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誓师动员:3人乘组将亮相出征,会有港澳航天员吗?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誓师动员大会落幕。

神舟二十一号船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3人乘组亮相在即。

此次任务为空间站建成后第十艘载人飞船,目标“十全十美”。

不少人关注,即将亮相的3人乘组里,会有大家期待已久的港澳航天员吗?

出征在即

这场誓师动员大会的召开,正式宣告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进入全面倒计时。

而仅仅一天后,10月24日上午8点40分,总装测试厂房那扇厚重的垂直大门缓缓打开。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的组合体,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托举下缓缓驶出,沿着1.5公里长的无缝钢轨向发射塔架前行。

而熟悉中国载人航天的都知道,从神舟十二号开始,中国就一直沿用“发一备一”的安全策略。

简单说就是发射一艘载人飞船的同时,会在发射场备份一艘一模一样的飞船,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这次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一号,其实就是此前为神舟二十号乘组担任待命救援任务的飞船。

前期完成了火箭和飞船技术区的工作,各系统状态都很好。

转运到发射区后,还要做功能性检查和全系统演练,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这种周密安排在火箭技术上体现得更明显。

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进行了16项技术改进,最关键的是光学导航系统全面升级,惯性测量组合的冗余度也大幅提升。

这就相当于给火箭装了更精准的‘眼睛’和更可靠的‘大脑’,飞行可靠性提升了一大截。

而在应急保障方面,神舟二十一号转入发射状态后,神舟二十二号已经无缝衔接进入待命状态,加上空间站内已有的飞船,形成了“双飞船待命”的双重保障。

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空船可以快速发射升空接回航天员。

任务筹备得如此扎实,即将亮相的3人乘组自然成了焦点。

乘组员即将亮相

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透露的信息,乘组人员早在2025年上半年就已经确定。

并且完成了针对性训练,按照惯例会在发射前一天通过记者见面会正式亮相。

从以往的乘组搭配来看,通常会由经验丰富的第一批或第二批航天员担任指令长,带领1到2名第三批航天员执行任务,这样的组合既能保证任务稳定性,又能培养新生力量。

那第四批航天员为什么没机会参与这次任务呢?

这就不得不说说航天员训练的严苛程度了。

太空环境的恶劣远超常人想象,每天要经历16次昼夜交替,阳光照射时温度能达到100多摄氏度,阴影区又会降到零下100多摄氏度,200多摄氏度的温差对航天员和航天器都是巨大考验。

更不用说还有太空碎片撞击等未知风险,航天员随时可能需要出舱修复设备、加装防护装置。

“不是选上就能上太空的。”

一位参与航天员训练的专家跟我解释,航天员入选后要先完成基础训练。

通过考核才能获得执行任务的资格,入选乘组后还要针对具体任务开展专项训练。

比如熟悉空间科学实验操作、演练出舱流程等。

而第四批航天员去年才刚完成选拔,目前还在进行基础训练,按照计划要到2026年才能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自然无法参与神舟二十一号的飞行。

这就牵扯出大家最关心的港澳航天员问题了。

第四批航天员中确实有2名是首次从港澳地区选拔的航天载荷专家,其中香港航天员的相关消息相对较多。

而澳门航天员的信息则比较少。

但可以明确的是,这2名港澳航天员和其他第四批航天员一样,都还在基础训练阶段。

更关键的是,官方已经明确透露,香港航天员预计在2026年才会执行飞行任务。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错过了神舟二十一号,短期内也不会出现在载人航天乘组中。

可能有人会觉得遗憾,为什么不能让港澳航天员早点参与任务?

但航天事业从来不是“赶进度”的事业,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守科学规律。

就像这次神舟二十一号的任务目标是“十全十美”,因为它是空间站建成以来的第十艘载人飞船。

从誓师大会上的细节把控,到火箭的技术升级,再到航天员的长期训练,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

港澳航天员的培养同样如此,只有经过完整的训练体系打磨,才能真正具备在太空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既是对航天员生命负责,也是对任务成功负责。

中国空间站的大门也一直向全世界敞开。

从最新的消息来看,巴基斯坦的2名航天员已经来到中国,正在接受为期1年的训练,未来将有1人以载荷专家的身份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展实验。

这也是首个进入中国空间站的外国航天员乘组。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空间站的开放从来不是没有原则的。

此前欧洲空局曾有意向合作,但最终放弃了载人合作计划。

美国也曾申请加入中国空间站的科学合作项目,因为不符合要求被直接拒绝。

回到神舟二十一号的发射上来,随着船箭组合体顺利转运,3人乘组的亮相也越来越近。

虽然这次我们可能看不到港澳航天员的身影。

但他们正在训练场上刻苦打磨技能,未来一定会带着大家的期待飞向太空。

而中国航天也会继续坚守原则。

结语

无论是港澳同胞还是外国合作伙伴,只要符合要求,都能在空间站这个太空家园里实现梦想。

此刻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架已经稳稳托住船箭组合体,工作人员还在进行最后的检查调试。

当那枚承载着希望的火箭点火升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3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

更是中国航天对科学的敬畏、对安全的坚守,以及对开放合作的真诚。

而这,正是中国航天能够不断前行的根本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7

标签:科技   神舟   航天员   动员   港澳   空间站   组合   太空   中国   酒泉   火箭   飞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