的“困惑”与“不解”,使社会舆论有了更为积极的提振生育的预期,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地方政府财力困乏导致的“育儿补贴”缺位问题。“这一‘普惠性’全域覆盖的制度设计能够以国家‘育儿补贴’统筹方案协同全社会特别是家庭的新型‘育儿生态’中兜住生育经济支持的底线。”吕昭河评价道。
而从经济效益方面来说,国家育儿补贴体现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代的变化,即从“投资于物”向“投资于人”的重要转变,这是新时代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直接的经济效益应体现在“育儿补贴”转化为“奶粉钱”“托幼费”等消费支出,支持提振社会消费力,远期的经济效益体现为改善人口结构性失衡,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等经济效应。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约3000万人。短期内,按3000万人计算,这项政策每年预计将释放约1080亿元的消费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可拉动母婴用品、托育服务等领域增长。长期来看,政策对人口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值得期待。
现实拷问:10%的减负能否提高生育意愿?
当被问及补贴能否实质性减轻育儿负担时,吕昭河给出了谨慎乐观的判断:“整体上平均减负效应约为10%,但存在显著的群体差异。”他解释,不同的育儿家庭,在其总的育儿负担下减负效应不同,存在着城乡、不同收入人群等差异性的减负效应。他评价,育儿补贴对经济能力欠佳的家庭来说有“雪中送炭”的意义,比如农村家庭。但对发达地区,比如北上广深,可能“无关紧要”,减负效应极小。
有数据表明,在东部发达地区,一个孩子的年均养育成本可达5万元以上,3600元的补贴效应相对有限;而在中西部农村地区,这一补贴可能覆盖15%-20%的育儿支出。
姜心(化名)在昆明工作,这两年家里一直催生,但她犹豫不决。“我年纪大了,也想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我和我老公每月工资只够还房贷车贷,生了怎么养?”对于育儿补贴,她表示:“和生娃的支出对比,300元的育儿补贴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生育意愿的提升则更为复杂。“物质成本只是生育决策的冰山一角。”吕昭河解释道,3600元能否让犹豫的群体选择生孩子,对于城市人群而言,这不足以让他们坚定地要孩子,只有较大的经济支持才能够持久性地激发生育主体的生育意愿。因为,自主生育意愿是由生养之“全周期责任”甚至是跨代际的“期待”构成的。
这是社会关注政策对生育意愿的实际影响的深层原因。吕昭河指出:尽管育儿物质成本是生育意愿的基础性构成要素,但人们的生育意愿由复杂的、多样性的甚至个性化较重的因素组成。没有一定之规,物质考虑仅仅是其中一项,不同的收入阶层,不同的代际期待,不同的生育养育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会极大地减弱“育儿补贴”对提高自主生育意愿的影响分量。
如何破局:构建生育支持的“生态共振”
在吕昭河看来,育儿补贴更像是一块“政策敲门砖”,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以此为支点撬动整个生育生态的重构。
“单一补贴政策的作用必然有限。”吕昭河强调,提高其政策“溢出效应”的关键是引导和重构新的“生育生态”,这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家庭的合力,形成生育支持的“共振”,才能协同提振生育率。他提出四项具体建议:
在服务网络建设方面,需实现“孕-生-养-教-医”全链条覆盖。托育服务普惠化、医疗教育资源联动,是破解“无人带”难题的关键。
职场制度重构迫在眉睫。吕昭河建议通过立法确立强制育儿假制度,建立政府与企业的成本分担机制,并推广远程办公、工时银行等弹性工作制。
文化与社会生态的重塑同样重要。他特别指出要消解三类隐性成本:教育竞争焦虑导致的课外支出、传统性别分工带来的“母职惩罚”,以及社会地位竞争引发的生育延迟。
强化生育支持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力度。推动和形成“育儿补贴+地方配套”的“央地”协力机制。如果说地方能够作出较大的支持,育儿补贴所带来的政策效应就是一个放大效应,比如匹配相关的制度,比如托育制度或育儿家庭适用房、经济保障房等地方性政策。
“育儿补贴”与 GDP\财政收入联动增长机制:财政收入增速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国家GDP增长了,财政收入增长了,育儿补贴也要按照同等幅度增长。
他表示,要锚定摆脱低生育陷阱,保障国家人口安全的目标,加大国家生育支持的力度。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降至1.5以下,就跌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破冰之举的国家育儿补贴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但它开启的政策窗口,重在重新定义国家、社会与家庭在人口发展中的新型关系图谱。
策划 曹婕
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吕世成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
更新时间:2025-08-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