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市场聚焦的三大关键事件均以利好姿态落地,给资本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首先是十五五规划率先公布,其中高科技新质生产力被提到重要位置,为未来五年发展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热点。

其次,三季报于10月底全面披露完毕,从数据来看,高科技相关资产不负众望,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印证了行业的高景气度。
最后,备受期待的中美会谈也传来积极信号,为双边经贸关系缓和带来乐观预期。
利好集中落地后,市场走势正应验了此前常出现的规律:前期涨幅巨大的高位高科技龙头股开始迎来调整,机构资金纷纷开启调仓换仓动作。
这一现象让不少投资者产生疑问:既然业绩亮眼的高科技资产出现调整压力,那前期跌幅较大、业绩表现不佳的地产和消费板块,能否顺势接过高科技的上涨接力棒?
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恐怕不大,难度相当高。

核心原因在于,地产和消费板块若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困境反转,而非昙花一现的短线波动,必须满足两个关键条件之一。
要么在基本面层面有所突破,第三季度业绩能出现实实在在的新亮点;要么在政策层面迎来超预期的重磅利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个条件都尚未达成。
政策方面,截至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能推动地产和消费板块实现困境反转的重大利好政策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仍较为温和,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板块的弱势格局。
业绩层面,三季报数据暴露了明显的问题,尤其是第三季度,地产和消费板块的经营形势面临着更大的新压力。
即便是过去长期具备抗周期属性的食品饮料、白酒等资产,在第三季度的业绩也普遍呈现出调整压力,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

而餐饮、酒店、旅游出行、旅游综合、景点、一般零售等消费细分领域,第三季度业绩同样不容乐观,整体呈现出业绩下滑的态势。
地产板块的表现则更为惨淡,无论是房地产服务还是房地产开发业务,第三季度的业绩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在申万一级行业的124个细分行业中,几乎处于跌幅最大的行列。
正是由于地产和消费板块的业绩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拐点迹象,反而呈现出新一轮加速下跌的态势,再加上缺乏重磅政策的有力支撑,想要实现困境反转难度极大。
或许有朋友会认为,机构从高科技板块调出的资金会流向地产和消费板块,但在我看来,这种资金大规模迁移的难度很大,更大的概率只是短线资金的试探性流入,难以形成持续的资金推动效应。
毕竟地产和消费板块目前缺乏清晰的增长逻辑和业绩支撑,很难吸引机构资金长期布局。

综合来看,经过市场的调仓换仓和蓄势调整之后,未来引领市场上涨的,预计仍然是那些业绩基本面出色、概念题材丰富,并且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增长逻辑清晰的资产。
其中,以高科技板块为核心,搭配黄金有色等具备避险和增值属性的资产,大概率仍将是驱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发动机。
#财经##股市分析##上头条 聊热点#
更新时间:2025-11-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