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做生意该转型的时候就得转型,不然就只能被市场淘汰。
曾经靠K金打天下的潮宏基,如今开始卖起了“国潮黄金”,还把店开到了马来西亚和泰国。
9月12日,这家在深圳上市了十几年的珠宝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打算来一场“A+H”两地上市。
从国内珠宝柜台走向国际商场,潮宏基的这一步,到底是顺势而为,还是背水一战?
潮宏基的起家,是靠K金饰品。
1996年,廖创宾在广东汕头创建潮宏基品牌,主打白金和钻石,后来转向更时尚的K金首饰。靠着“彩金+碎钻”的组合,潮宏基在2000年前后风头无两,K金饰品毛利率高达30%-40%,远超传统黄金珠宝,也因此被称为“K金之王”。
可时代是会变的,人们的审美也是会变的。
从2018年起,市场开始偏爱“古法黄金”,K金不再吃香。年轻人对黄金首饰的兴趣回来了,只不过他们更看重设计和文化的表达。
潮宏基察觉到这一点,开始在产品结构上大动刀。之后公司黄金采购占原材料比重高达98.3%,黄金类产品成为主力。
如果说产品结构调整是“内功”,那渠道扩张就是“外招”。
过去 3 年,潮宏基的加盟店数量从711家翻倍到1340家,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潮宏基有 632 个直接加盟商、14 个区域加盟商及 215 个次级加盟商。但是加盟店毛利率只有16.6%,而自营店高达35.3%。
这就引发了一个常见的疑问——加盟虽然能快速铺市场,但是否会拖累整体盈利能力?
2025年上半年,自营店营收占比下降到27.3%,加盟网络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收入。
潮宏基选择牺牲部分利润,换取门店数量的快速增长,目的只有一个——抢占更多线下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市占率。
从2009年开始,潮宏基就开始投入“花丝镶嵌”非遗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培训了上百名年轻工匠。“花丝如意”、“故宫文化”等系列产品,把传统手艺和现代设计结合起来,试图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珠宝美学。
这种打法在国内已经有了成效。根据2024年市场数据,潮宏基在黄金珠串手链这个细分市场排名全国第一。IP联名也成为潮宏基的标配,与哆啦A梦、小黄人、玉桂狗等达成合作,推出了400多个SKU。
这些动作背后的逻辑很清晰:年轻人不是不买黄金,而是想要有设计、有文化的黄金。
潮宏基的下一步,是把“国潮黄金”卖到国外去。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末,潮宏基共有四家海外门店,包括 “一家马来西亚自营店、一家泰国加盟店,以及两家柬埔寨加盟店。
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资金支持,正是此次港股IPO的主要目的之一。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募集资金将用于海外扩张、旗舰店建设和品牌营销。
但问题也摆在眼前:海外市场的主要顾客,仍以华人为主。
潮宏基想要打动本地消费者,还得解决“文化输出”的问题。廖创宾已经提出思路:“东方元素+国际审美”,并计划引入国际设计师,结合当地传统图案和花丝工艺,打造更具本土吸引力的产品。
潮宏基的转型并不只是讲概念,而是做了扎实的准备。
从非遗工艺、IP联名,到渠道扩张、海外布局,每一步都有具体动作和数据支撑。比如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33亿元,已经超过2022和2023年全年水平。
黄金越来越贵,但卖黄金的生意并不一定好做。
金价透明、竞争激烈、渠道成本高企,珠宝行业早就不是“暴利生意”。潮宏基要做的,不是靠金价赚钱,而是靠设计、靠文化、靠品牌价值赚钱。
潮宏基这次闯港股,是一次转型,转型之后能不能闯出一条路,还得看它接下来的每一步怎么走。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