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家长为什么教育孩子更随性?

“我们小时候被爸妈追着打手心,现在我娃想玩游戏就玩半小时,作业写不完也不吼。” “同事家娃学奥数哭到吐,我家娃说不想学,我就说‘行,咱换画画’。”最近和90后家长聊天,常听他们说“教育随性”。我想说的是:90后的“随性”,不是不管不顾,是“见过苦、学过招”后,选了更聪明的教育方式——和上一代“硬核鸡娃”比,这叫“柔性智慧”

第一重底气:90后自己“被鸡过”,知道“硬压没用”

90后是中国第一代大规模“被鸡娃”的孩子:小学奥数班、初中补英语、高中熬夜刷题……我们亲历过“父母越严,自己越叛逆”——我表姐当年被妈妈逼学钢琴,偷偷把琴谱撕了;我自己高中被爸盯着写作业,盯着盯着就睡着了。

现在我们当爸妈,自然懂:孩子不是“提线木偶”,你越拧巴,他越抗拒。同事阿琳是90后妈妈,娃学钢琴总偷懒,她没吼“必须练”,只说:“不想练就不练,但下周学校汇演,你想弹《孤勇者》的话,得每天练10分钟。” 现在娃主动练琴,因为“想上台露脸”——比起“逼他学”,“激发他想要”更管用。

第二重底色:信息爆炸,我们“学了一肚子教育经”

70后、80后父母大多信“经验育儿”:“我当年就这么过来的”“老师说的肯定对”。但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刷得到发展心理学、正面管教、蒙台梭利理论,知道“孩子的大脑发育有规律”“情绪管理比成绩重要”。

我表妹家娃刚上小学,写作业坐不住。她没骂“不专心”,翻出《自驱型成长》这本书,学了个办法:和娃商量“作业分3段,每段20分钟,中间吃水果”。现在娃主动计时,因为“分段比一直坐着轻松”——90后的“随性”,是“懂科学”后的松弛,不是“没章法”

第三重底气:经济松绑,不用“把孩子当投资品”

70后、80后父母常说“我们这么拼,都是为了你”,把孩子当“家庭未来投资”。但90后更敢说:“孩子是独立的,不是我们的KPI。”

我邻居是90后夫妻,两人月薪加起来3万,没给娃报5万的“幼升小冲刺班”。他们说:“我们小时候没学编程、没练马术,现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娃喜欢搭积木,咱就买乐高;爱观察蚂蚁,咱就买放大镜——钱要花在‘孩子需要’上,不是‘别人有的’上。” 经济压力小了,才有底气“随性”——不被“起跑线焦虑”绑架。

最后说句大实话:90后的“随性”,是更高级的爱

不是不管,是“管得更聪明”:

我们这代人,自己尝过“被安排”的苦,也学了“怎么爱”的招。

教育从不是“非严即松”,是“懂孩子”后的张弛有度

90后的“随性”,不过是终于明白:最好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另一个我”,而是陪他长成“独一无二的他”。#媒体:别拿教育方式当生而不养遮羞布#​#亲子教育#​#父母必看系列#做智慧父母培养优秀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育儿   教育孩子   家长   孩子   作业   父母   底气   张弛   提线木偶   发展心理学   小时候   当年   同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