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入伏之后,热气就像压在人身上,不散不动。
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多喝水、少出门”的季节;但对肾病患者来说,却是潜伏风险最多的时期。
表面看起来,炎热的三伏天不过就是气温高、出汗多、心情烦,但实际上,这个时候肾脏负担正在悄悄加重。
很多人在这个节点开始犯病、病情反复,等到发现时已经超过了可逆范围。
医生反复强调,有些事宁愿多玩玩手机转移注意力,也千万不要随便去做。
三伏天对肾病患者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身体水分调节机制开始频繁波动。
健康人可以通过汗液排出多余热量和水分,肾脏则调节钠钾平衡、稳定血压。
但肾病患者本身排泄能力下降,水电解质调节已不如正常状态,一旦出汗过多又补水不当,很容易出现低钠血症、低钾或高钾血症。
尤其在高温天仍坚持户外活动、频繁洗桑拿、连续大量饮水的人群中,这种电解质紊乱常常被误解为“中暑”或“低血糖”,
但真正的危险来自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一时被拖垮,水分反而积聚在组织间隙,引发下肢水肿、眼睑浮肿甚至肺水肿。
美国梅奥诊所曾对185名慢性肾病3期患者在不同季节的身体数据进行对照研究,发现入伏后一个月内,血钠浓度波动幅度最大,
平均波动范围达5.8mmol/L,而超过3mmol/L就已经足以诱发临床症状。
这意味着,肾病患者在三伏天中,身体内“看不见的盐”在剧烈变化,而他们却普遍感知不到。
另一个在高温季节容易被忽视的诱因是食欲波动带来的蛋白质摄入误区。
肾病患者往往需要低蛋白、高质量蛋白饮食。但天气热、胃口差时,很多人会选择喝粥、吃凉面、依赖水果维持热量摄入。
表面看似清淡,其实蛋白质供应严重不足,导致负氮平衡紊乱、肌酐水平上升。
而另一部分人则刚好相反,选择“猛补”蛋白质,吃高蛋白粉、乳清制品、炖肉汤,期望增强体力,结果加重了肾小球滤过负担,使肾小球硬化加速。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临床营养调查明确指出,在摄入热量未匹配的前提下,急剧增加蛋白摄入,会导致肾病患者肌酐升高速率提高21%,尿蛋白升高12%以上。
研究者强调,肾病人群摄入蛋白需要精细计算,而不是靠食物“看上去健康”来决定是否适合。
在行为习惯上,入伏之后很多人习惯夜晚洗冷水澡降温,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不动弹。
但对于肾功能本就不稳定的人来说,冷热交替对血压的影响远大于他们的预估。
夜晚皮肤毛细血管一时收缩,血压波动明显,而高温状态下原本就有高血流动力学状态,一收一放之间,容易诱发夜间血压骤降或突然升高。
尤其是那些已经出现肾性高血压的患者,稍有刺激就可能引发心衰诱发或急性肾损伤(AKI)。
瑞士巴塞尔大学医院在2022年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气温升高5℃,肾病患者夜间收缩压波动幅度提升9.7%,而这个波动区间在心血管领域已经被视为“高风险区间”。
医生警告,三伏期间频繁洗冷水澡、突然离开空调环境、从高温中进入冷水泳池,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操作,在肾病患者身上都有可能成为压倒肾脏代偿能力的最后一步。
另一个重要但常被轻视的细节,是中成药和保健品的摄入。
入伏是很多中老年人调理体质的“养生窗口”,各种驱寒祛湿、补气补肾的药酒、汤药、丸剂开始出现频繁使用。
肾病患者如果未经专业医生评估擅自服用,不但不能补身体,反而可能加重病情。
美国FDA早在2020年发布过警告:多种含马兜铃酸类成分的中药仍被部分非正规渠道售卖,这类成分对肾小管有明确毒性,长期使用可诱发“中草药肾病”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一项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病例报告显示,一名患有轻度慢性肾病的老年女性,在服用含马兜铃酸的祛湿药方一个月后,肌酐从1.3迅速飙升至3.9,最终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这类因“进补”导致的肾损伤,在高温季节并不罕见。
而这背后的根源,其实是病人及其家属对“养肾”和“养生”之间界限的混淆。
值得注意的是,三伏天本身也是一个“高血压暴露季”。
肾病与高血压互为因果,控制不好血压,肾病进展将明显加速。
而在高温天气中,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减少,血压波动加剧,尤其是利尿剂类降压药的使用者容易出现低血容量反应,继发性肾损伤风险上升。
一些患者为防中暑私自停药,或擅自减量,也是引发血压反弹、肾小球灌注压力突然升高的常见诱因。
美国心脏协会(AHA)在一份针对肾性高血压的随访研究中指出,三伏期间因药物调整不当引发的血压骤变,是慢性肾病进展速度突然加快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合并糖尿病和心衰的患者,血压管理必须在专业监测基础上动态调整,而非靠体感或经验判断。
从日常行为来看,医生甚至愿意病人多玩玩手机打发时间、看看短视频,而不是频繁进出高温环境、动不动就洗冷水澡、喝各种驱暑“凉茶”、自行调理所谓“虚火”。
因为这些看似健康、自然、传统的生活方式,正是三伏天里最容易出问题的因素。
身体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肾功能已经减弱的人,不是靠“发发汗”就能恢复什么“阳气”,也不是靠“清热祛湿”就能通畅全身代谢。
真正需要做的,是稳住水电解质,平稳血压,精控饮食,远离诱因。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高温暴晒、避免不明药物摄入、避免突发冷热刺激,这四件事不是道理,是底线。
肾病不是靠短期努力能逆转的,但只要每个关键节点守住底线,就能维持稳定,不走向恶化。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1]许浩辉.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探析[J].江西中医药,2025,56(02)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