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理事会发布的军援统计表明,今年二季度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较去年同期锐减35%。全球媒体和智库不断转发的这些数字,成为了理解这场旷日持久冲突的关键窗口。
冲突已进入第四年,战局并未出现决定性突破。曾经笃信“制裁能让俄罗斯屈服”的论断,如今在现实面前渐渐失色。8月,西方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与无力感,已经赤裸裸地摆在桌面。而前线的乌克兰,不得不采取新政策应对资源和人力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俄罗斯高调抛出最新“最后通牒”,形势骤然紧张。
欧盟理事会8月中旬刚刚公布的最新安全预警报告显示,欧盟各成员国对援乌态度分歧明显。法国、德国、意大利在布鲁塞尔的闭门会议上提出,当前形势下应优先考虑本国经济复苏,多国议会对追加援乌预算投反对票。波兰、立陶宛等东欧国家仍坚持强硬立场,但难以撬动资金和实际军援。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北约东扩后,欧洲安全格局并未因此稳固。德国总理舒尔茨在柏林安全会议上直言:“欧洲的战略自主只停留在口号层面。”自默克尔退休,欧盟已再难维持曾经的协调力。西方内部分裂,使得各国对俄乌冲突的干预逐渐变得“各扫门前雪”。
而在美国,国会最新的预算听证会记录显示,针对对乌援助的质疑声浪已达峰值。华盛顿一位资深防务官员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坦言:“过去我们以为只要给钱、给武器就能让俄罗斯退缩,但现在没人再相信这种童话。” 这一切都让基辅的处境变得更加被动。
乌克兰总理斯维里登科在基辅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18至22岁男性公民在战时将不再受边境限制,可以自由出国。内务部长克利缅科强调,政策出台是希望年轻人能在海外完成学业“未来更好地报效国家”。
但《路透社》调查显示,仅8月下旬,乌克兰西部边境每日出境人数较7月同期激增43%。不少分析人士认为,现实压力下的“留学潮”,更多是对战争和动员的逃避。
自7月以来,乌克兰前线兵力短缺的问题不断被国际媒体曝光。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乌军多地征兵站人满为患,社会舆论对持续动员产生了强烈反弹。而国内经济停滞不前,通胀率已突破19%,民众对未来的信心降至谷底。乌克兰政府不得不采取更灵活、更现实的政策,试图平衡人才流失与动员压力。
8月27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莫斯科的例行记者会上高调宣布,俄方“最后通牒”已经送达西方与乌克兰:乌克兰必须全面非军事化,承诺永不加入北约,并承认俄罗斯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四州的主权。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克里姆林宫官员的话称,这份条件已递交给联合国及数个欧盟国家政府。
俄方明确反对“欧洲军队”入驻乌克兰,称其本质依然是北约扩张。塔斯社报道称,俄军夏季攻势仍在持续,前线消耗巨大,但俄方自信“战场主动权已牢牢掌握”。俄防长绍伊古在8月的国防部会议上宣称,俄军已在多个方向取得战术进展,并将“持续加压,直至基辅政权做出理性回应”。
针对外界质疑俄罗斯是否有能力持久作战,俄新社专栏分析指出,过去18个月,俄罗斯能源出口逆势上涨,卢布汇率趋稳,经济制裁未能导致系统性崩溃。欧洲对俄制裁反而推高了全球能源价格,间接加剧了本地通胀压力。莫斯科以经济韧性为后盾,敢于在谈判桌上亮出更高筹码。
《华盛顿邮报》8月的最新报道指出,西方各国对乌克兰的援助速度和规模出现明显回落。美国国会最新通过的“临时援助法案”额度仅为去年同期的60%,而欧盟援乌预算削减幅度更大。挪威、芬兰等北欧国家已公开表示,“继续无底线援助不可持续”。乌克兰国防部一份内部简报流出,坦言“军费缺口巨大、装备储备告急”。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美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动摇”,但实际援助计划更趋谨慎。英国国防智库RUSI分析认为,西方政界和公众对乌援助的疲劳感日益明显,担忧自己国家经济和安全风险已经盖过对乌克兰的同情。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与德国、意大利领导人会谈时承认,“欧洲必须为长期冲突做准备”,但未具体承诺新增援助额度。欧盟对外行动署一份新报告分析,乌克兰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被动失血”,即持续消耗却无法获得足够外部补给。
8月的阿拉斯加会谈成为国际舆论焦点。普京、美国领导人、泽连斯基三方代表均未让步,会后各方声明冷淡。会议期间,俄罗斯提出的所谓“条件包”被基辅方面直接拒绝,乌克兰代表团重申“无法接受割地换和平”。
与会的欧盟观察员透露,欧盟安全保障草案强调“不驻军”,只提供情报、培训和资金支持,但基辅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安全承诺过于抽象,难以应对现实威胁”。BBC驻前线记者报道,乌克兰军队在顿巴斯等地的战线拉锯,俄军炮火不断,但乌军也依靠精准打击和无人机作战获得局部防守优势。前线实际控制线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据《纽约时报》8月调查,乌克兰社会对割让领土的反对率高达87%,泽连斯基在电视讲话中再次强调,“乌克兰不会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谈判”。而俄罗斯则将舆论重心放在“西方已被消耗拖垮”,强化自身“愿意对话”的姿态,将道义压力抛向对方。
面对内外压力,泽连斯基政府在8月采取了一系列人事和政策调整。8月底,基辅方面突然更换驻美大使,被外界解读为“加强与美国直接沟通、争取更多援助”的信号。但华盛顿的态度趋于谨慎,要求乌克兰自我调整财政与动员政策。
乌克兰媒体分析认为,泽连斯基的强硬立场是“无路可退”的孤注一掷,既要维持国内支持,又要捆绑住西方盟友。专家普遍认为,基辅的底牌越来越少,实际决定权更多掌握在外部盟友手中。
参考资料:
俄总统新闻秘书:反对在乌克兰部署“欧洲军队”
2025-08-28 11:42·央广网
泽连斯基:准备采取措施实现和平!俄外长:俄乌总统会晤尚未被列入日程!乌方放话:“只与普京谈”
2025-08-24 08:13·每日经济新闻
泽连斯基任命乌克兰新任驻美大使 强调需落实乌美协议
2025-08-28 07:17·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08-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