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苦寒之地 到顶级发达国家 挪威做对了什么?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平台发布,原创内容请勿转载

财富是人类社会经久不衰的话题。一夜暴富的故事从来不缺少观众,而土豪返贫也经常是互联网热搜的常客。

人该如何获取财富?拥有财富又该如何支配财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

而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一个国家,整体保持着极为另类的理财模式。他们的人均GDP居于全球前列,但政府和人民却仍在想办法省钱。他们的油气资源丰富,但全国人民更爱用清洁能源带来的电力。他们的主权基金数额高达万亿,每个人都能分到30万美元,但每年却只被允许使用4%。他们的政府掌握着相当庞大的国内资产和资源,但却对债务极为谨慎,净债务常年为负数。他们趁着俄乌冲突在原本发达的基础上再发几笔横财,但依旧保持着极低的基尼系数和全球领先的公平。

这个国家 就是挪威。

可是我们却都知道,挪威地处北欧寒冷的峡湾地带,地理条件并不完美。而在进入近代之前挪威更是长期处于他国控制之下,处境堪忧。那么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达成了华丽的转身?

咱们今天就好好来聊聊挪威。

拿破仑战争期间,挪威逃离了丹麦,不过随即被瑞典捕获,直到1905年,才最终获取了渴望已久的独立。

挪威瑞典老地图

十年后,一战爆发。挪威很清楚自己上一次支棱起来还是上一次,身边的大哥瑞典和丹麦都不敢入场,自己当然是保持中立。但二战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挪威本想自然还是想保持中立,但英国和德国两方都看上了挪威。

对德国来说,占领挪威好处很大:可以保证波罗的海的出入口,屏蔽德国的北大门;潜艇可以从挪威直接进入大西洋,进行破交作战;空军可以缩短抵达英国的航程。资源方面,德国的铁矿石依赖瑞典北部的供给。平时这些矿石可以在瑞典入海,经由波罗的海来到德国,但在冬季,这些矿石则必须向西来到挪威的不冻港纳尔维克入海,再运输到德国。而1939年法德敌对,更加凸显了瑞典铁矿石的必要。

纳尔维克形势图

既然挪威对德国如此重要,那也就说明它对英国也很重要。所以两国都向挪威提出了“保护”的请求,而且都在准备入侵挪威的军事计划。事实很明显,谁先下手,谁就能获得挪威,然后挪威人就必须倒向另外一方。

丘吉尔的眼光独到,最先开始了准备,但德国人的执行速度更快。1940年4月9日,代号为“威瑟堡”的行动开始。德国人起手秒了丹麦,但相比于丹麦,挪威的抵抗可以说得上是激烈。依托要塞,他们击沉了德国巡洋舰“布吕歇尔”,打死了1000多名德军士兵,为王室和政府的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黄金、机密档案、王室成员、政府高官得以撤退,让德国的军事行动一开始就蒙上了阴影。

德国对挪威的入侵

不过双方都可以安慰自己这仅仅只是开始。遥远北方的纳尔维克才是战役的重头戏。德国人组织了一个拥有10艘驱逐舰的特遣编队,满载2000名士兵,在4月9日同步发动了突袭,拿下了港口。但最大的问题出现在海上,或者准确点来说是驱逐舰上。此时德国的驱逐舰有10艘,按道理陆军得手,拿下港口之后,他们就应该撤退了。毕竟所有人都知道皇家海军很快就会赶来,而德国人又没有大型舰艇。

纳尔维克海战

但是由于锅炉油耗太大,他们的燃油不足以支撑他们返回。到纳尔维克时,燃料就基本耗尽了。而港内的油轮确实有,但加得很慢,完全不够十艘DD。德国此时又没有高速油轮。原计划9号晚上就撤,结果到了10号凌晨4点才只加满了3艘驱逐舰的油。

而皇家海军这个时候非常惧怕德国的空中优势,变得极为谨慎,但还是派出了小股驱逐舰进入纳尔维克港。这次突袭取得了不次于德国人的成就:2艘德国DD被击沉,大量货轮、1艘补给舰被击沉。德国还以颜色,击沉了2艘英国驱逐舰,史称第一次纳尔维克海战。

3天后,4月13日,英国人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打垮纳尔维克的舰队。由“厌战”领衔,辅以1艘航母、9艘驱逐舰的编队向挪威驶来。而玩过《战舰世界》的水友都知道,驱逐舰对上战列舰,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厌战”的护甲和火力完全压制了德国人。8艘驱逐舰全部沉没,甚至一艘潜艇还被“厌战”号上起飞的“剑鱼”炸沉。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有潜艇被飞机炸沉。

在陆上,德国国防军部队在联军的数量优势下逐步后撤,完美地贯彻了柏林总部“坚定守住,就有希望”的指令,甚至最后都打算转进到瑞典。然而,法国战役的执行改变了一切。盟军撤军,挪威独木难支,纳尔维克得而复失。德国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但从事后角度来看,战役中海战的影响是最大的。十艘驱逐舰几乎是德国舰队驱逐舰总数的一半。整个战役中,德国损失了1艘重巡、2艘轻巡、10艘驱逐舰、6艘U艇,海军实力大减。这些船只本来将可能用于“海狮计划”登陆部队的护航,却因为计划的阴差阳错葬送在了挪威的峡湾之间,改变了整个战争的走向。

同时,纳尔维克海战也是二战大规模海战的预演,很多新式的战术在这里实践,最终走向了广袤的大洋。

纳尔维克之后,挪威一直抵抗到6月份,总时长2个月,是德国征服西欧过程中抵抗时间最久的国家。

他们的国王哈康七世抵抗非常坚决。逃离奥斯陆之后,一行人先是逃到了北方城市特罗瑟姆,定为行在。6月盟军撤退,挪威政府机构400多人乘坐“德文郡”号,在无线电静默下仓皇南逃。但在途中,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海军上将斯佩伯爵三舰尾随而至,击沉了南逃的“光荣”号航母及2艘驱逐舰。为了完成保护挪威国王的使命,“德文郡”号根本不敢接战,闷着头跑回了英国。

哈康七世

好在国王哈康七世坚持到了战争的胜利,这让他收获了挪威罕见的极高声望。甚至不夸张地说,哈康七世从各个层面来看都是完美的立宪君主。他是14世纪以来的第一位挪威独立君主,名副其实的“挪光武帝”。上位是20世纪罕见的全民公投选国王,得票率高达78%。更可贵的是,虽然哈康从1905年一直在位至1957年,长达50余年,但他没有依靠长期执政和二战时期收获的巨大威望扩大自己的权力,他的所有行为都在一个立宪君主的框架内。

哈康的明智为挪威在战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由于一直坚定地站在盟军一边,挪威获得了马歇尔计划的支持,总计40亿美元。

但这仅仅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彩票大奖是北海的石油。1969年,艾克菲斯克油田被探明,其可采储量石油为3亿吨,位列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天然气储量也极为庞大。大海再一次为挪威带来了工业时代的馈赠,让挪威经济直接一飞冲天,成为了全球顶级发达国家。

挪威的石油资源分布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和同年9月的“北溪”管道被炸,让全欧洲更加青睐近在咫尺的挪威能源,挪威经济数据再创辉煌。人均GDP仅次于瑞士和卢森堡,位列版本T0。石油天然气相关产品占到出口总额的70%,其主要出口对象中,欧洲国家也占到了8成以上。

可以说,油气资源对挪威的经济助力非常强,但我们都知道,挪威不是一个石油国家,画风与其他石油产出国很不一致,更没有资源诅咒。最起码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来说,挪威经济的健康程度远远超过绝大多数石油生产国。

究其原因,首先是挪威在发现石油之前并不是一穷二白。从一些数据看,1900年代挪威已经跻身于西欧的中游,人均GDP上,独立之初的挪威虽然跟英法这种大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已经遥遥领先于东欧、南欧诸国。这已经比中世纪的表现好了太多。到1940年,挪威几乎达到了与法国相同的水平。

1820-1940欧洲部分国家人均GDP对比

木材依旧是崛起的关键。大航海时代庞大的造船需求,让整个欧洲都对木材非常饥渴。而水力驱动的锯木厂可以更加便捷地加工木材。咱们刚才说的峡湾和水系,则能将内陆的原木省时省力地运送出来。另外从地图上看,荷兰、英国这些木材的大客户,距离挪威很近。挪威的木头想不赚钱都难。

运输是挪威的第二桶金。1849年,英国人废除了航海法令,挪威人封印解除。依托优势的条件和航海的传统,组建起了一只仅次于英美的船队,再度创造了惊人的财富。

真·挪威的森林

20世纪开始,挪威进入了电气革命时代。境内河流多,落差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挪威水电一直是欧洲领先的水平。即便到今天,你也会发现挪威人的很多家电能用电就用电,新能源汽车更是在欧洲一枝独秀。这里峡湾多,地形撕裂,去远一点的地方只能坐船或者飞机,所以对汽车续航要求并不高,电费还很便宜,特别适合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我们的国产车由于冬季性能的优势,也在挪威有15%左右的市场,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甚至挪威都没有跟进欧盟对东方大国的新能源汽车制裁。

而以上这几个优势产业都是石油、天然气发现之前就发展好的。可以说,如果没有油气资源,挪威也是一个北方的希腊。这与玻利维亚、卡塔尔、沙特的情况完全不同。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上,挪威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发展的同时从不缺少教训。最典型的一次爆发于19世纪下半叶。科技的进步使得挪威人口急速膨胀,人地矛盾非常尖锐。而且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的推广,对人力的需求变得更小。很多失业农民“润”字当头,前往美国,掀起了空前的移民潮。挪威三分之一的人“润”到了美国,总数高达85万,仅次于爱尔兰。

几乎同时,1870年代开始,蒸汽船逐步取代帆船,挪威在航运、捕鱼业全面衰退。从外部看,1870-1890年代,西方世界经历了一次长期萧条,这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让挪威陷入了停滞。叠加之后的一战和大萧条,让挪威经济发展的停滞期进一步延长。可以说,挪威有非常丰富的面对危机的经验,这也是很多石油国家所不具备的。

所以当时间来到1990年代时,面对国库里面巨额的油气收入,挪威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主权基金。

主权基金很常见,但是挪威的这种很罕见。

从规模看,自1996年开始,除了小牧Phoenix的频道以外,挪威主权基金几乎投资了所有你能想到的值得投资的领域,平均掌握全球所有上市公司1.5%的股份。截止2025年8月,这个基金的资产已超过1.7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位挪威公民拥有30万美元。而且这个基金里面的钱并没有计入挪威的GDP统计。

考虑到国际观瞻,烟草、侵犯人权、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的他们也不投。其中美国公司最多。

不过这还不是最离谱的。为了保证细水长流,挪威人对于基金的利用非常谨慎,每天最多支取4%,略少于基金的利息。

而且放大到挪威一国,你会发现,不知道是因为过往的教训太深刻,还是寒冷地区特有的前瞻意识,省钱刻在了挪威人的DNA里面。挪威有油气资源赚钱,但他们自己不用油气,尽量出口,自己能用电就用电。挪威政府有钱,但是在这个大部分国家都在疯狂借债的背景下,他们不花钱,不超前消费。债务占GDP比例仅有30%多,而且离谱的是净债务居然是负的。

经济结构中,石油工业、交通、通讯和一部分金融产业均为国家控制,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公共占有。整个社会也保持着极低的基尼系数和离谱的公平。

也就是说,相比于其他石油国家,挪威发展出了自己的优势产业,并始终保持了一定的制造业。然后通过长期的投资,依靠主权基金、国有控制,巩固了油气之外的护城河,确保了资源价格下跌不会过多地波及本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2

标签:财经   挪威   苦寒   发达国家   对了   德国   驱逐舰   瑞典   油气   挪威人   英国   击沉   石油   基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