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巩汉
编辑| 时光
初审| 方园
一个陕北农村姑娘,为了站上《星光大道》的舞台,全家砸进去120万,最后却只拿了个八强就被淘汰出局。
这120万是什么概念?
父母卖了骡子卖枣树地,亲戚东拼西凑,光演出服就花了8万。
比赛结束后,她背着40万的债务回到老家,开始没日没夜地跑商演还钱。
十几年过去了,当初那个为梦想疯狂的女孩崔苗,现在过得怎么样?
她还在唱歌吗?
崔苗现在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开手机拍视频。
她穿着陕北的传统服饰,站在黄土高坡上,对着镜头唱那些熟悉的民歌。
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后,播放量有时候几千,有时候几万,远远比不上当年在《星光大道》舞台上的风光。
评论区里偶尔会有人认出她来,问她是不是当年那个上过星光大道的崔苗。
她都会回复,说自己还在唱歌,只是换了个平台。
这些年下来,她发了上百条民歌视频,内容都是陕北的传统曲目,《走西口》《兰花花》这些老歌,她唱了一遍又一遍。
拍视频的收入不算多,远不如当年跑商演来钱快,但至少稳定。
更重要的是,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到处奔波,不用为了几百块钱的演出费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
她可以在家附近拍,累了就歇着,不像当年还债那会儿,恨不得一天接三场演出。
比赛结果公布的那个夜晚,崔苗站在台上,听着主持人念出别人的名字。
她准备了大半年,花了那么多钱,动员了20个亲戚朋友组成进京团,就这样止步八强。
台下坐着的亲友团,有些人已经开始抹眼泪,她妈妈更是哭得不成样子。
那天晚上回到住处,她一个人坐在床边,算了一笔账。
从参赛准备到现在,光服装头饰就花了8万,这还不算亲友团在北京的吃住行,不算之前为了拿到参赛资格托人找关系的花费。
粗略一算,前前后后投进去120万。
这120万对普通城市家庭来说都是巨款,对她这个陕北农村出来的姑娘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她爸妈为了支持她,卖了家里种枣树的地,亲戚们也都出了钱。
她本来想着,只要能进前三,拿到奖金和后续的演出机会,这些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八强的名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没有奖金,意味着后续的演出机会少得可怜,意味着这120万基本上打了水漂。
更糟糕的是,扣除掉之前的一些收入,她还欠着40万的外债。
一个农村姑娘,背着40万的债,这得还到什么时候?
崔苗和音乐的缘分,要从她12岁那年说起。
县文化馆的老师下乡演出,听到她在地里唱歌,觉得这孩子嗓子条件特别好,就跟她父母说想收她做学生。
学费300块,这在当时的陕北农村不是小数目。
她爸考虑了好几天,最后做了个决定,把家里干活的骡子卖了。
那头骡子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犁地拉车全靠它,卖掉之后农活就只能靠人力了。
但她爸说,孩子有这个天赋,不能埋没了,骡子没了可以再想办法,机会错过了就没了。
拿着这300块学费,崔苗开始正式学习唱歌。
她学得很认真,每天练嗓子练到嗓子疼。
老师教的那些发声技巧,她一遍遍琢磨,回家还要对着镜子练表情。
四年后,16岁的她凭借一首《走西口》,拿下了榆林民歌大赛的金奖,随后考进了文工团。
进了文工团,她的音乐道路算是正式起步了。
团里的演出机会不少,她也陆续拿了一些奖项,被评为"陕西十大民歌手"。
那时候她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了,父亲卖骡子的300块,真的没白花。
23岁那年,崔苗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只身去北京找《星光大道》节目组。
她在文工团虽然发展不错,但她想要更大的舞台,想让全国观众都听到陕北民歌。
《星光大道》在当时是最火的选秀节目,她觉得那就是自己的机会。
到了北京她才发现,想上这个节目哪有那么容易。
她连节目组的门都进不去,保安直接把她拦在外面。
她在北京待了半个多月,钱花光了,人也没见到,只能灰溜溜地回老家。
回去后她不甘心,开始想别的办法。
她听说可以通过推荐信引起节目组注意,就开始手写推荐信。
一封不够写十封,十封不够写一百封。
两年时间里,她写了整整200封推荐信,寄到各种可能相关的地址。
这期间她还被骗过。
有人自称是节目组的导演,说可以帮她安排上节目,但要先交钱。
她当时太想上节目了,也没多想,就把钱给了对方。
结果对方拿了钱就消失了,她才意识到被骗了。
这笔钱虽然不算特别多,但对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最后还是文工团主任张胜宝帮了她。
张主任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她联系到了节目组,终于争取到了参赛资格。
拿到资格的那天,她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持终于有了回报。
拿到参赛资格后,崔苗开始疯狂准备。
她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全国观众,不能输在任何细节上。
她专门定制了演出服装和头饰,都是陕北传统样式,但用料和做工都特别讲究,光这一套就花了8万块。
服装还不是最大的开销。
她要组建亲友团,按照节目规则,亲友团人数越多,现场气氛越好,对选手也越有利。
她动员了20个亲戚朋友,这些人要进京陪她比赛,吃住行全部要花钱。
北京的消费水平比陕北高多了,20个人每天的开销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她妈妈当时身体不太好,本来应该住院治疗,但为了省钱提前出院了。
家里把能卖的都卖了,骡子早就卖了,这回连种枣树的地都卖了。
亲戚们也都出了钱,有的拿几万,有的拿几千,大家都想着,这姑娘要是能在《星光大道》上出名了,这钱肯定能赚回来。
七月份比赛正式开始,她的表现确实不错。
周赛拿了冠军,顺利晋级月赛,月赛也成功过关,进入了总决赛。
这个过程中,她的民歌表演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大家都觉得这个陕北姑娘唱得有味道,有可能冲击前三。
她自己也这么想,每天都在想象拿奖的场景,想着拿了奖以后怎么还债,怎么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谁知道最后却是这么个结果,120万换来一个八强,连成本的零头都赚不回来。
比赛结束后,崔苗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还债。
40万不是小数目,她得想办法尽快还上,不能让帮过她的亲戚朋友一直等着。
她开始疯狂接商演,只要有演出机会,不管多少钱,不管多远,她都去。
刚开始还有一些不错的商演机会,毕竟她上过《星光大道》,也算有点名气。
那时候一场演出能拿几千块,她一个月跑十几场,收入还算可以。
她把赚的钱除了留够基本生活费,其他全部用来还债。
时间长了,观众对她的新鲜感过去了,商演的价格开始往下掉。
从几千掉到几百,后来甚至有几十块钱一场的演出她也接。
有一次为了赶两场演出,她在火车上站了十几个小时,演出费加起来还不到200块,扣除路费后剩不了多少。
那段时间她特别累,嗓子经常哑,身体也吃不消。
但她不敢停,一停下来就没有收入,债就还不上。
她妈妈看着心疼,劝她歇一歇,但她说不行,欠了那么多钱,得赶紧还清。
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年,她才把大部分债务还清。
2010年,崔苗做了一件让她再次成为焦点的事情。
她公开爆料《星光大道》存在不公平现象,说节目需要花钱,说很多选手背后都有经纪公司支持,普通选手根本没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她的爆料立刻引发了热议。
有人支持她,觉得她说出了真相,这些选秀节目确实存在很多黑幕。
但更多的人质疑她,说她是因为比赛失利心有不甘,是输不起,是想通过爆料来炒作自己,重新获得关注度。
节目组也做出了回应,否认了她的指控,说比赛是公平公正的,她的淘汰是因为实力和观众投票的结果。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场争议让崔苗再次被媒体关注,但这种关注并不全是正面的,很多人开始质疑她的人品和动机。
爆料事件过后,她的商演机会变得更少了。
一些主办方觉得她太有争议性,不愿意请她演出。
她的名声也变得复杂起来,不再是单纯的"陕北民歌手",而是成了"爆料者""炒作者"。
这可能不是她想要的结果,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她只能接受。
还债的压力逐渐减轻后,崔苗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她还想唱歌,但不想再像之前那样疲于奔命地跑商演。
短视频平台的兴起给了她一个新的机会,她可以在手机上拍视频,把自己的歌声传播出去,不用再东奔西跑。
她注册了账号,开始拍陕北民歌视频。
一开始粉丝不多,播放量也一般,但她坚持每周发几条视频。
慢慢地,有一些喜欢民歌的网友关注了她,她的粉丝数开始增长。
虽然增长速度不快,但至少在稳步上升。
短视频平台上的收入确实比不上商演,但胜在稳定和自由。
她不用再为了几百块钱的演出费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不用再担心演出机会越来越少。
她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唱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曲目,可以在黄土高坡上自由地表达。
现在的她,没有了当年的光环,也没有了当年的压力。
她就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创作者,用手机记录自己的歌声,和喜欢民歌的网友分享。
这种平淡的生活,可能才是她真正想要的,不用为了名利倾家荡产,不用背负那么多人的期待,只是单纯地唱歌。
崔苗的故事让人唏嘘。
一个农村姑娘为了梦想砸进去120万,最后只换来一个八强和40万的债务,这个代价确实太大了。
她现在转战短视频平台,虽然没有当年的风光,但至少找回了唱歌的初心。
梦想是要追的,但方式可能需要更理智一些,不能把全家的命运都押在一个舞台上。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执着和疯狂只有一线之隔,追梦的路上需要热情,更需要清醒的判断。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娱乐版专题报道
陕西省文化厅文工团历史档案
央视《星光大道》节目历年参赛选手资料库
《南方周末》人物特稿栏目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