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阅读世界里,我们极尽可能做到如钱伯斯在“陈列方式”章节所说的“通过各种深具创意的方式展示”。在学校1600平方米的主题图书中心,我们将低龄区的书架特意做矮到1.1米,绘本封面朝外,像小商店的橱窗般诱人;中高龄区设了“阶梯阅读台”,孩子可以坐在台阶上聊《柳林风声》;走廊的转角设计了“树屋阅读区”,挂着隔音棉帘,给想独处的孩子一个安静的角落;“月亮”主题情境区,用光影投射落叶、星空,海报上“春有百花秋有月”的诗句,吸引着孩子走进“月亮”的诗画世界。墙面贴着浙江师范大学王国均教授读写团队设计的“策略导航图”,用符号图示标注各种策略,孩子一看就懂。
当然,书籍的生命力,从来不在数量的堆砌里,而在流转的智慧中。在主题图书中心,书籍成了“有准备的伙伴”。比如,我们通过梳理教材,为“生命主题”配齐了11类125本书,每本书都带着“身份卡”,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找到合适的书。相关教师必须对读物精挑细选,分析每本书的适读年段、兴趣点等,确保学生感兴趣。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新华第二小学 陈红梅)
《中国教师报》2025年08月20日第5版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