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娱侃圈
编辑 | 芒果粉
九年前新冠疫情突然袭击武汉,全国上下都动起来支援,可靠中国房地产赚了上百亿的潘石屹夫妇,面对国内这么大的难处,他们就跟没看见似的,什么表示都没有。
可之前给美国高校捐钱的时候,他们出手阔绰得很,两下一对比,大家对他们骂声一片,如今九年过去了,善恶终有报,潘石屹夫妇的日子,早就不是以前那风光模样了。
潘石屹夫妇在十七年前就通过自己名下的SOHO中国基金会,给美国的顶尖高校捐了不少钱,那年七月,一下子给哈佛大学捐了一千五百万美元,差不多是九千三百万人民币,还专门设了个SOHO中国助学金。
才过三个月,又给耶鲁大学追加了一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六千二百万,之后好几年,这种捐赠就没断过,加起来一共捐了一亿美元,换成人民币都超过六亿了。
大家都不乐意,问他俩怎么不支持咱国内的教育,潘石屹在《金星秀》这类节目里解释,说捐钱是想帮那些在哈佛、耶鲁读本科的中国穷学生,还说家庭年收入得低于6.5万美元,差不多就是四十二万人民币,这样才有资格申请。
可这话没撑多久就露馅了,想想都知道,能考上哈佛、耶鲁的中国学生,要么是成绩顶好拿全额奖学金的,要么家里本来就有钱,真要是年收入低于四十二万的穷学生,连SAT补习、申请材料这些前期费用都掏不起,压根没机会摸到这些顶尖名校的门。
更让人怀疑的是,捐完钱没几年,潘石屹的两个儿子就分别考上了哈佛和耶鲁,他侄女六年前也进了哈佛商学院,大家都猜,这捐钱根本就是为了给自家孩子铺路,哪是什么真慈善。
要是光给美国捐钱还能勉强理解,可九年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他们那副冷漠的样子,彻底把大家惹火了,当时武汉缺口罩、缺防护服,急得不行,全国的企业都在想办法帮忙。
腾讯拿了三亿搞防控基金,还发动七百三十万网友捐了三点七亿,联合六十五家慈善组织把钱用在实处,恒大的许家印单抗疫就捐了十二点四亿,在房地产行业里捐得最多。
再看看潘石屹夫妇的SOHO中国,在国内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早就是大公司了,当时账上也有钱,可他们就是没给武汉或者其他疫情严重的地方捐一分钱、一件物资,就只是在微博上给施工企业点了个赞,什么实际行动都没有。
有人说捐钱是他的自由,可打着帮中国贫困生的旗号,实际是为自家孩子办事,这种心口不一的做法让人恶心,同样是搞房地产的,别人都在疫情期间尽力帮忙,就潘石屹夫妇这么冷漠,根本不配叫成功企业家。
大家真正生气的,不是反对他们给海外捐钱,而是表面做慈善背后却有心思,SOHO中国能赚这么多钱,全靠中国城市化的红利,核心城市的土地越来越值钱,还有无数租户交的租金。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去海南做房地产,到后来在北京搞万通新世界广场赚了大钱,再到SOHO现代城、望京SOHO这些有名的项目,潘石屹夫妇每一步都踩在了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上,说白了,没有中国市场,就没有他们今天的地产传奇。
可就是这样一个靠中国市场发家的企业,在国内遇到危难的时候,却选择了装聋作哑,反而把大笔钱投到跟国内危机没关系的海外项目上,而且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里面还有不少自家的私心。
这种在中国赚钱,却把好处给美国的做法,让大家觉得他们简直就是忘本,吃着中国的饭,心里却向着国外,更让人没法接受的是,哈佛后来公布了助学金的受益名单,百分之八十三都是美籍华裔,之前说的资助中国贫困留学生根本就是骗人的,说白了就是拿钱换好处。
而且在之前他们就不停地卖国内的核心物业,上海SOHO世纪广场、北京望京SOHO这些有名的项目都被卖掉了,七年里一共套现了三百七十多亿,这些钱大多都转到了国外,用来买纽约曼哈顿的写字楼、联排别墅这些资产。
更让人不齿的是,当时SOHO中国的净流动负债都快一百亿了,他们转移资产的同时,却把债务留在了国内,这种做法让大家更生气了,这分明是想卷钱跑路,把烂摊子丢给国内。
潘石屹夫妇当初做的那些选择,慢慢都变成了要付出的代价,以前那么风光的SOHO中国,现在在资本市场上根本没人待见了,到今年快十月份,他们公司在港股的股价只剩下零点四九元,总市值才25.67亿元,跟最巅峰的时候比,缩水了超过九成,成了典型的仙股,一天的成交量才4.29万手,根本没人关注,也没人愿意买。
而且这一年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才六亿九千万元,净利润还亏了0.91亿元,每股收益是负的0.02元,从数据来看,这家公司能不能继续经营下去,都很难说。
为了挽回局面,潘石屹两次想把SOHO中国整个卖给黑石集团,打算彻底抽身走人,可每次都因为监管审查或者市场环境变化,没能成功,公司之前还搞了个七折售房的计划,说卖房子的钱都用来还债,可还是没能止住颓势。
这家曾经创下亚洲最大商业地产IPO纪录的公司,早就没了当年的地位,更倒霉的是,潘石屹当法人的北京建华置地,因为偷逃税被罚款7.09亿元,旗下的物业公司也因为偷税被立案调查,又罚了八千多万元,公司的资金压力更大了。
潘石屹夫妇也早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他们现在的日子,说不上是绝对的恶报,但是也确实付出了代价,疫情期间,那些主动站出来帮忙的企业,早就用行动证明了,企业的大,不光看规模多大,更要看是不是记得自己是从哪儿发展起来的。
企业要赚钱没问题,但不能没底线,可以做全球生意,但不能忘了自己的根,中国市场从来不会亏待那些真正扎根在这里、心里装着社会的企业。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