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海城地震历史 共筑安全发展环境”宣传活动周启动

今年是辽宁海城地震成功预报50周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当天,由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铭记海城地震历史 共筑安全发展环境”宣传活动周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举行启动仪式。

近年来,辽宁防震减灾工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地震科技创新提升地震安全服务保障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产业链供应链、特大城市和城市群建设等地震安全需求,构建“防震减灾+”服务新格局,扎实服务经济社会建设。

启动仪式现场,辽宁省地震局分别与省科技厅、省消防救援局、省红十字会、东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陈晓非做了题为《地震灾害的积极主动科学防御策略》的主旨报告。

来自全国地震系统、辽宁省机关、国有企业等相关行业部门专家学者及各界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据辽宁省地震局科技创新中心主任王亮介绍,海城地震发生50年来,依托于科技的进步,地震监测预报取得了显著的提升:从监测手段来讲,国家级台站从20世纪70年代的24个增至目前的1000多个,区域台站超1.5万个,平均台间距从500公里缩短至15公里。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流体观测台网、形变观测台网、电磁观测台网,都为我们捕捉大震提供了研究基础。

我省已建成各类地震预警台站961个,共享邻省台站189个,依托台站获取的地震监测数据,全省大部分地区已具备分钟级地震烈度速报能力与秒级地震预警能力。”辽宁省地震局辽宁地震台副主任李恩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公众收到预警信息后,千万不要惊慌,要根据预警时间,选择不同避险方式。要学会辨识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如果收到黄色和蓝色地震预警信息,说明地震对你造成的影响不大,这个时候不要惊慌,注意远离可能会有高空坠物的地方就行。如果收到橙色和红色预警信息,表明地震可能会对你所在的地方造成破坏,需要采取一些避险措施,尤其是收到红色预警信息,一定要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同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中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成就展、“防震减灾+城市安全”“防震减灾+能源安全”“防震减灾+智慧守护”主题学术研讨在新世界博览馆启动,防震减灾主题科普系列活动在鞍山同步开展。

#全国防灾减灾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科技   海城   铭记   环境   历史   辽宁   辽宁省   台网   地震局   信息   中国   能力   战略   惊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