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妈,最近你这腰怎么总不舒服?”在社区门口的凉椅上,60岁的孙阿姨满脸忧色地跟邻居唠叨,“前阵子看电视说有种‘毒面粉’,我还没当回事,可这段时间吃面,肚子老是胀气不对劲。”正说着,一旁的李医生听到了,忍不住插话:“面粉挑错,麻烦可大了,有的面粉里非法添加剂超标,真会伤身体!您平时都在小区对面的小店买吧?可别掉以轻心。”孙阿姨立刻警觉起来:“面粉还能有毒?”李医生神色凝重,他分享的几个案例更让在场众人心头一紧。
您是不是也爱吃面条、馒头?平时选面粉,真的了解它的安全隐患吗?今年以来,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出“致癌增白剂”“非法漂白剂”,曝光了一批不合格面粉品牌。表面洁白筋道,实则“暗藏杀机”。可怕的是,很多人觉得光洁白的面粉才是好面粉,反而被假象蒙蔽。到底“毒面粉”有什么危害?买面粉要注意些什么?本期,我们就来揭开这些让人后背发凉的真相,尤其是第3点,很多人都常忽略,看完你还敢随便买吗?
近几年,“毒面粉”已不止一次被市场监管总局公开通报。所谓“毒面粉”,通常指的是生产、加工或销售环节人为添加违禁化学物质、漂白剂或重金属超标的面粉。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追求“卖相好”,在面粉加工中违规添加如过氧化苯甲酰(俗称面粉增白剂)、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甚至检测出铅、镉等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
据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抽检结果,在抽检的432批次面粉样本中,有8批次存在非法添加增白剂及重金属超标问题,占比接近1.9%。别小看这一数字,背后却关系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健康。
增白剂使面粉看起来更白,却远超人体能承受的健康风险。中国营养学会专家指出,长期食用增白剂超标面粉,轻则肠胃不适、腹泻、肝肾解毒能力下降,重则会造成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甚至提高某些癌症的发生概率。而重金属残留则更为凶险,慢性摄入铅超标的面粉,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损伤肝脏和肾脏功能。
很多老年人觉得“吃面有什么问题,一辈子不都这样过来的吗?”可细思极恐:短短几个月持续吃“毒面粉”,健康隐患悄悄累积,以下3点尤需警惕:
(1)消化道问题明显增加
权威数据显示,长期摄入增白剂和非法添加物的面食,70%以上人群容易出现腹胀、恶心、反酸、腹泻等不适症状。有病例显示,一位55岁阿姨因误食含甲醛次硫酸氢钠的面制品半月余,出现了中毒性肠炎与轻度肝功能损伤。
(2)慢性中毒风险上升
累计摄入过量的重金属添加剂,会在体内逐步累积。中华医学会的《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提到,连续3个月每日进食重金属超标面制品,可造成肝肾解毒酶活性下降约12.6%,部分患者会有神经反应(如手抖、乏力)。
(3)致癌风险隐性提升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研究指出,某些面粉增白剂长期摄入有促癌效应,与食管癌、肠道癌变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儿童、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食用隐患更大。
更可怕的是,劣质面粉往往掺杂劣质淀粉、面筋等,本身营养价值大打折扣,还容易被霉菌污染,黄曲霉毒素H1等致癌物也偶有检测。
不想中招?买面粉的3个关键细节一定要记牢
现实中,单凭“能拉丝、白净”就判断面粉好坏,已经不安全。以下建议,值得每个家庭认真记住。
(1)认准正规渠道:优选大型超市、知名品牌
别贪图便宜去买路边小作坊、散装面粉。专家建议,有SC(食品生产许可)、QS(质量安全认证)标识的产品合格率高达98%以上。
(2)仔细查看包装与配料表
包装完好、生产厂家详细、日期新鲜是基本要求。配料表应只写“小麦粉”或“食品添加剂(如维生素B1)”,出现漂白剂、增白剂的少碰为好。
(3)勿盲信“越白越好”:自然米黄色才健康
国家标准中,优质面粉为微黄或乳白色,并非雪白。自然色面粉加水揉和后气味清新、略带淡麦香,发酵后孔洞细腻。遇到异味、发黏、颜色过白或出现结块的面粉,建议及时废弃。
延伸提醒:家有老人、孩子的,更要注意食品安全。直接入口的主粮,风险绝不容忽视。
最后一点:面粉开封后要防潮、密封、尽快用完,随着时间推移霉菌污染概率会升高。
结语
食品安全,不只是某一类人的问题,而是每个家庭每一天的必修课。真正的健康是把关每一餐、每一口,从拒绝“毒面粉”开始。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选购和安全储存的习惯,比吃保健品、喝营养液更管用。
当然,本文建议和知识仅供生活参考,具体健康状况仍建议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如有身体不适或疑似中毒症状,务必及时就医。买面粉这事,千万别将就。健康一环扣一环,从源头管起,守护餐桌安全,您就是家人最可靠的“健康守门人”。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通报(2023年第15号)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4.中华医学会《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
5.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食品致癌物公告(2022)
6.《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7.中国营养学会《主食加工安全科普手册》
8.《2023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报告》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