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消息,据荣耀首席影像工程师罗巍昨日发文爆料,他不仅详解了手机摄影传感器的核心技术逻辑,直言传感器大小并非关键,还明确表达了对“红枫”“丹霞”类专用传感器的不看好,同时透露了荣耀在传感器领域的未来布局与技术突破方向。
为何“红枫”“丹霞”类专用传感器不被看好?罗巍的观点直指这类产品的实用性短板。这类传感器主打特定场景拍摄,比如专门优化红枫红叶、丹霞地貌的色彩呈现,但日常拍摄中,普通用户遇到这类场景的频率极低,多数时候专用功能会处于“闲置”状态。
从行业实际案例来看,某品牌曾推出过侧重夜景的专用传感器,虽在特定环境下表现亮眼,但因适用场景狭窄、且推高了整机成本,最终未成为主流。
罗巍更倾向于研发Hybrid传感器,比如将专用功能与广角、前置镜头融合,既能覆盖更多日常拍摄需求,又能避免硬件资源浪费,这一思路也贴合当前手机行业“降本增效”的发展趋势。
抛开场景局限,罗巍更强调传感器的核心指标——满阱容量(FWC)和读出噪声。这两个指标为何比大小更重要?
简单来说,FWC就像像素的“储光罐”,容量越大,能容纳的光线就越多,拍摄时高光部分不会过曝,暗部细节也能清晰保留,直接决定照片的动态范围;而读出噪声则是“储光罐里的杂质”,数值越低,夜景照片的噪点就越少,画面越纯净。
此前豪威科技发布的OV50K传感器,正是通过优化FWC和读出噪声,在1/1.55英寸的尺寸下实现了14EV动态范围,成像效果超越了部分更大尺寸的传感器,这也印证了罗巍“大小不重要,核心指标才关键”的观点并非空谈。
在未来技术布局上,罗巍提到了一个极具突破性的方向——“一个像素感三种光”。当前手机传感器的像素多由红、绿、蓝三子像素组成,每个子像素仅感知一种光线;若能实现一个像素感知三种光,意味着在相同传感器尺寸下,进光量和色彩捕捉能力将大幅提升,配合AI解串绕算法解决信号干扰问题,手机成像效率可能迎来质的飞跃。
不过这一技术难度极高,目前行业内仅有少数厂商在量子效率优化等基础层面取得进展,荣耀何时能突破这一技术,仍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罗巍所说的“中间技术”已开始落地。即将发布的荣耀Magic8 Pro,其搭载的2亿像素潜望镜头就着重优化了动态范围与降噪表现,还配备了高规格CIPA防抖,或许就是荣耀传感器技术路线的阶段性成果。这与部分友商靠“堆大底”提升画质的思路不同,荣耀显然更侧重从传感器底层架构和核心指标入手,探索影像升级的新路径。
从行业趋势来看,手机影像竞争已从“硬件堆砌”转向“技术深耕”。罗巍的爆料不仅展现了荣耀在传感器领域的思考,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当传感器不再依赖尺寸,而是靠核心指标与架构创新突破,普通用户或许能以更低成本享受到更优质的拍照体验。
你觉得“红枫”类专用传感器真的没必要吗?荣耀侧重核心指标的传感器路线,能在影像竞争中脱颖而出吗?
(https://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8e77a768e9f091b267ce4a9,https://tech.ifeng.com/c/8nJVDTZqszv,https://www.163.com/dy/article/JQC2IN900552Q8FS.html)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