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来晚了,冯德莱恩刚到北京,特朗普一锤定音,敲定对欧关税

冯德莱恩这回,真是再次把整个欧洲都给狠狠坑了,在对华态度来回反复的过程中,冯德莱恩愣是错过了最后机会,此次访华终究是来晚一步,特朗普敲定对欧关税后,手中事实上已经再无筹码,整个欧洲都将为冯德莱恩的错误行为买单,付出惨痛代价。


7月24号,冯德莱恩一行人终于到了中国,进行了中欧高层会晤,不得不说,此次冯德莱恩访华的行程确实是相当匆忙着急的,但事实上,此前欧盟其实有大把机会和中方进行沟通会晤,特别是讨论如何在美国加征关税问题上商讨共同应对方法的,一旦有了中方的全力支持,欧盟很有可能将让美方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欧盟出手。



一趟还没出发就挨了一记耳光的访问

这事儿的时间点,实在太巧了,巧得像一出精心编排的戏,这边,布鲁塞尔刚敲锣打鼓地宣布,冯德莱恩要去北京谈合作,庆祝建交半世纪,话音刚落,两天后,大洋彼岸的特朗普就隔空送来一份“大礼”:考虑把欧盟的关税降到15%,和日本一个待遇,这一巴掌,扇得布鲁塞尔眼冒金星。


欧洲现在什么光景?例子,经济疲软,通胀高烧不退,一口气堵在胸口,面子,美国的关税大棒悬在头上,随时都可能砸下来,他们一边对着内部民众高喊要“去风险”,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一边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跑到北京,指望着中国的市场和供应链能拉自己一把。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挣扎,本来就够难受了,特朗普偏偏在这时候递来一根胡萝卜,这是善意吗?当然不是,这叫精准打击。


他就是要告诉布鲁塞尔:别去北京了,那儿没你们想要的,我这儿才是正道,想上桌吃饭,就得守我的规矩。



冯德莱恩的飞机还没起飞,她的谈判筹码就已经被抽掉了一大半,这趟北京之行,与其说是寻求合作,不如说更像一次走投无路下的求救。


特朗普的胡萝卜,其实是更漂亮的笼子

我们掰开来看看特朗普这根15%的“胡萝卜”,它看起来很甜,但吃下去,是要付出代价的,首先,这不是白送的,捆绑着“全面放开市场”的条件,欧盟对美国常年保持着贸易顺差,尤其在高端制造、奢侈品这些领域,是实打实的竞争对手,美国要的,从来不只是关税上那点钱。



它要的是欧洲的经济自主权,它希望欧洲最顶尖的企业,把工厂搬到美国,把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交到美国手里,彻底沦为美国的经济附庸。


其次,这不过是“美国优先”战略的又一次表演,从前几年的钢铝关税,到逼着欧洲买美国的高价天然气,再到今天这份“降税协议”,特朗普政府的算盘珠子拨得一清二楚:



一是从欧洲身上“薅羊毛”,填补自己国内的财政窟窿,二是离间中欧,绝不能让一个团结、强大的欧洲,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帮手。


这套“分而治之”的把戏,美国玩了几百年,炉火纯青,给你的,随时可以收回,那15%的关税,更像是一个随时可以撕毁的临时合约,欧洲人心里跟明镜似的,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揣着玻璃心,在钢丝上跳舞的巨人

欧洲的困境,一半是美国逼的,另一半,是自己作的,这个拥有近五亿人口、经济体量与中美比肩的巨人,却活得像个内心脆弱、步步惊心的小媳妇,它的战略定位,始终在摇摆和迷失。


嘴上喊着“去风险”,身体却很诚实,在稀土、光伏、新能源电池这些决定未来的关键领域,欧洲对中国的依赖已经深入骨髓,没有中国的供应链,他们雄心勃勃的“绿色转型”计划,就是一句空话,这种口是心非,恰恰暴露了他们的进退失据。



更要命的是内部的分裂,冯德莱恩本来想一个人来北京,显得干练决断,结果内部摆不平,最后不得不拉上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搞成一场“双头出访”,这哪是来谈判的,分明是来展示欧盟内部有多么“心不齐”,这种貌合神离,直接削弱了他们在谈判桌上的底气。


临行前,冯德莱恩还准备了三板斧:要中国切断和俄罗斯的贸易,解决所谓“产能过剩”,取消稀土出口管制,这些条件,在中国听来,要么是干涉内政,要么是无理取闹。



一边制裁着十几家中国企业,一边又想让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欧洲人似乎天真地认为,只要美欧的贸易谈判还在桌上,中国就会害怕,就会妥协。


他们把自己当成了可以在中美之间反复横跳、两头通吃的关键少数,这种把自己当“棋手”的幻觉,恰恰让他们成了棋盘上最尴尬的那颗棋子。



北京没想当棋手,只是在看戏

面对欧洲的摇摆和美国的紧逼,北京的态度,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以逸待劳,官方在宣布冯德莱恩来访时,用词很微妙,叫“经双方商定”,而不是惯例的“应……邀请”,这一个小小的变化,是在清晰地传递信号:想谈可以,但必须平等地坐下来谈,别想摆出任何高高在上的姿态。


对于欧洲提出的那些条件,中方的立场一贯而坚定,无论是和谁做生意,还是管控自己的战略资源,这都是中国的主权,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



中国愿意和欧洲保持沟通,是因为一个独立自主、坚持多边主义的欧洲,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但这不代表中国会为了拉拢欧洲,而在核心问题上做任何妥协。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甚至成了“被动喝汤”的一方,美国在金融上从欧洲抽血,去堵美债的窟窿,被榨干的欧洲工业资本,尤其是以德国汽车为代表的制造业,怎么办?它们只能加速向东转移,拥抱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完善的供应链。



这不是中国主动去挖的墙脚,而是欧洲在美国的压力和自身的战略失误下,亲手把自己的产业推向了中国。


走钢丝的人,脚下的绳子越来越细

冯德莱恩的北京之行,最终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在气候问题上说了几句场面话,几乎没带回任何实质性的成果,这场被寄予厚望的访问,成了一场尴尬的政治秀。



短期看,欧洲的困境没有解决,反而因为特朗普的搅局,变得更加被动,长期看,东边,俄乌战火不熄,俄罗斯铁了心要在欧洲身上割肉,西边,美国“吸血”不停,欧洲的经济失血还将继续,今天的欧盟,像极了当年的日本,在美国的巨大压力下,一步步丧失经济和战略上的自主权。


但欧洲的体量远非日本可比,它的战略选择,足以撬动全球格局,如果这个巨人不能在惊涛骇浪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摆脱“想独立又不敢,想依靠又不甘”的纠结,那么它在全球棋局中的分量,只会越来越轻,最终,或许真的会从一个棋手,沦为别人棋盘上的几枚棋子。



结语

总而言之,冯德莱恩两面三刀,反复横跳的策略,这回确实是把整个欧盟都给狠狠坑了,让原本能够和中方携手,一起抗击美国霸权政策的欧盟现在反而是落得个“两面被堵”的尴尬局面,不仅是要被美国征收高额关税,欧洲的大量工业产业现在也是在加速向中国转移,看来不把整个欧洲给彻底祸祸了,冯德莱恩等人是不会满意,不会收手的。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财经   关税   北京   欧洲   美国   中国   欧盟   布鲁塞尔   战略   经济   中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