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做茶总有些变革的意味在里面。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当世思索,在传统之上的更新才让茶的玩味更有意趣。在周宗锷的茶品风格抉择里,他很明确的知晓白茶的变化走向,通晓茶道的规律,让茶有绝佳的最终呈现。
*中国制茶大师(中国茶叶科学管理研究院)
百年制茶世家“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周翼臣第五代直系传承人周宗锷
制茶师有时候跟烹饪师傅一样,懂得选材、处理食材、控制火候并在菜品最有锅气的时候送达食客的面前。制茶师的茶道同样拥有观测茶青变化的能力,预判茶叶的走向,只为寻求某个长时段的最佳状态。
白茶的工艺极简但却也是变化度极高的茶类,也是对鲜要求的苛刻的茶类,而喝茶能让我们怡情悦性的关键也在这里,喝到兴起时手舞足蹈,内心荡漾也是常有的事。
*春茶季的白茶日光萎凋晒场
所以在白茶工艺里“保鲜”就尤为重要。多数人对鲜的理解其实很模糊,它是一种汤感的鲜活?是滋味的轻灵感?还是给人带来体感的愉悦度?这些可能都是,但对于专业选手的周宗锷的来说,这些都要有,“鲜”在不同茶品的表现上是不同的。
这涉及到多个维度,比如等级,工艺,山场。山场之于白茶的优势就像天赋型的选手,只要工艺到位基本上就能得到毫不费力的甘甜清冽。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越往深山走,空气越纯净,植物越干净”,丛林深处的茶树越会自带清透的仙气。当然,白茶工艺使然的“鲜”更直观也容易在茶中实现茶本身的爽感。保留“生”气的工艺处理,将紧紧伴随的茶的自然风味,让茶汤在品饮时呈现出一种未经雕琢的原始鲜活。
这一次,努力型选手的赛级白毫银针与白牡丹与天赋型选手的青龙山白牡丹同场竞技,来看看谁才是那个最先挑起味蕾鲜爽度多巴胺的选手?一起来评哦!
PART.01
2020年青龙山白牡丹
天赋型选手的沉默是高手的品格
好的食材无需多余的处理步骤就像好山场的茶无需复杂的工艺加成。
大自然已经替我们完成重要的处理工作,呈上了最好的质感和味道。青龙山属于福鼎磻溪最高茶园的山场了,在周宗锷的心目中也是高配山场的存在了,靠着气候与土壤的差别拉开了它与低海拔茶叶的本味区别。当然,我们不搞某种标签迷信,还是看茶喝茶,就茶来表达。
*抵达青龙山途中的瀑布
茶之间的细微差别还真得通过喝茶过程的量变及质变的积累才能抵达重点。
周宗锷说:“选鲜叶是一门高级的艺术”。谁掌握了这门手艺就像韦小宝拥有《四十二章经》,苏乞儿拥有《降龙十八掌》,令人崇拜的指数瞬间飙升。有好山场给你选就相当于开了一个人人服气的外挂,天赋型选手都来了不就相当于送分题贴脸开大吗?
古人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放在茶里,一定是“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在周宗锷的审美里,好的山场一定有山有水,水的灵气恰恰能够呈达茶的活感。
*白茶行家周宗锷
2020年的青龙山白牡丹,叶瓣包裹的芽头鼓胀如刚吸饱春雨的棉桃,满披银毫竟像晨露凝在枝桠,轻晃时毫尖泛着细碎的珠光,绝无半分暗沉,倒似把五年前春日的晨光,妥帖封存在了茶骨里,冲泡时的细水流缓慢注入的时候,依稀得见茶叶咕涌吸水的声息。
入口时的茶汤鲜润活泼倒不像是陈化了五年的白茶,毫香先在舌尖绽开,鲜爽感顺着味蕾往舌面漫开,汤水清冽得厉害,恰似山涧刚淌下的泉水,裹着嫩草的清润滑入喉间,半分杂味也无,只剩清甜在齿缝里绕。
*一代匠师(1915系列)·2020年青龙山牡丹干茶
莫名的激昂在心里泛起涟漪,让人心底生出雀跃,茶汤咽下,喉间立刻漫开凉意,像含了片冰镇的玉露,从喉头一直沁到胸腹,余韵清浅却持久,倒应了 “舌上鲜芳初绽放,喉间清冽自天成”的意趣。
*一代匠师(1915系列)·2020年青龙山牡丹四道茶汤
从喝茶产生的联觉来看,所谓山场气息一定是存在的,并且一定影响着喝茶的体感。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起周宗锷对于白茶初制工艺的处理,“保留一定的生”,只有未完全水解的内涵物质才能在后期提供缓慢转化的来源,新茶期留下的“鲜”在低水分点的隔离之下,得到有效的固定,这是茶的保鲜艺术。
*一代匠师(1915系列)·2020年青龙山牡丹叶底
在每一个吞咽动作里,茶都是通行无碍的,毫无滞涩感,甚而像在舌面铺上凉意满满的滑道,出溜一下便抵达喉咙,这种贯穿有着行云流水的风骨,也有挥毫泼墨的洒脱,更有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的凌冽与脆爽。
所以,青龙山,我算是知道你的风格了,于无声处听惊雷就是你了。
PART.02
大隐-2023年枞林银针VS小隐-2023年枞林牡丹
同样是赛级茶,看看谁更卷?
评价参赛型选手的茶品风格,有时候还真不能主观的按照个人喜好,这是客观标准发挥的主场。
规则之下的尖子生一定是全科平衡的综合性选手,耐得住标准的全方位解剖,还真得每个细胞都要写满“努力”。
从外形颜值的精选,到茶汤口感扛得住悠悠众口的品评,还不能露出工艺缺陷的马脚,参赛茶假如有心声,那获胜者一定脱口而出一句“太难了”,留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前前后后可能不足十分钟,要在短时间内获得认可,还就真得自信满满露不得一点怯。
周宗锷跟我们分享的这两泡参赛茶是获得第一届“茶录杯”白毫银针金奖的大隐-枞林银针以及第二十届“闽茶杯”春季茶样审评白牡丹状元小隐-枞林牡丹。赛事名称有点长,但是只要记住它们的关键字就好了,金奖--银针和状元--牡丹。
2023年大隐-枞林白毫银针的干茶倾倒而出,一片盎然绿意瞬间在茶则中绽放,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扑面而来。茶芽肥壮挺拔,顶端微微弯曲,于嫩绿的生命力中尽显其可爱与俏皮。周身点缀的白毫,宛如舞动的纱裙,为鲜活的芽叶增添晨雾般的朦胧。
*2023年大隐-枞林银针干茶(第一届“茶录杯”白毫银针金奖)
来自于芽头绒毛,清润的毫香作为主调扑鼻而来,在这清润之中,悄然萦绕一缕极淡的味道,像是书页中夹着的干花,花瓣褪去了盛放的浓烈,只留下一缕若有似无、与书页气息相融的余韵,缓缓萦绕在毫香周围,既保留了茶芽的鲜活本真,又添几分内敛韵味。
*2023年大隐-枞林银针四道茶汤(第一届“茶录杯”白毫银针金奖)
温杯热嗅,清润的毫香被热度唤醒,化作春日午后透过窗棂洒在桌角的那片阳光,裹着毫香的清润,在鼻腔中演奏着一曲春日的交响乐。
第一水茶汤入口,是令人心头一轻的清甜,能听见泉水的清凉音节,甚至晨露流落芽叶时的繁响,不带半分陈杂,留下的只是舌尖淡淡的甘润。
*2023年大隐-枞林银针叶底(第一届“茶录杯”白毫银针金奖)
往后的茶汤滋味愈发丰盈,内质随着茶汤浸出,先前的清甜渐渐沉淀,转化为饱满的鲜甜,让茶汤呈现出本该有的质感,如同山间清泉流淌过鹅卵石,带着丝丝清凉与灵动,在味蕾上跳跃、穿梭。
而2023年小隐-枞林牡丹干茶却宛如身着绿罗裙的舞者优雅且洋溢。而细密的白毫,恰似洁白轻柔纱覆盖其中,在芽叶间轻轻摇曳,将茶叶的鲜活与精致衬得愈发动人。
*2023年小隐-枞林牡丹干茶(第二十届“闽茶杯”春季茶样审评白牡丹状元)
干茶香气是春日里朝开暮落的蓝色白心“婆婆纳”所散发出的淡淡蜜意,轻声细语中,将春日中难以捉摸的生机与活力都凝聚,温杯热嗅,原本清甜的香气在温暖的激发下,多了一层圆润和压舌感的醇厚。
*2023年小隐-枞林牡丹四道茶汤(第二十届“闽茶杯”春季茶样审评白牡丹状元)
茶汤轻轻滑入口中,那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甜在舌尖悄然漾开,带着几分天然的清润,让人想起春天融化的第一滴雪水,纯净而甘冽。
它轻柔地唤醒了沉睡的味蕾,让每一个味觉细胞都为之雀跃。接着,茶汤以丝绸般细腻的质感缓缓滑过喉咙,那顺滑的触感仿佛绸缎拂过肌肤,留下一路温润的抚慰。茶汤完全入喉,唇齿间仍萦绕着淡淡的甘甜余韵。
*2023年小隐-枞林牡丹叶底(第二十届“闽茶杯”春季茶样审评白牡丹状元)
喝完三泡茶,你会发现“鲜”的维度变得多样,它不拘泥于一种固有状态,它可以在香气的清雅潮湿中,可以在水感的灵动俏丽里,也可以在气韵的婉转回旋里,所以你能够抓住他们吗?评论区里等你们哦!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