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村咖别样香

来源:【宁夏日报】

前两天,笔者朋友圈里一则“去村里喝咖啡”的小作文令人倍感新鲜,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窃喜:原来我们身边也有村咖啊。

所谓村咖,就是开在乡村的咖啡馆。近年来,这杯“土洋结合”的咖啡,深受众多人的追捧。从浙江莫干山的“山野咖啡馆”到云南普洱的咖啡庄园,再到福建土楼旁的“客家小院咖啡”,村咖成为乡村文旅的新晋顶流。如今,在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一家名为“小满”的咖啡馆悄然亮相,以兼具田园诗意的美学与现代舒适的松弛体验,吸引人们流连忘返。而在贺兰县四十里店村,“稻田边”咖啡馆更别出心裁地将咖啡机搬进了玻璃温室,顾客坐在其中,一边品尝着香醇的咖啡,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稻浪滚滚……

村咖的兴起,体现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慢生活”的渴望。远离钢筋水泥的冰冷单调、没有行色匆匆的紧张忙碌、少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嘈杂,乡村通过咖啡馆这一社交媒介,将山水林田的生态价值、农耕文化的乡愁记忆转化为“情绪价值”的新场景。漫步田间闻花香,静看斜阳弄晚晖,这种与城市生活的反差体验,也让“村咖为什么会香飘四野”不再难以理解。正如网友所言:在村咖里,既能享受咖啡的醇香,又能感受乡村的宁静与质朴,这是一种在城市里无法体验到的独特松弛感。

然而,爆火之后的村咖,也有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有网友反映,有的村咖过分简单,挂个牌就来割“韭菜”;还有的硬蹭农村风格,千篇一律的格子桌布、竹编篮,人为制造“网红打卡点”,同质化现象严重。不管是跟风蹭流量匆匆上马也好,还是简单复制粘贴也罢,粗糙的有样学样只会稀释村咖带来的独特体验。这也提醒我们,作为乡村文旅的新名片,长红村咖打造不易,唯有提前布局、用心经营、细细打磨才能站稳脚跟,否则,新鲜劲儿过后只怕难以长时间留住客源。

一杯咖啡,串联起乡村的美景与文化;文旅相融,融出的是灵魂而不是快消品。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旅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对形式的拙劣模仿,而是在了解产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结合文化积淀等之上的独辟蹊径。譬如村咖,只有沉下心来将本地特色融入咖啡业态的每一处细节,才能打造出不可复制的“文化地标”。比如,有的地区盛产板栗,村咖创新开发了栗子馅的烘焙饼干、速冻板栗、栗子酱等,制作成极具特色的伴手礼;有的乡村农产品丰富、品质优良,采用新鲜的水果、坚果、蜂蜜等原材料,制作特色咖啡饮品;还有的立足民间音乐宝藏,将咖啡与音乐节结合,不断创新业态模式……由此可见,充分尊重每个乡村的独特性,将村咖与乡村的自然、文化、产业等元素深度融合,才能让村咖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美食   匠心   乡村   咖啡   咖啡馆   文化   特色   宁夏   新鲜   松弛   银川市   普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