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不是昙花一现!从产品出海到文化认同的进阶之路

全球观察者深度出品

纵横寰宇,洞察时代风云


大家好欢迎收看【国际协作站】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出口的节日用品、玩偶这些潮玩产品,卖了500多亿,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媒都评价,这些小玩偶正在影响全球的消费文化。

以前我觉得国潮就是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潮流,没想到现在老外比我们还疯狂。

潮玩的火爆绝不是偶然,曹县的汉服早就走出了国门。

在意大利罗马的一场汉服体验活动上,当地女孩拿着曹县产的马面裙爱不释手。

带去的汉服很快就卖光了,连摊主身上的展示服都被顾客买走。

本来想只说潮玩,后来发现汉服、美妆这些国潮产品,在海外都有大批粉丝。

花西子今年在巴黎顶奢百货开了专柜,成为首个进驻的中国美妆品牌,专柜里的同心锁口红、玉养蜜粉,让欧洲消费者排着队体验。

文化共情:让老外看懂东方美

国潮能火到海外,核心是抓住了文化共情。

语言可能有国界,但情感和审美是共通的。

动画电影《哪吒》塑造的不完美却有个性的形象,刚好契合了全球年轻人的审美,情绪疗愈的功能让它在海外收获不少好评。

原创舞剧《咏春》更有意思,把舞蹈和武术结合起来,舞中带武、武中有舞,这种跨界融合让海外观众看得着迷,口碑和票房双丰收。

曹县汉服摊主在介绍马面裙时,会讲“白娘子盗仙草”的故事。

没想到这些中国民间传说,让外国朋友听得津津有味。

花西子的同心锁口红,把非遗技艺和爱情文化结合起来,不用过多解释,大家都能get到其中的浪漫。

我觉得这种做法特别聪明,不生硬地灌输文化,而是把文化藏在产品里,让消费者自己去感受。

潮玩品牌更是把这点玩到了极致。

“山海经”系列潮玩没有延续古籍里神兽的威严形象,而是做成了萌系玩偶。

圆润的身形、灵动的眼神,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海外消费者的距离。

很多外国粉丝买了玩偶后,还会主动去查背后的神话故事,文化传播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本土化深耕:不接地气可不行

光有文化共情还不够,本土化做得好不好,直接决定国潮能不能在海外站稳脚跟。

照搬国内的模式出海,大概率会水土不服。

中国的微短剧平台就很懂这个道理,采用“翻译改编+本土原创”的策略,为北美市场量身定制剧目,吸引了不少当地用户订阅。

泡泡玛特在海外开店时,会推出当地特色的限定产品。

在法国,他们设计了LABUBU变身为卢浮宫名画主角的冰箱贴,只在当地门店售卖,不少游客一次就买走6枚。

在新加坡,鱼尾狮造型的LABUBU成了必买伴手礼。

这种贴合当地文化的产品,想不受欢迎都难。

餐饮品牌出海更是把本土化玩出了新高度。

迪拜的小龙坎火锅店,为了尊重当地习俗,专门研发了清真底料。

同时还推出了国内没有的特色海鲜,让当地消费者有新鲜感。

杨国福在德国开店时,除了经典的麻辣汤底,还新增了泰式冬阴功、印度咖喱等口味,外国食客占比超过一半。

本土化不是放弃自身特色,而是在保持核心文化的基础上,适应当地的需求。

花西子在巴黎专柜不仅带来了经典产品,还推出了“蒙古族印象系列”,同时扩展了粉底色号,满足海外消费者的偏好。

这种既保留东方美学,又贴合当地需求的做法,才是国潮出海的长久之计。

国潮出海的背后,离不开产业的支撑。

阅文集团和日本企业合作,在大阪开设IP快闪店,把《全职高手》《诡秘之主》这些IP带到日本市场。

2024年阅文的海外出版授权金额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文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圈粉无数。

南京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入驻了600多家文化企业,2024年规上企业总营收超300亿元,为文化出海提供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支持。

从潮玩、汉服到美妆、餐饮,国潮已经从单点突破变成了多维矩阵。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国潮正好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我觉得国潮涌动世界潮,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文化如水,润物细无声。

国潮出海不用刻意去宣传,而是通过一个个产品、一个个故事,让海外消费者慢慢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相信会有更多国潮品牌走出国门,在世界文化的百花园中绽放独特的芬芳,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持续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4

标签:时尚   进阶   昙花   文化   产品   曹县   本土化   消费者   海外   玩偶   中国   专柜   品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