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黄金的行情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不少人都在问,金价还会不会继续上涨?其实,黄金的热度绝不是一夜之间蹿起来的。
要想看懂这轮黄金热潮的背后逻辑,得把时间线拉长,顺着历史往回梳理,才能明白今天金价为何涨得如此坚决,又有哪些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
其实,2025年黄金市场的热度已经不只是央行一家的“独角戏”。数据显示,全球投资者对黄金的购买热情在今年同比猛增了七成多。
和过去三年央行疯狂购金的景象相比,如今各国央行虽然买得少了些,主要还是因为金价涨得有点高了,但他们囤金的意愿并没有消失。
只是,现在投资者成了这出大戏的新主角,市场的活力被彻底点燃。
这一切的转折点,还得追溯到2022年。
那年2月,俄乌冲突突然爆发,紧接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祭出了金融制裁,冻结了俄罗斯大约三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这事像一颗重磅炸弹,直接把全球央行都给震醒了。大家这才发现,所谓的外汇储备,其实是存放在别人的账上,一旦局势变了,这笔钱说没就没。
于是,很多国家的央行开始反思,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储备,真能高枕无忧吗?答案很现实:只有黄金才是真的“自家财产”。
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集中火力大举买入黄金,金价随之一路高歌。世界黄金协会在年度报告里特意点名,央行强势购金成为市场最大的推手。
到了2023、2024年,投资者的热情也跟着水涨船高。到了2025年,央行虽然出手少了,但投资者成了接力棒的“接班人”。
可以说,黄金牛市的逻辑已经摆在台面上:只要全球局势不稳,美元信用还存在疑问,央行和投资者的黄金买盘就不会停。
很多人好奇,央行为啥非得囤黄金不可?其实很简单,黄金有三大用处。拿来做首饰,是商品属性;如果直接用黄金换东西或者当本币的支撑,那是货币功能;买黄金ETF、期货属于金融资产。
对于央行来说,黄金更多是货币属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外汇、货币和黄金这三样东西,就是印钱的底气。每投放一块钱,背后都得有等值的资产支撑,这样才有信用。
以外汇储备为例,企业出口赚到美元,得去银行换成人民币。银行收下美元,把人民币打到企业账上。
之后,商业银行会把手头的外汇拿到市场上交易,央行出手买入,形成外汇储备,同时向市场投放人民币。
这就是“外汇占款”的流程。其实,这也是我国基础货币最主要的投放方式。
但俄乌冲突后,所有央行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外汇储备虽说归自己所有,可真正的控制权却在别人手里。
美国、欧洲说封就封,这让大家彻底警觉了。黄金的独特价值在于,不管全球局势怎么变,它都不用依赖任何国家的信用,也不用担心被谁冻结,是真正的终极资产。
其实,全球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排第二,持有三千多吨黄金,占其外汇储备的六成多。
德国人对黄金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源自上世纪二十年代魏玛政府时期的恶性通胀。
那场危机让德国人明白,纸币可以一夜归零,唯有黄金才是最后的底线。从那以后,德国把黄金当作国家信用的压舱石。
说到金本位,简单理解就是,货币发行必须有等量黄金作支撑。虽然全世界早就不用金本位了,但央行大规模买黄金,本质上就是在为本币信用找一个比本国主权更坚实的锚。现在的黄金热,其实也是一种“内金本位”的回归。
再说回美元。几十年来,美元一直是全球货币体系的核心。各国央行用美元资产做外汇储备,然后发行本国货币。
只要美元稳定,全球金融体系也就稳如磐石。但近年来,随着美国债务高企,靠加息、发新债来吸引买家,美元的信用也开始让人担心。
各国央行不得不考虑,把“鸡蛋放进不同的篮子”。黄金自然成了大家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