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中国在芯片领域的较量越来越像一场拉锯战,大家都盯着那些高科技设备,尤其是光刻机啥的。要是这些玩意儿突然间修不了,那生产线得瘫痪,损失不是闹着玩的。问题是,美国的出口管制一步步加码,中国企业会不会真被逼到设备“锁死”的地步?话说回来,中国那边也没坐着干等,已经开始反击,美媒报道的时候还带着点幸灾乐祸的味道,说中国企业只能自认倒霉。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就抛出新一轮出口管制,针对半导体设备,特别是那些能造先进芯片的工具。这直接让应用材料、KLA和Lam Research这三家美国公司停了对中国客户的维修服务,连现场工程师都撤了。这些设备一台就好几亿美元,坏了没人管,就跟买了辆豪车没钥匙似的。结果呢,中国芯片厂的产能受影响,好些生产线得临时调整。到2023年,荷兰的ASML也开始感受到压力,美国那边不断扩展管制范围,涉及到已卖出的光刻机零部件供应。中国市场对ASML的深紫外光刻机需求很大,那年交付了400多台,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不少份额。公司高层在财报会上直说,未来零部件供应可能会出问题。
2024年,这事儿升级了。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从6月开始去荷兰和日本串门,协调盟国加强出口控制。9月,荷兰政府要求ASML给中国客户提供备件和软件更新时,必须申请许可证。这针对浸没式深紫外光刻机,直接戳到中国芯片厂的核心痛点。要是许可证不批,机器坏了就得搁置。举个例子,有家华东芯片厂那年下半年一台光刻机的光学系统出故障,停机两周,从ASML要不到零件,只能用本土替代品凑合,效率掉15%。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又发新规,针对140多家中国实体,禁止供应商维护关键组件,还包括高带宽内存和量子计算工具的限制。ASML那年前九个月对中国销售额70亿美元,占总收入36%,但新规让维修流程复杂,成本直线上升。
2025年,这管制还在深化。1月,荷兰政府宣布,大部分ASML对华销售不计入双重用途出口数据,这简化了统计但审查更严。3月,ASML在北京建了个维修中心,提供有限支持,但还得走许可证程序。公司第一季度对中国销售额降了20%。8月,美国商务部堵上外国拥有的中国半导体厂的出口漏洞,很多合资企业拿不到更新,生产线晃荡。中国企业为此砸钱开发本土替代,存储领域上半年测试国产光刻部件,性能虽比不上进口,但至少能顶一阵。彭博社报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半导体进口额380亿美元,但维护限制让利用率下滑,多家厂故障率涨,只能靠库存应急。
美国这些管制不是铁板一块,2025年8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关闭了外国拥有的中国半导体厂的出口漏洞,但也打算给一些前VEU参与者批出口许可证,让他们在中国现有厂继续运营。这显示出美国在平衡管制和商业利益。ASML在2024年12月2日更新管制后,说影响在2025年展望范围内,没超出预期。但对中国企业来说,设备维护越来越难,风险在逼近“锁死”边缘。荷兰政府从2024年9月6日起扩展许可义务,包括ASML的1980di和1970di机器,这让服务更难获取。
中国企业也没闲着,早从2023年开始就想对策。长江存储科技的负责人公开表示,既然设备买的时候合规,维护却被卡,那供应商就该回收机器退款。这话主要是冲着应用材料那些美国公司去的,因为它们从2022年起就停服务,没回收过一台。中国企业花大钱买的设备,现在用着用着就成定时炸弹。长江存储这表态在2024年持续发酵,虽然没真回收,但信号明确:不公平交易,就别想在中国赚大钱。美媒像金融时报和彭博社报道时,带点嘲讽,说中国客户别想拿回钱,合同有售后条款,但出口管制在上,只能认栽。路透社分析,中国2024年从美国盟国买了380亿美元半导体工具,但维修限制造成实际效果打折。
供应商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拒绝中国企业的法律追责。2024年上半年,好几家中国厂设备故障,从ASML要不到零件,生产线延误几周。本土维修起步,但核心部件如极紫外光源的校准,短期内搞不定。长江存储不是光嘴上说,2025年1月,他们实现内存芯片突破,294层设计,尽管受美国制裁,还是推进了本土化。7月,他们用国产工具建生产线,目标到2026年底占NAND市场15%。这显示中国在反击,加速自给自足。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