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让急诊科成为了“高温战场”,不少中暑患者的涌入,再次敲响了夏季健康的警钟。中暑看似常见,但若应对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掌握科学的防护知识和自救技能,才能在热浪中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未雨绸缪:中暑预防有妙招
高温天气下,预防中暑远比事后处理更为重要。掌握以下要点,能有效降低中暑风险。
01
巧妙避开高温“锋芒”
上午十点至下午四点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优先选择阴凉处行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
02
科学补水是关键
补水要遵循 “少量多次” 原则,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以免刺激肠胃。大量出汗后,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及时补充流失的盐分。
03
穿戴装备有讲究
选择浅色、透气的衣物,这类衣物能反射阳光,减少热量吸收。搭配宽檐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还可随身携带清凉喷雾,全方位做好防晒降温准备。
04
环境降温不可忽视
在通风不良的环境中,要利用风扇、空调等设备降温。高温作业人员要定时到阴凉处休息补水,同时要格外关注老弱病残等易感人群。
05
特殊人群需重点呵护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应避免在闷热环境中独处;婴幼儿外出时要做好防护,每 15 分钟检查一次状态,防止意外发生。
中暑来袭别慌神:分级自救指南
中暑并非小事,不同程度的中暑,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先学会识别中暑程度,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中暑先兆:及时干预可缓解
当出现口渴、头晕、乏力、多汗,且体温不高时,可能是中暑先兆。此时应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分和盐分,休息 30 分钟左右通常可缓解。
轻度中暑:快速降温是核心
若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四肢抽搐,体温升高但神志清楚,说明已轻度中暑。要立即转移至凉爽处,解开衣物,用冰水或冷毛巾擦拭额头、腋下及大腿根部进行降温。如果 30 分钟内没有缓解,需及时送医。
重度中暑:紧急处理 + 及时送医
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皮肤高热无汗,体温超过 40℃,神志不清、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就是重度中暑。这种情况下,要立即拨打 120,同时撤去患者的紧身衣物,用冰水擦洗全身,头部用湿毛巾裹冰块降温,等待救护车到来。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处理中暑时,千万不要使用退烧药、酒精擦身,也不要给昏迷者喂水,这些错误做法可能会加重病情。
日常饮食起居:给健康加道 “防护盾”
中暑并非小事,不同程度的中暑,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先学会识别中暑程度,再进行针对性处理。
01
饮食:清淡解暑是首选
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高油高糖的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西瓜等。少糖的绿豆汤也是解暑的不错选择。
02
睡眠:充足休息养精神
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午间可休息 20-30 分钟,有助于恢复体力,应对高温天气。
03
运动:选对时间和强度
夏季运动要避开高温时段,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游泳、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免中暑。
04
心态:平稳应对高温 “烦躁期”
高温天气容易让人烦躁,可安排一些室内的轻松活动,保持心态平稳,也能减少中暑的潜在风险。
总之,中暑预防远胜于救治,做好科学防护能大大降低中暑风险。一旦出现重症中暑的信号,要立即拨打 120,并持续进行物理降温,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让我们一起做好防暑措施,平安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作者: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急诊科 潘丽嫒
通讯员:曹春蕾 张小芳
编辑:熊恕
审校:陈师睿
核发:戴利红
图片: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