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5 月 19 日下午,2025 年国际乒联多哈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混双 1/16 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楚钦的球拍在赛前检测环节出现海绵开裂问题,引发广泛关注。事件发生后,国际乒联与中国乒协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于当日全部比赛结束后召开特别会议,就赛事组织细节及运动员权益保障展开深入沟通。
事件经过与即时应对
在与巴西组合雨果・卡尔德拉诺 / 高桥・布鲁娜的比赛前,王楚钦发现送检后的球拍顶部海绵与底板间出现明显裂痕。经现场裁判确认,该球拍已无法正常使用,王楚钦被迫启用备用球拍参赛。尽管临时更换球拍可能影响技术发挥,但他与搭档孙颖莎仍以 3:0 的比分强势晋级。赛后王楚钦表示,该球拍在上午单打比赛中使用正常,送检时完好无损,检测后却出现不可逆损伤,“连检测板都检测不好,对组织办赛很失望”。
中国乒协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国际乒联提出抗议与申诉,要求调取监控并彻查原因。国际乒联迅速响应,于当日赛后组织由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秘书长何潇,以及国际乒联竞赛团队、裁判团队、检测团队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特别会议。
专项会议达成关键共识
在近三小时的会议中,中国乒协提出三项改进建议,国际乒联逐一作出回应:
双方还达成两项重要共识:国际乒联将与场馆方核实监控覆盖情况并及时反馈;成立专项调查组深入分析球拍受损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提交中国乒协。
赛事公平性的制度性强化
国际乒联在会后发表声明强调,“维护赛事公平公正是核心原则”,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完善装备保护措施,包括优化检测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升级硬件设施等。中国乒协主席王励勤则表示,协会将持续关注调查进展,“每一块球拍都是运动员最信赖的‘武器’,其安全性直接关系竞技公平”。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事件并非个例。早在 2011 年世乒赛,王皓也曾遭遇赛前球拍胶皮开裂争议。此次王楚钦的遭遇再次凸显器材监管的系统性挑战。国际乒联已明确,后续赛事将严格执行 “双人监管 + 密封保存” 制度,并探索采用电子标签追踪球拍流向。
运动员的专业应对与赛事延续
尽管遭遇突发状况,王楚钦与孙颖莎凭借过硬实力顺利晋级。赛后检测显示,备用球拍符合比赛标准,成绩有效。国乒团队透露,为应对器材突发问题,运动员日常会进行 “双拍适应性训练”,确保备用器材的性能差异控制在最小范围。
此次事件的妥善处理,既体现了国际乒联对争议事件的快速响应能力,也彰显了中国乒协维护运动员权益的坚定立场。正如国际乒联在声明中所述,“通过建设性对话解决问题,是推动乒乓球运动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调查的深入与制度的完善,多哈世乒赛将继续以公平竞技为核心,为全球球迷呈现高水平的乒乓盛宴。
更新时间:2025-05-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