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刚过,苏丹法希尔市的街道上满是尸体,逃亡的居民踩着凝固的血迹往城外跑,他们身后,曾经的家园变成废墟,烧焦的房屋还冒着黑烟。
一位幸存者回忆,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散落的遗体,有的在街边,有的在屋门口,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窒息的血腥味。

这不是电影场景,而是2024年苏丹真实发生的事,攻占这座城市的,是快速支援部队(RSF),他们在围攻500多天后终于破城,随后就展开了无差别的杀戮。
更让人发指的是,他们冲进当地的沙特妇产医院,把医生、病人甚至陪护人员都杀了个干净,460条生命就这么没了。
有个叫阿布・卢卢的叛军战士,还在TikTok上炫耀自己的杀戮“战绩”,说杀了2000人,多到数不清,一段视频里,他拦住一个餐馆老板,就因为对方说自己来自非阿拉伯的贝尔蒂部落,他二话不说就开了枪。

这种毫无底线的残暴,放在任何地方都该引发全球公愤,但现实却是另一回事,苏丹的这场乱子,根源能追到2000年代初。
当时苏丹政权武装了阿拉伯民兵“金戈威德”,专门镇压达尔富尔的非洲社区,后来这支部队改头换面,变成了现在的RSF,靠着走私黄金、当雇佣兵攒了不少钱,也攒下了足够的武力。
2023年4月,RSF和苏丹国民军彻底撕破脸,战争一爆发,受苦的还是老百姓,现在的苏丹,已经有1400多万人被迫离开家,相当于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都在流离失所。

联合国说这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流离失所危机,但除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警告,没看到什么实际行动,这种规模的人道灾难,本该是国际社会的头等大事,可它得到的关注,连加沙的零头都不到。
苏丹的苦难还没结束,几千公里外的尼日利亚,同样的悲剧正在重复上演,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正被两场冲突同时折磨着。
东北部的博科圣地及其分支,已经搞了13年的恐怖活动,轰炸市场、焚烧村庄,还把妇女儿童当成猎物,要么奴役要么杀害。

中部地区更让人揪心,富拉尼游牧民兵和定居的基督教社区,原本只是因为土地问题有矛盾,后来慢慢变成了教派仇杀。
2024年初的一个深夜,几十辆摩托车突然冲进博科斯县的沙村,上面的武装分子拿着AK-47和砍刀,踹开村民的房门就扫射,还放火烧房子。
那天晚上,3个村民惨死,而这只是冰山一角,接下来的几周里,类似的袭击接连发生,一百多名基督徒被杀害,2023年一年,就有五千多名尼日利亚基督徒因为信仰丢了性命。
他们的社区被一点点抹去,幸存者只能躲躲藏藏,不知道下一场屠杀什么时候会来,如此看来,尼日利亚的“中部地带”被称为全球基督徒最危险的地方,一点都不夸张。

让人费解的是,无论是苏丹的种族清洗,还是尼日利亚的教派屠杀,死亡人数都远超过去十年的加沙冲突,可在西方世界,这些苦难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大街上看不到为非洲受害者游行的人群,大学校园里没有相关的“声援”营地,博物馆、剧院这些机构,也不会为他们发表什么痛心声明,反观加沙局势。
西方媒体天天报道,欧美各国每周都有大规模游行,各种声援活动此起彼伏,我不是说加沙的苦难不该被关注,而是搞不懂,同样是平民受难,同样是生命逝去,怎么就有的被捧在手心,有的却被弃之不顾?这背后的双标,实在太明显了。

西方世界的这种选择性关注,说白了就是在给生命“分级”,他们的愤怒不是发自内心的人道主义关怀,而是要看这场悲剧有没有“叙事价值”,符不符合他们的“剧本”。
这个剧本里,得有他们熟悉的角色,有能让他们共情的反派和受害者,他们需要一个能唤起殖民罪恶感的受害者,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反派最好是白人、西方人或者犹太裔。
所以以色列才会被强行贴上“白人殖民者”的标签,哪怕大多数以色列人都是中东阿拉伯移民的后裔,肤色和巴勒斯坦人没差别。

而非洲的这些冲突,显然不符合这个“剧本”,施暴者是穆斯林民兵,受害者是非洲黑人或者当地基督徒,既没法让西方产生殖民愧疚,也没法让他们找到熟悉的“反抗”代入感。
时髦的都市白领不会因为谴责非洲的武装分子,就觉得自己是“自由战士”,这种谴责带不来任何道德光环。
特朗普曾经在社交媒体上提过一嘴尼日利亚的事,说要让美国军方做好行动准备,甚至威胁要空袭。

本来想,这好歹是个关注的开始,可后来就没下文了,但即便如此,他这几句没兑现的话,也比其他西方政客的集体沉默强。
现在的苏丹和尼日利亚,到处都是万人坑,到处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儿,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难民。
这些人的痛苦,和加沙人民的痛苦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生命被践踏,都是家园被毁灭,毫无疑问,每个人的生命都该是平等的,不该因为肤色、国籍或者宗教,就有不同的价值。

西方世界的这种沉默,不是疏忽,而是主动选择,那些能从声援加沙中获得身份认同和心理满足的人,自然不会为非洲的受害者发声。
他们的义愤是空洞的,因为它只针对特定的对象,只服务于特定的叙事,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个地方的苦难是孤立的。
今天我们纵容这种选择性的正义,明天可能就会有更多人在沉默中受难,非洲的亡魂不需要空洞的同情,他们需要的是平等的关注,需要的是能阻止屠杀的实际行动。

如果我们真的相信“人人平等”,真的珍视生命的价值,就不该让苏丹和尼日利亚的人民独自面对黑暗。
西方世界该放下双标,国际社会该拿出实际行动,让那些施暴者付出代价,让那些流离失所的人能重返家园。
毕竟,生命从来都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场苦难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受害者都值得被铭记。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