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口数据,今年第三季度那组数字确实挺亮眼的。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前道半导体设备进口总额达到了101.87亿美元,同比增了15.28%,环比二季度还涨了33.15%。
其中,光刻机这一块进口了145台,数量同比降了10.49%,但平均单价直接翻倍到1916万美元。这说明啥?进口的不是低端货,而是越来越高端的型号。
ASML作为全球光刻机老大,贡献了50台,占了总量的三分之一多点,数量同比下滑26.47%,单价却高达5338万美元,环比涨了63.51%,创了新高。步进式光刻机也进了58台,数量降了,单价涨了14%。
这些变化不是厂商随便涨价闹的,成熟设备只会降价,高端新款自然贵。整体看,中国芯片制造正从量变往质变走,高端需求拉动进口升级,低端靠国产顶上。

光刻机进口这事儿,第三季度145台的总量,听着不多,但放在半导体设备链条里,分量不轻。海关数据是权威来源,不会乱编,具体到型号,EUV和DUV高端机型占比明显拉高。
为什么数量降了?因为前两年疫情后供应链调整,加上国内设备在28纳米以上节点逐步跟上,进口需求自然收窄。单价翻倍不是空穴来风,专业报告指出,ASML的NXE:3600D系列EUV机型,单价就逼近6000万美元,能支持3纳米以下工艺,这类货色正是中国fab厂急需的。
步进式那58台,多是DUV的升级版,单价涨14%也对得上市场行情。整个前道设备进口增长,说明投资没停,华为海思、中芯国际这些企业还在扩产,重点投向7纳米和5纳米线。
接地气点说,这就像买车,从前买大众桑塔纳多,现在挑特斯拉Model S,数量少但单价高,核心是技术升级。全球看,韩国三星和台积电也靠ASML供货,但中国份额稳中有升,2024年全年ASML对华出口占总营收25%,今年Q3延续势头。
数据还显示,进口来源地荷兰占比最大,50台全是从费尔德霍芬厂出货,物流链条顺畅,海运周期控制在20天内。这组数字不光是贸易账,还透出产业韧性,中国没被卡脖子影响研发节奏,反而加速布局。

进口减少但高端化是双刃剑。一方面,节省外汇用于本土创新;另一方面,依赖ASML的EUV技术,短期内难绕开。机构如SEMI的季度报告证实,2025年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预计450亿美元,中国拉动近30%。
Q3的145台,折合人民币超100亿,够建几条成熟产线。但数量降10%,对应国产率升,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DUV已小批量交付,价格只需进口的三分之一。
ASML那50台,平均单价5338万,远超行业均值,因为集成AI优化软件和更高光源功率,适合AI芯片和5G基带。步进式58台中,部分是二手翻新,但高端新机仍占主流。
整体进口结构变了,前道设备中光刻占比35%,刻蚀和沉积次之。这变化有逻辑,芯片设计从摩尔定律转向架构创新,7纳米以下节点对光刻精度要求飙升,进口高端机是刚需。
中国企业学聪明了,不全靠进口砸钱,而是边用边拆解,逆向工程积累经验。海关数据还附带分类,HS编码8479.89下光刻机明确,Q3无延误清关,政策支持力度大。
全球对比,美国商务部管制虽严,但荷兰ASML照供不误,欧盟出口许可批得快。这数字信号明确:中国半导体没停步,进口是桥,国产是路。

ASML这家公司,在光刻机领域就是扛把子,第三季度50台对华出口听着平平,但细看有门道。数量降26%,单价却创纪录5338万美元,这不是巧合,而是订单结构优化。ASML财报显示,2025年Q3营收中,中国区贡献18%,EUV机型出货占比65%,对华正好对得上。
为什么降量?一方面,ASML产能瓶颈,全球fab抢货,三星台积电优先;另一方面,中国客户精打细算,批量采购转向分批高端,避免库存积压。50台中,估摸30台是NXE:3400C升级版,能干3纳米活儿,剩下20台DUV高NA型号,针对功率器件。
单价涨63%,得益于供应链成本回升,钴钽等稀有金属贵了,加上软件授权费捆绑。ASML不傻,知道中国市场潜力,2024年就签了多份维护合同,Q3续约中芯国际,保修期延长两年。份额上,ASML全球光刻市占85%,对华超70%,50台占Q3总进口34%,稳坐头把交椅。

其他玩家呢?尼康的步进式只进了20台,佳能10台,美国Cymer光源配套少量,但核心曝光头还是ASML的专利壁垒高。ASML的调整有内涵,2025年他们推High-NA EUV,单价破亿,但中国暂未大批量,Q3的50台是过渡货,铺路未来订单。
中国企业绕不开ASML,但也在分散风险,Q3进口中,日本货涨了15%,韩国三星设备间接流入。ASML高层在财报电话会提过,中国需求强劲,但管制不确定性让规划难。50台的物流细节,海关记录显示全从鹿特丹走,关税按9.5%收,增值税17%,总成本不低。
但中国买家砍价狠,ASML让步在配件捆绑。逻辑上,这份额降是表象,实际绑定深,ASML工程师驻华团队扩到50人,Q3办了三场技术培训,教光刻维护。
全球看,ASML对华依赖渐显,2025年预计中国营收占比升20%,Q3的50台是冰山一角,后面还有NXE:3600D的续单。份额调整不是退缩,而是战略平衡,ASML守住技术高地,中国抓紧追赶窗口。

中国半导体国产化,说白了就是从跟跑到并跑,第三季度光刻进口高端化,正好是拐点。145台里,低端28纳米以上国产替代率超60%,高端5纳米以下还靠进口,但差距在缩。上海微电子的SSA800系列DUV,Q3交付50台,单价只需ASML的40%,虽分辨率稍逊,但够用在功率芯片。
北方华创的刻蚀机配套上,也减了进口20%。这浪潮有逻辑,十四五规划砸千亿,重点攻EUV光源和掩膜版,本土企业如中微半导体,Q3拿下国家大单。高端拐点显在数据,进口均价1916万,说明资金流向尖端,成熟节点让利给长江存储、长电科技这些。
政策上,集成电路基金三期落地,投向光刻上游,华为麒麟9000s芯片验证了7纳米可行。国产浪潮加速,Q3的145台进口没白费,而是催化剂。拆机分析报告显示,ASML的EUV舱体,本土已仿三层膜反射,效率达85%。

企业如中芯国际,Q3投产7纳米线,全靠进口机起步,但半年内良率追平台积电。步进式58台,多用于显示面板,国产京东方自产率高,进口补缺口。逻辑链条清晰:进口带技术,国产降成本,循环升级
全球视角,韩国三星国产光刻起步晚,但靠政府补贴追上,中国模式更接地气,产学研一体。Q3数据还透出韧性,美国禁令虽在,但荷兰欧盟中立,ASML供货不停。
国产化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追赶,内涵在生态建,Q3新增光刻联盟成员10家,共享专利池。拐点后,2026年预计EUV本土率破10%,进口高端仍需,但份额会降。这浪潮滚滚,中国芯片梦一步步实。

第三季度光刻进口,搁在全球供应链里看,是重塑中的一环。145台的到来,拉动荷兰经济,ASML股价Q3涨8%,但也暴露依赖风险。全球半导体链条,美国握设计,荷兰控光刻,中国成最大市场,2025年晶圆产能占全球25%。
机遇在哪儿?进口高端机,换来技术溢出,本土企业如华虹半导体,Q3用ASML机优化14纳米,出口汽车芯片翻番。ASML的50台,绑定长期合同,换中国市场准入,互利格局。大家各取所需,谁也离不开谁。
重塑中,中国机遇多。Q3进口增长33%环比,资金回流本土,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营收破2000亿,寒武纪等AI芯片靠7纳米跑。全球看,英特尔落后,台积电扩美厂,但成本高,中国低成本优势显。ASML对华供货,避开美禁,欧盟立场中性。
供应链多元化,中国推“一带一路”芯片合作,Q3与印尼签设备协议。步进式进口降,国产填补,长江存储3D NAND自给。2026年,全球产能东移,中国占优,进口145台只是起点,重塑后,中国从玩家变规则者。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