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峰中学开先河
文 / 姚俊
海峰女子中学是六安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私立学校之一,它是六安现代教育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六安最早的一所女子学校,它开创了六安办女子学校的先河。
海峰女子中学创办于1923年,开始为私立女子小学,1937年增设缝纫、刺绣等职业培训课程,1943年发展为初中,1946年增设高中部,成立完全中学,并正式定名为“安徽省六安县私立海峰女子中学”。
1949年六安解放。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海峰女子中学,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扩建,同时与六安中学、六安县中、崇义中学等学校合并,成立“皖北行署高级中学”,完成从私立向公立教育的转变,不久后,学校更名为“六安高级中学”。1956年,学校的校址由南门迁入六安的东门外,更名为“安徽省省立六安第二中学”,部分教师和教学设备迁入六安一中。1964年正式命名为“六安二中”。
2002年,六安二中曾经利用“海峰”这个校名,创办了国有民办体制的“六安海峰学校”,到了2006年,学校改名为“皖西中学”。
海峰女子中学的创办者为苗衡峰,她是六安大椿树岗乡人,远嫁给霍山的富户吴海峰。后来吴海峰去世,他们没有子女,留下家产田地百数十石。
吴姓家族的旁支,为了争夺海峰遗产,纷纷提出以自己的孩子为海峰子嗣,大闹继承纠纷。最后由族长包办,代立一子,该子的年龄比海峰还大三岁,且嗜赌成性,吸食鸦片,行为不端,不务正业。因此,苗衡峰很难与其相处,无法共度母子生活,但迫于封建宗法制度,又无法辞绝。
当时为“五四运动”不久,苗衡峰受进步思想影响,决心帮助妇女,启迪民智,于是决定与其嗣子分立。最后,她利用分得的一份遗产,以其丈夫的名字,创建了“海峰女子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
学校开办后,对学生实行免费教育,不收学杂书籍等费用,目的是为了帮助贫苦人家的女儿能够接受学校教育。为了办好学校,苗衡峰不惜重金,到江浙一带聘请优秀女教师来学校任教,同时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一时间,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声誉鹊起,深得地方官员以及六安老百姓的赞许。
1930年夏,苗衡峰因病去世,霍山吴姓族人到学校争夺财产,最后迫使学校停办。学校停办后,引起了六安教育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于是,在1931年秋季,由夏琫瑛、熊斗南等六安名人出面,一边组织人员恢复学校教学,一边向霍山吴姓族人据理力争,官司一直打到省教育厅。
1933年秋,省教育厅最终决定,将苗衡峰原捐产的三分之一共计田二十石零五斗还给学校,这个资产在六安境内,其他霍山境内的三分之二资产,交还给吴姓家族。这个决定尽管不合理,但学校得以恢复,勉强存活了下来。
后来,经过六安各界人士积极呼吁,以及六安热心市民的大力资助下,海峰女子小学得以继续开办,并由夏埲瑛担任校长,此时,她只有19岁。
夏埲瑛是谁呢?她就是六安“一品斋”老板夏均安的女儿。夏埲瑛担任校长以后,多方筹募资金开展办学,1936年,她筹得一笔善款,租赁南门头道巷董姓房屋一所作为校舍,1937年春季,夏琫瑛为学校又募集了一笔资金,开办了海峰小学附设女子简易工厂,以工厂的收益补助学校经费不足,最终使得学校恢复了原有的生机。
夏埲瑛
夏埲瑛,人称“淠水女杰”,1913年出生在六安,自小饱读诗书,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一生致力于妇女工作,民国时期曾担任“国大代表”。1938年2月,民国安徽省政府从安庆迁入六安,同时成了“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夏琫瑛受到抗日爱国运动的影响,辞去校长一职,毅然加入了安徽省“动委会”,担任第五战区“动委会”安徽分会组织总干事、六安抗日协会会长,积极投身于抗日宣传、动员民众的工作。
1948年,夏埲瑛参加民革地下组织,1949年初因反蒋被捕,后经多方营救得以脱险。解放后,夏埲瑛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委,民革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等职务,2009年1月去世。
夏埲瑛
1938年8月28日,日军攻陷六安城,学校被迫停办。1939年复课,熊斗南任校长。
1940年后,六安女孩子读书渐渐多起来了,同时,海峰女子小学的学生毕业后,因为没有初中,学生无法继续升学,于是,熊斗南决定办“海峰女子初中”。
当时办初中的条件,对动产与不动产都有一定数额的资金要求,为了把初中办起了,熊斗南开始多方筹划募集资金,首先,他找到姚尚义老大娘。
之前,姚尚义老大娘曾经捐给地方政府田产七十四石五斗,让政府用这笔经费办一个“尚义育婴堂”,但田产收了,育婴堂一直没有办起来,于是,熊斗南找到姚尚义,动员她和地方政府交涉,将原捐产转赠给“海峰”当作办学基金,发展女子中学。后来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把姚尚义的捐产移交给“海峰”。
接着,熊斗南又找到六安西乡的吴姓、万姓两个家族,当时,吴、万两家为一块三十石的田产正在打官司,田产纠缠不清,长期难以难决。最后,经过熊斗南的多次劝说,吴、万两家一致同意,将这份有争议的田产捐给“海峰”作为公益办学。
经过多方努力,海峰办学基金终于达到了私立中学立案财产数额的规定,1943年秋季,省教育厅正式批复,同意开办了女子初中,于是,海峰女子初中正式成立。
海峰女子初中成立后,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为了解决资金、设备、校舍的限制,苗衡峰的旧交上海绸业银行经理吕桂丛夫妇,将学校邻近的数十间房屋和在六安东门外的水田八石,捐赠给了“海峰”。随后,张光孚私人捐田三十一石,六安城区教管会捐水田十五石五斗、湾地三十九石二斗,县参议会又将瓜分的粮价款和大柴贷金分给学校一部分,共计法币二百九十万元,另又在民众中募集二十万元,至此,学校的办学规模扩大了很多,办学条件也得到很大提升。
后来,在熊斗南的不懈努力下,1946年秋季,海峰兴办高中的立案又获得通过,于是,学校增设了高中部,此时的“海峰”学校,成了一所完全女子中学,并正式定名为“安徽省六安县私立海峰女子中学”。
海峰女子中学肄业证书
海峰女子学校自成立以来,道路坎坷,屡遭劫难。1927年,奉军占领六安城,学校遭受巨大破坏,不得不停课;1928年4月,学校复课不久,土匪李老末又攻占六安城,烧杀抢掠让学校再次遭受巨大损失,学校第二次被迫停课;1938年8月,日寇攻陷了六安城,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学校第三次被迫停课;1947年秋,国民党46师、48师各一个营,强行占领学校作为兵营,致使学校无法上课,后经交涉,11月中旬驻军退出以后,因原聘教师大都已转聘他校,教师缺乏导致学校班次不能全部复课,教学质量深受影响。
日军占领六安城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一直都很低,她们绝大多数没有自主的权力,更没有读书的权力,女子学校的建立,让她们能够读书识字,开阔眼界,提高觉悟,自立自强,最终实现男女平等,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从这一点来说,海峰女子中学,不仅是开创了六安妇女学校教育的先河,对六安的教育事业产生深刻影响,而且对六安的妇女解放,提高妇女社会地位,也有着非常重大的贡献。
————完————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