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亲临调研,苏州百亿独角兽,再战科创板
苏州百亿独角兽再战科创板。4月25日,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必驰)启动科创板辅导备案,这是其继2023年首次闯关失利后的第二次冲刺。创立于2007年的思必驰是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拥有全链路的智能语音语言技术,自主研发了新一代人机交互平台和人工智能芯片。在智能语音语义这个赛道,思必驰紧随讯飞、阿里、百度三大巨头之后,以3%的市场份额位列全国第四。根据2024年胡润中国独角兽榜单,思必驰估值为100亿,已连续两年入围胡润研究院的“全球独角兽榜”。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2日至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江苏苏州调研期间曾走访了这家企业。时间退回到2007年,创始人高始兴和俞凯在英国剑桥成立思必驰团队,并在2008年回国,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均来自剑桥大学。彼时,中国互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语音市场几乎处于空白,高始兴选择在此时将团队落户在苏州金鸡湖畔,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思必驰专注语音识别和对话系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当时市场、技术均未成熟,思必驰陡然进入创业“寒冬”。因此,思必驰也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刻”。为了维系公司运营,高始兴曾两次抵押房产融资,并承担了无限连带责任。他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带着公司拼命奔跑。早期,思必驰的核心业务之一是英语口语教育。彼时乘着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思必驰作为语音技术提供商,盈利可观,但在教育板块始终“进展缓慢”。直到2011年下半年,移动互联网爆发,Siri等语音助手的出现让高始兴看到了语音交互在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未来。2014年,思必驰做了一项重大战略决定——剥离了高速增长的教育业务,专注物联网;2022年,思必驰获批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023年7月,发布自研的行业语音大模型DFM-2,重点面向汽车、家电等物联网行业及文旅、金融、政务等垂直行业落地应用。2024年1月,公司获批牵头组建江苏省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在人机对话交互领域,思必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特色的康庄之路,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长,近五年收入复合增长率超过50%。回顾创业历程,高始兴感叹:“第一段路走的很长,但是积累了技术研发力和创新力,也沉淀了一支持续创新的技术团队。”在市场还未形成时,技术已经走在路上,“厚积薄发”是思必驰决胜的关键。截至目前,公司已服务奔驰、奥迪、捷豹路虎、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全球60多家知名车企,仅2024年新增IoT类设备达1.6亿台,连续两年自研AI芯片年均出货量均超过2000万颗。李强总理在思必驰调研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到思必驰考察指导,听取了思必驰大模型人机对话技术创新与产业赋能的成果汇报,体验了大模型在汽车、IoT的技术成果,鼓励公司加快赋能相关产业。伴随移动互联及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思必驰也成为了投资界的“宠儿”。2012年,思必驰获得第一轮投资,联想之星、荷塘创投投资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2015年获得阿里巴巴领投的B轮2亿元人民币投资;2016年完成C轮;2018年5月,完成第四轮五亿人民币投资,由元禾控股、中民投资本领投,深创投、富士康、联发科跟投。截至2022年7月,思必驰首次上交IPO申请前,共完成8轮融资,融资总额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富士康、北汽、美的、深创投、元璟资本等知名市场投资机构和产业资本。虽然2023年5月,思必驰首次闯关科创板IPO进程止步,但也没有影响它被资本的持续看好。2024年1月,完成新一轮首期两亿元融资,继续加大在语言大模型与人工智能对话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软硬件标准化产品在多场景的落地应用。更是在2025年年初,宣布完成5亿元新融资,本轮融资由知名产业基金、国资平台、私募基金共同参与。与此同时,思必驰还先后获得剑桥大学商业计划奖、剑桥大学Downing基金、英国政府研发基金、国家电子发展基金、重点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各类领军企业基金。资本的注入,让思必驰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前期的技术积累也呈瞬间爆发之势。前面我们提到思必驰曾在23年5月止步首次IPO,肯定大家都很好奇,当初中止的原因是什么?回溯至2023年5月9日,思必驰首次冲刺科创板时遭遇“滑铁卢”。上交所上市委审议结果显示,公司未能充分说明未来四年营收复合增长率的预测合理性,且未充分揭示上市前净资产为负的风险,最终被终止审核。众所周知,科技类的创业企业一定会经历一段“盈利低谷”,思必驰也不例外。据此前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思必驰的主要业务收入分别为2.36亿元、3.07亿元及4.2亿元。虽然营收在逐年增长,但思必驰一直未实现盈利,净亏损分别为2.15亿、3.35亿、2.97亿元。这主要与研发投入大相关:2020年-2022年,思必驰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04亿元、2.87亿元及3.13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26%、93.25% 和74.04%,一度占超营收的九成。也就说思必驰这几年间几乎将全部营收投入研发领域,最终导致在IPO前还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截至2022年末,思必驰账面货币资金为1.25亿元,公司财务情况堪忧。但这并不难理解,AI行业本身属于高投入行业,只有落地场景才有价值。并且,AI产品研发出来后,应用场景需要探索,这都是适应过程。前期的蛰伏正是为了后期的爆发。多年来,思必驰一直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模式,坚持打造原始创新能力。同时,思必驰还有一支具备基础创新能力的团队。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思必驰团队共902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为73.50%,大都来自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研究院所,如剑桥、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哈工大、中科大、中科院、西交大、西工大、华科大、香港科技大学、以色列理工等。止步IPO没多久,2023年7月,思必驰就发布百亿级语言大模型DFM-2,面向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物联网行业及文旅、金融、政务等垂直行业落地应用,目前已通过了五项国家网信办的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及生成式服务备案(江苏省大模型备案最多)。2023年思必驰实现逆势飞扬,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0%,智能汽车和智能家电业务等核心业务成为主要增长引擎,DFM-2大模型的发布与应用,也解锁了数字政企业务的无限可能,发展强劲。近年来,思必驰围绕“云+芯”战略,构建了分布式大模型智能体系统,并在会议办公、智能汽车、智能IoT等三大场景实现快速落地。截至2024年年底,思必驰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1597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33项,参与了71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获得23项国家级的产品认证。这也为思必驰再战IPO提供了坚实的底气。据艾瑞咨询数据,2025年中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将达56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5%,这让身处赛道的思必驰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今,思必驰站在更稳健的营收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门口,想要开启IPO这扇大门难度不大。苏商会:《“学霸创业”,10年成为行业巨头,这家人工智能新贵有啥底气?》创客公社:《太猛了!苏州百亿独角兽再斩5亿融资,阿里、联想是其大股东》
更新时间:2025-05-10
标签:科技 独角兽 苏州 总理 始兴 融资 语音 人工智能 智能 模型 剑桥大学 行业 剑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所有内容加载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