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刷到这条关于“落马女官员挖出327枚比特币(价值约1.5亿元)”的新闻时并没有点进去细看,因为是媒体转发的,也就没有质疑其真实性,戏剧性的是,下午的时候,这条新闻被证实是谣言。
纪委的工作人员称,这个消息最初是一些自媒体利用AI(人工智能)生成的,目的是博流量,后来被西南一家媒体报道了,目前已经删除,之后引发关注,纪委辟谣后,这起谣言才算熄火。
不得不说,AI越来越会编故事,记得AI刚刚盛行的时候,我们都直呼它的强大,但是,慢慢的,大家发现AI会编故事,并且还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它真的会炮制各种让你瞠目结舌的故事。
今年暑假,儿子有一项暑假作业是读名著《水浒传》并且总结概括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他想偷懒,就借助AI,我早就跟儿子讲过,AI会编故事,但他还是没听进去,直到AI给他编了一个故事,他才不再滥用AI搜答案了!
给大家欣赏一下AI是怎么编故事的,它不仅会编故事,还会篡改名著,AI竟然说宋江三次登门请教诸葛亮,真的惊到我了,因为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著和人物,故事情节犯了一个比较低级的错误,如果是不知名的人物或者书籍,孩子借助AI的话大概率要被误导。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遇到一些小问题时喜欢询问AI,但殊不知,AI编故事的能力比很多自媒体人都更胜一筹。
其实,与其说AI越来越离谱,不如说是咱们整个互联网信息生态的溃败,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种套娃式假新闻早已经屡见不鲜,最终都是一删了之,事实上,这个恶性循环比单次失误更可怕,这种情况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才是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这则由自媒体人通过人工智能生成、媒体助推的假新闻让一些媒体的公信力再下一个台阶。
我儿子用AI“总结”《水浒传》得出奇葩答案,以及我们日常对AI“小助手”的依赖,都指向一个更为深刻的危机:我们正在不自觉地培养一种危险的“认知惰性”,并将思考的权力外包给算法,遇到问题都想问AI。
记得暑假前开家长会时,有些问题,老师也让我们问AI,还展示了自己询问AI的一些案例,可见,AI已经非常熟练地参与到我们生活中,包括学校,虽然不是全部,但至少确实有部分老师会借助AI,真的省时省力,AI出错不可怕,出错我们给纠正过来,但是,就怕AI把大家带沟里时,我们还浑然不知。
AI的“离谱”不会停止,甚至会更“精巧”,因为流量至上的诱惑也依然存在。
这则由AI炮制、媒体助推的“327枚比特币”闹剧,和我儿子那出“宋江三次登门请教诸葛亮”的荒诞剧,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有相同之处。
我儿子没有选择相信AI的“总结”,是因为,这个炮制的故事,刚好他可以分辨出来,一眼就可以鉴真伪,但自媒体通过AI炮制出来的新闻往往会引发巨大的舆论,且真假难辨,这才是最可怕的。
AI生成的新闻,往往真假难辨,因为"要素齐全""情节完整",有时候反而比真实报道更容易获得传播,就像那个被疯传的"比特币闹剧",正是抓住了公众对反腐议题的高度敏感,用具体数字和戏剧性情节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
这起比特币闹剧给所有人都敲了一个警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是参与者,对于自媒体人来说,追求流量没有错,但是,不能无底线,对于媒体记者来说,永远保持求真的态度才能走更远,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过度依赖AI,时刻保持思考的能力,否则,只能被AI牵着鼻子走......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