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发出了迄今为止最明确的最后通牒,要求短视频平台TikTok的核心技术——算法——的控制权必须转移至美国手中,否则该应用将在其拥有1.7亿用户的最大市场之一面临关停。这一强硬立场将美中两国在一款流行应用程序上的长期博弈推向了关键节点,其最终结局不仅将决定TikTok的命运,也将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未来走向树立一个决定性先例。
当地时间7月24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CNBC采访时,为TikTok的未来划定了非此即彼的两种可能。“如果中方批准这笔交易,交易就将发生;如果不批准,TikTok就将停止运营,”他表示,“相关决定将很快做出。” 这一表态标志着美国官方立场的核心诉求已完全公开化:争夺的焦点并非仅仅是所有权,而是支撑着TikTok庞大商业帝国运转的“大脑”——推荐算法。
卢特尼克的言论精准地指出了这场地缘政治与商业冲突的核心。他强调:“中国方面可以分得一小部分(股份),或者目前的所有者字节跳动也可以保留一小部分,但基本上,控制权必须掌握在美国人手中。美国人将拥有这项技术,美国人将控制算法。”
这番表态的背后,是美国立法与行政机构长期以来宣扬的国家安全担忧。美方认为,由中国公司字节跳动掌握的算法,可能被用于数据收集或内容审查,从而对美国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任何不包含算法控制权转移的出售方案,在华盛顿看来都失去了意义。算法不仅是TikTok能够精准推送用户感兴趣内容、维持其强大用户粘性的“秘密武器”,更被美方视为潜在风险的源头。
然而,这一要求直接触及了中方的技术主权红线。根据中国于2020年修订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其中明确涵盖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这意味着,字节跳动若要出售包含核心算法的TikTok业务,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北京方面此前已多次释放信号,表示坚决反对强制出售,并视此举为“经济霸凌”。
这一法律与政治现实,使得TikTok的处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僵局。一方面是美国法律强制规定的出售期限日益临近,另一方面是中国法律对核心技术出口的严格管制。TikTok如同被置于中美两股巨大力量的拉扯之中,任何一方的强硬态度都可能导致其在美国市场的终结。
面对美方的最后通牒,中国外交部在7月25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迅速作出回应。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相关问题阐明原则立场,重申了反对强制出售和技术剥夺的一贯态度。
回顾整个事件的演变,中方的立场始终明确且连续。今年1月,时任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曾指出,TikTok为促进美国国内就业和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敦促美方“认真倾听理性的声音”,为外国企业提供一个“开放、公平、公正和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北京的叙事框架始终将TikTok事件定位为美国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打压外国企业的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TikTok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并未坐以待毙。该公司已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挑战强制剥离法案的合宪性,认为其侵犯了公司的言论自由权利,并且是一种未经正当程序剥夺私有财产的行为。这场法律斗争的结果,将成为决定TikTok命运的另一个关键变量。
目前,距离法案规定的出售期限仅剩数月,潜在的买家仍在观望。然而,一个没有核心算法的TikTok,其吸引力将大打折扣,可能沦为一个功能与吸引力远逊于当前版本的“空壳”应用。卢特尼克的明确表态,几乎终结了任何关于“无算法出售”的妥协猜想,将压力完全推向了北京的决策桌前。
这场围绕TikTok算法的争夺战,已远超商业范畴,成为中美两国在数字时代如何界定技术主权、数据安全和市场准入等核心议题的正面交锋。最终的结局,无论是交易达成、应用关停还是法律战的意外转折,都将深刻影响未来跨国科技公司的全球化路径,并为数字世界的地缘政治版图刻下新的边界。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