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最近全国多地开启“降温模式”,早晚温差能差十几度。不少高血压朋友反馈,一到天冷就容易头晕、胸闷,测血压发现数值比夏天高了不少,心里慌慌的。
其实这不是个例,秋冬季节本就是血压波动的“高发期”,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期。但只要找对方法,就能轻松稳住血压,健健康康度过寒冬。今天就给大家分享5个稳压关键,还有血压升高的背后原因,一看就懂!
1. 重点部位暖到位,血压少遭“冷刺激”
保暖是秋冬稳压的第一步,但不是随便多穿件衣服就行,核心要护住3个“关键部位”,它们受凉最容易让血压“飙升”。
首先是头部,头部血管丰富,散热速度快,天一冷头部受凉,血管会快速收缩,血压直接跟着波动。所以出门一定要戴顶帽子,哪怕是薄款针织帽,也能减少冷刺激。
然后是脖子,脖子上有颈动脉,是血液输送到大脑的“主干道”,这个部位受凉会直接刺激血管收缩,还可能引发头晕。建议出门时搭条围巾,既保暖又能护血管。
最后是双脚,老话讲“寒从脚起”,脚部离心脏最远,血液循环本来就慢,受凉后血管收缩,会让全身血液循环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升高。每天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40℃左右,泡到脚发热就行,能促进血液循环,帮血压平稳下来。

另外要注意,室内外温差别太大!很多人冬天喜欢把暖气开得足足的,一进一出冷热交替,血管会像“橡皮筋”一样反复收缩扩张,血压容易忽高忽低。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最合适,出门前可以先在门口停留2分钟,让身体适应外界温度再走。
2. 血压监测要“加密”,3个时间点必测
夏天血压稳定时,很多人习惯每天测一次就够了,但秋冬季节温度变化大,血压波动也更频繁,只测一次根本不够。
建议大家每天测3次,覆盖血压波动的关键时段:
• 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排尿后、吃药前、吃早餐前,这时候的血压是一天中的“高峰值”,能反映基础血压情况;
• 下午出门回家后:先坐下休息20分钟,再测一次,避免刚从寒冷环境回来,血管收缩导致的临时血压升高;
• 晚上临睡前:测完后可以记录下来,方便下次复诊时给医生看,帮助调整用药方案。
测血压时要注意,手臂和心脏保持同一水平,别说话、别憋尿,连续测2次,每次间隔1分钟,取平均值更准确。如果发现血压持续超过160/100mmHg,或者伴有头晕、头痛,一定要及时留意。
3. 饮食别“进补”变“添堵”,这样吃稳血压
秋冬季节大家都爱进补,炖肉、腌菜、腊味成了餐桌上的常客,但这些食物对高血压患者来说,简直是“血压杀手”。
炖肉、肥肉里的脂肪含量高,吃多了会让血液变黏稠,增加血管负担;腌菜、腊味为了保鲜,都会放大量盐,高盐饮食会让体内钠元素潴留,直接导致血压升高。
想要稳住血压,饮食要做到“一少一多一足量”:
• 少盐少脂: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少吃腌制品、加工肉,烹饪方式选蒸、煮、炖,少放油;
• 多吃高钾食物:钾元素能促进钠元素排出,帮着调节血压。比如香蕉、橙子、猕猴桃、土豆、菠菜、芹菜、菌菇类,都是高钾好食材;
• 足量喝水:天冷后很多人不爱喝水,缺水会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环变慢,血压也容易升高。每天要喝够1500-2000毫升水,少量多次喝,别等渴了再喝。
另外,秋冬进补可以选清淡的食材,比如银耳、百合、瘦肉、鱼虾,既补营养又不添血管负担,比大鱼大肉更合适。
4. 运动选对时间+做好2步,血压不反弹
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帮着稳定血压,但秋冬运动有个“大忌”:早上空腹低温运动。
秋冬早上气温最低,而人体血压在早上本就处于高峰期,这时候出门运动,血管会受到寒冷和运动的双重刺激,容易引发不适。
高血压患者运动要记住“选对时间+做好热身放松”:
• 选时间:优先选上午10点以后,或者下午3-4点,这时候气温相对较高,身体状态平稳,血压也不会像早上那么高;

• 热身:运动前花5-10分钟活动全身,比如拉伸胳膊腿、慢走,让血管慢慢“预热”,别一上来就做剧烈运动;
• 放松:运动后别马上停下来,再慢走5分钟,做些简单的拉伸,让心率和血压慢慢降下来,避免突然停止导致的血压波动。
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喘粗气”为宜,比如快走、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就够了。如果血压近期波动大,或者收缩压超过160mmHg,先暂停运动,等血压稳定后再恢复。
5. 用药别“任性”,规律才是稳压关键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错:看到夏天血压稳定,秋冬稍微波动就擅自停药、减药,或者觉得“没症状就不用吃药”。
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血压受温度、饮食、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本来就大,规律用药才能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大大降低心梗、脑梗的风险。
如果近期出现头晕、头痛,或者血压持续偏高、偏低,别自己调整药量,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根据你的血压记录和身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记住:高血压是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用药不能“看心情”,规律服用才是对血管最好的保护。
为啥天冷血压就“不听话”?3个关键原因说清楚
很多人疑惑,为啥一到秋冬血压就容易升高?其实背后是身体的正常反应,主要和3点有关:
1. 血管“热胀冷缩”:血管就像一根橡皮筋,天冷时会收缩变紧,心脏需要更用力才能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血压自然就升高了;
2. 激素变化:低温会刺激身体的交感神经,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这些激素会让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进一步推高血压;
3. 活动量减少+喝水少:天冷后大家不爱出门运动,出汗也少,钠元素排不出去,再加上喝水不足,血液变黏稠,血压就容易居高不下。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秋冬季节心肌梗死、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等疾病的发病率,比其他季节明显要高,所以高血压患者秋冬稳压,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其实秋冬稳住血压并不难,只要把“保暖、监测、饮食、运动、用药”这5件事做好,就能轻松应对降温的挑战。血压稳定了,身体舒服了,才能好好享受秋冬的美景和美食。

你秋冬血压会波动吗?平时都是怎么稳压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验,让更多高血压朋友参考!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