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久坐真的会要命

我老哥是心血管内科的医生,他总会提醒我,工作之余多起来走动走动。

因为他知道像我这种写文章的,屁股是粘着椅子的。

我一开始很不以为然。

我哥见说教不行,便讲血淋淋的故事:医院里谁谁坐了十几小时,因为肺栓塞去世;某某人,因为久坐导致脊柱病变。

这让我不得不重视久坐这个问题。

再加上处于这个行业,我知道很多作家因为久坐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比如已故的琼瑶。

她曾在社交媒体上说,腰部的疼痛,让她无法坐稳、躺不稳。

折磨她的就是坐骨神经痛。

对此,琼瑶解释道,自己因为久坐不动才得了“职业病”。

听多了,看多了,便知道中年以后,“久坐真的会要命”真的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

01

古人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之形体,其亦由是。

门轴常转动才不会遭到虫蛀,水一直流动才不会腐臭,身体也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总是久坐不动,不仅会引起腰背劳损、机能退化,还会造成血栓等问题。

二月河在创作《康熙大帝》时,白天上班,晚上写作。

他习惯手写,一笔一画地在纸上写出数百万字。

因为任务重、工作量大,每一天都要写到凌晨三点,真的忍不住瞌睡时,就猛抽几口烟,很少起来活动筋骨,这样的作息习惯二十年如一日。

这样的久坐习惯,严重影响了二月河的健康。

有一次,他脑栓塞中风,好不容易才抢救过来。紧接着,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接踵而来。

等《乾隆皇帝》的最后一卷作品完成之后,他不再通宵久坐。

到了下午时,他就喝喝茶、散散步、下下围棋,以调节身心为主。

二月河这样形容他的晚年生活:我现在的生活比较散淡,每天至少散步一次。

枯坐损身,运动长劲。

久坐不动的人,身体系统犹如一潭死水,久而久之,会危害到健康。

只有动起来,让筋骨得以舒展,让气血得以流淌,才会离疾病与衰老越来越远。

巴金认为,人老往往先从腿上老。

中年以后,多散步,常跑步,才能维持好下肢机能。

年纪越大越要坚持不懈地走路,来锻炼腿劲。

到了晚年,疾病缠身,巴金也是每天上午吃了药休息一阵后就开始锻炼,扶着老人专用助步器走上几十米或百多米。

百练走为先。

久坐变为行走,躺平变为跑步,动起来了自然就远离疾病了。

人到中年,离开椅子,把腿迈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富养。

02

看到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

有人对15位办公室牛马进行了对比实验,观察他们在不间断坐着4小时(允许上厕所)、每隔30分钟走路2分钟,和每2小时走路8分钟的条件下,哪种会更伤脑。

最后发现,4 小时不间断坐着的时候,脑血流速度显著降低。

研究人员认为,长时间久坐,可能对长期脑血管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更简洁明了说,坐久了,脑袋会变得不灵光,血管会容易堵塞。

而走路,则是避免久坐的最好方式。

走个半小时,会重新激发身体的活力,疲劳一扫而空。

走个一万步,会慢慢地收回涣散的注意力和思考力。

中年人行走的过程,是疗愈自己的过程,也是唤醒自己的过程。

心理学家荣格是个工作狂,除了要接待病人,还兼顾研讨会,且经常讲课。

有时,还要撰写一下自己的心理研究。

但这样的忙碌状态下,他仍然会抽时间出来散步,给脑子放空,也给身体减压。

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也有散步的习惯。

他在普林斯顿散步的路线一直是个三角形:先到梅瑟大街上的爱因斯坦宅邸,然后走到斯托克顿大街上的托马斯·曼家,再走到伊夫林街上的赫尔曼·布洛赫居所。

拜访这三个地方后他就回家,这时他重新拾回能量,并且已经在脑中为第二天的工作写了六七页了。

我们认真看“人”之一字,其实就是一个走路的姿态。

《草叶集》里也说:散步是最人性的生活节奏。

走路对中年人来说,是最适合的运动。

我们与其花心思研究五花八门的养生秘方,不如坚持行走,日行万步。

行走,可以养身,也可以养心。

走路多了,锻炼了筋骨,也能缓解大脑疲劳,注入活力。

03

卡罗莱纳大学的教授说过一个观点:

每周5天,每天15分钟慢跑者的健康状况,比久坐不动的人,生病的概率减少一半。

解决久坐问题,除了散步之外,其实跑步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作家松浦弥太郎在创办杂志《生活手帖》时,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创办杂志的压力让他整夜的失眠,之后还引发了带状疱疹。

长时间的久坐,也并未给工作带来多高的效率,干坐越久,越是焦虑不安。

他去医院开了药,可药物只能改善睡眠状况,而身体疲劳以及内在的压力,药物是没法起作用的。

后来,43岁的他开始跑步。

松浦弥太郎发现每次跑步完,再洗一个澡去工作,状态都会变得更好,工作也更顺手。

有时,坐得越久,身子越不得劲。

而去跑步可以促进快乐激素的分泌,让人感到酣畅淋漓。

在汗水挥洒中,身体会变得更加硬朗,糟心事也会一股脑地抛在脑后。

就如冯唐所说的:跑能救命,跑是修行。

中年,原本身体就开始走下坡路。

如果久坐,只会加剧高血压、肥胖症等各种问题。

这时候,奔跑时流的每一滴汗,便成为中年人最好的自我救赎。

麦家每天早上四点半起床,下午一点半之前都基本围绕写作来,但写作的过程中,都会时不时地起来活动下,松一下筋骨。

下午呢,就会去跑步40分钟,不追求配速,也不堆砌跑量。

现在六十一岁的他,一点都不显老态,仍然每天精力充沛。

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也是一种自愈方式。

若是坐久了,那就绕小区跑3公里,或在跑步机上跑5公里,都会让你的身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每一天都在风里尽兴跑一回,久坐的隐患自然消弭于无踪。

TED演讲《久坐的潜在风险》指出:我们全身的关节和骨骼肌,是为了帮我们更轻松流畅地完成各种动作。

我们的血液唯有运动时,能够更好地循环;我们的神经细胞,也会因为运动变得更灵敏。

可以说,我们全身上下的每一寸,都期待着你能多活动。

所以站起来,迈开你的腿,惬意散步也好,大汗淋漓地跑步也罢,都能给你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养生   人到中年   身体   筋骨   工作   习惯   疾病   小时   方式   都会   健康   疲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