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品见人品?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3人生前穿着的旗袍,天壤之别

徐志摩一生有三位极为重要的三位女性,林徽因、张幼仪、陆小曼,她们不止性格和出身背景不同,就连在穿着旗袍时,也是风格迥异。

甚至她们的一生在穿衣打扮这件小事上就早已注定。

林徽因的旗袍总是淡淡的颜色,像月白色、浅青色,偶尔带点小碎花。

这不是因为她买不起好料子,林家当年在北平是有名的世家大族。

真正的原因是她的出身,林徽因的母亲是侧室,从小被人背后指指点点

所以她要在衣服上显得既清新又端庄,既能体现新女性的独立,又不失书香门第的体面。

现在北京档案馆还收着她1932年做的一件灰蓝色旗袍,胸口有个铅笔形状的内袋,方便她随时掏笔做建筑笔记。

腰间特意留了活动余量,为的是能在山西爬梯子量古建筑时动作利索。

梁思成说过,林徽因出门考察带的行李箱里,总有三四件这样的棉布旗袍轮换着穿

张幼仪的旗袍颜色则暗得多,黑灰藏青是主色调。

她其实是真真正正的富家小姐,家里在江苏开钱庄、办实业,甚至可以这么说,张幼仪是林、陆、张三人当中家世最好的

可徐志摩第一眼见张幼仪穿着深紫色绸缎旗袍时,偏说她是"乡下妇人"。

后来人们发现,问题出在剪裁上,张家的裁缝都是老家带来的,做得特别保守。直筒式的版型裹得严严实实,盘扣要扣到下巴,完全不像上海流行的收腰款式

这种沉闷感把二十四岁的张幼仪衬得像三十多岁的主妇。

1921年在德国离婚那天,她还穿着这样的黑绸旗袍,连眼泪都不敢落在前襟怕留下痕迹。

不过后来张幼仪当上银行总裁时定制的职业旗袍就完全不同了,腰线明显提高三寸,袖子短到手肘,看起来就像现在的行政套装。

陆小曼的旗袍最晃眼,大红大绿配上金线刺绣,随便哪件都能买普通家庭半年的口粮。

她父亲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毕业生,回国当了大官。

家里从小给她的旗袍都是苏州最好的绣娘手绣,一朵牡丹花就要绣半个月

和徐志摩结婚后,陆小曼每个月要新做两件旗袍,逼得徐志摩同时在四所大学兼课。

上海老裁缝还记得,有次陆小曼要做件带法国蕾丝的旗袍,光镶边就用了六丈长的进口蕾丝,整件衣服重量还不到三两。

最夸张的是她有件香云纱旗袍,料子要在顺德的大太阳底下晒足半个月,二十个工人轮流浇薯莨汁才染成特殊的红棕色,这种料子当时够换十袋洋面

三个人对旗袍配饰的选择也大不相同。

林徽因永远配短跟皮鞋,方便跑工地;

张幼仪爱用珍珠纽扣,看着稳重;

陆小曼非要在领口别钻石胸针,参加舞会时还要在旗袍下摆缝小铃铛。

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那天,三个人身上的穿着更有意思:

林徽因在北平穿件洗得发白的旧旗袍整理古建筑图纸,张幼仪在上海银行穿着定制的职业套装查账本,陆小曼躺在床上抽大烟的那件丝绸睡袍,还是徐志摩上个月刚给她买的杭州绸

她们的旧衣服去向更显性格。

林徽因会把穿破的旗袍拆了做测绘工具包,抗战时梁家逃难带的古建筑照片,全用她的旧旗袍料子包着防潮。

张幼仪每一件旗袍内衬都用钢笔写着编号,离职云裳服装公司时还把第七十六号墨绿旗袍送给了接任的经理。

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烧了所有艳色旗袍,可那件被飞机大火烧破的红色嫁衣却锁进了樟木箱,衣服下摆现在上海博物馆展出时,还能看见当年烧焦的痕迹。

现在看这三位的旗袍,就像看三本不同的自传。

林徽因的素色棉布上满是五台山佛光寺的尘土,张幼仪的深色套装里飘着银行账本的墨香,陆小曼的绫罗绸缎间浸着舞会的香槟酒气。

最唏嘘的是,她们晚年都改穿了普通布衣:林徽因肺病卧床时换上了医院病号服,张幼仪在香港天天穿百货公司买的成衣,陆小曼最后十年只肯穿粗布罩衫

当年那些精心剪裁的旗袍,现在静静躺在博物馆玻璃柜里,倒比穿在主人身上时更引人注目了。

也许衣服终究比人长久,那些针脚里缝进去的爱恨情仇,反倒比当事人活得更久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旗袍   北平   穿着   账本   料子   下摆   天壤之别   上海   古建筑   套装   衣服   人生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