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科技牛市有多疯?
AI、芯片股动辄翻倍,连沾边的概念股都跟着飘红。
可曾登顶深市市值冠军、被誉为“安防茅”的海康威视,却硬生生把6000亿市值熬成了3000亿。
投资者哭着调侃“在海康里躲牛市”,这到底是巨头暂时失速,还是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海康的基本盘从来都是国内安防业务,可如今这盘子快端不稳了。
2025年上半年,国内传统业务营收直接跌了8.3%,三大板块全线承压,没一个能打的。
先说靠政府订单吃饭的PBG业务,这可是曾经的核心支柱,现在却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营收只剩134亿,比2021年少了近60亿。
虽说今年上半年降幅收窄到2%,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基数降太低的缘故。
地方财政吃紧,智慧城市项目拨款慢,公安系统采购也缩了水,想拿大单越来越难。
更惨的是中小企业业务(SMBG),直接跌了近30%。不是海康不想卖,是中小企业真没钱了!
房地产调整、经济大环境差,小老板们连生存都难,哪有余钱装监控?
海康自己也在调整,一边去渠道库存,一边砍低毛利产品,但短期想翻身太难,公司都预计下半年还得跌。
唯一稍稳的大企业业务(EBG)也没好到哪去,教育行业受新生儿减少影响,石化行业被PPI负增长拖累,能不跌就不错了。
要知道2025年国内安防市场规模都到1.3万亿了,海康却在丢份额,这主业的拖累实在太明显。
眼看国内不行,海康早早就押注了海外和创新业务,2024年这两块收入首次超过国内主业,本以为是救命稻草,结果喜忧参半。
海外市场算是打了场突围战。
美加那边步步紧逼,加拿大直接关了公司,美国还打算出新规堵漏洞,连零部件都不让用。
但海康转头就把重心扎进了发展中国家,现在海外收入里70%都来自这些地方,东南亚的AI摄像头市占率直接干到60%,远超索尼这些老对手。
2025年上半年海外营收涨了6.9%,占比快到37%,算是守住了基本盘。
可创新业务却有点“中看不中用”。
表面看,机器人、汽车电子、萤石网络这些板块都成了气候,萤石前三季度净利润还涨了12%,汽车电子增速更是飙到46%。
但细看数据就露怯了,曾经38%的复合增速,今年上半年只剩13.9%,毛利率也跌到38%,比传统主业低了10个点。
更头疼的是,创新业务占比越高,公司整体利润越受挤压。2020年到2024年,创新业务占比从9.7%涨到24.3%,海康的毛利率却从46.5%跌到43.8%。
这就像卖惯了高价手机,突然开始卖平价配件,量上去了,赚的钱反而少了。
面对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海康选了条最争议的路:降本增效,甚至开始压研发。
2024年第四季度,海康研发费用第一次同比下滑,研发人员也少了200多人,这可是近些年头一遭。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率直接降了1%,管理费用率降得更多,有6.4%。
效果倒是立竿见影,二季度营收下滑的情况下,扣非净利润还涨了,短期利润保住了。
但懂行的都知道,安防这行拼的就是技术。
行业里头部企业研发投入都占营收15%,海康2024年才12.8%。
虽说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又稳住了,没再降,但对比AI大模型的烧钱速度,这点投入够不够?
要知道海康的观澜大模型刚落地,还得靠它带动产品升级,现在砍研发,会不会错过技术窗口?
有人说海康是务实,先活下来再谈发展,也有人骂它短视,科技公司没研发就是自断手脚。
这其实就是巨头转型的通病,守着传统业务的基本盘,想靠新业务破局,却又怕投入打水漂,最后陷入“想赚快钱又想赌未来”的纠结里。
网图
现在的海康,就像站在十字路口,手里握着海外70%的发展中国家份额,创新业务里有汽车电子这种爆点,还有观澜大模型的技术储备,牌不算差。
但国内主业的窟窿没补上,创新业务又不怎么赚钱,研发投入还畏首畏尾。
它的困局,其实是所有传统科技巨头的缩影。
当旧引擎减速,新引擎还没完全发力,该怎么平衡短期生存和长期增长。
3000亿市值的海康,到底是在蓄力等待反弹,还是真的要被时代甩下?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