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中美芯片竞争中落败?盖茨质疑美为何不打中国一个措手不及

近几日,前美国首富比尔.盖茨在2023年社交媒体上的一句言论被广大网友翻了出来。

这位当今互联网体系的奠基人在面对美国对华展开的芯片科技和进出口的制裁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比尔.盖茨认为当今美国政府对华贸易的“一刀切”策略并不高明,应该利用美对华的销售市场,在关键时刻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迫使中国走向技术独立。

对于比尔.盖茨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美国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公众回响。

如果不是因为今年中美二次贸易战的不断升温,这则往事说不定会一直无人问津。但它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在对华芯片战中身处的地位愈发的不利。

中美两国芯片竞争的起源

首先问大家一件事情,我们以前是不是听到过这样的一个新闻。

美国苹果手机的大部分零件在中国组装加工完成,但他的核心芯片却是在美国本土完成。

最后一个价值数百美元的苹果手机,只有几美元的利润留在中国,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企业攫取。

这样的新闻早在十年前就被大众所熟知,然而那个时候我们除了感到委屈之外,大多数人并没有想要直接反抗、争取利润心思。

这不是因为当时人们麻木,而是长期存在东西方发展差异已经形成一道枷锁,压制住了人们反抗的心思。

这种认知上的自卑,一方面来源于西方媒体的宣传,可很大一方面则是来自中国在世界产业链中所处的地位。

产业分工下的束缚

对于中美之间的产业布局,我们详细概括一下。彼时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在冷战结束后已经成为定局。

一众东欧乃至第三世界国家都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寻求西方的贷款和援助,尝试融入全球贸易中。

而我国在70年代末就已经意识到贸易化的脚步不可抵挡,于是就有了改革开放,对内经济改革,对外则开放市场。

而在美西方内部,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再度流行,解除束缚的大资本开始追求高效益和高利润的全新产业。

比如芯片、电子制造和计算机等,这些高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相比,不仅耗费资源少、成本低,在环境污染的一些次要方面占尽优势,最关键的是它所带来的利润是巨大的。

资本无论何时都是追逐利益,这就让他们必须淘汰掉以往老旧的制造业。

但既然是要淘汰旧有产业完成内部升级,就必须解决好商品货源问题。

毕竟美国对商品的需求是巨大的,一旦制造业淘汰造成商品短缺和失业率,所引发的后果不亚于一场经济危机。

在这个时候他们物色到了中国,彼时的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部市场和廉价劳动力,建国后第一时间建立了重工业的支柱体系,可以作为美国商品供应稳定的货源地。

在八九十年代里,我国接受了一大批外资企业,让他们在我国沿岸省份投资建厂。

这让我国获得了难得发展各种领域制造业的机会,我们至今熟知的各类制造业民企都是起源于那个年代。

可以说中国能够成为制造业大国,都是在改开后几十年的时间里接收外资、融入全球产业链的结果。

然而,这种融入并非毫无代价。西方在将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同时,也牢牢把控着高端产业的核心技术,尤其是像光刻机这样的关键设备,并实现了相关的技术垄断。

西方通过专利壁垒、技术封锁以及复杂的供应链体系,将中国限制在产业链的中低端。

90年代末中国申请加入WTO世贸组织,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百般刁难,他们只希望中国能作为一个稳定的货源地而已,并不想让这样庞大的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环。

最后在中美几十轮的贸易谈判后,中国终于拿到了进入WTO的门票,而代价是中国不能也不允许插手美西方所垄断的高等领域产业,也就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了芯片等高断产业的自我研发之路,试图打破美西方的垄断。

一切争端的推手——中美贸易战

时间来到2017年,代表本土保守主义的川普上台执政。

这位作为老白男代表的反建制派总统,一上台就提出了“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

对所有能从美国赚到贸易顺差的国家挥动“关税制裁”的大棒。这里面作为制造业输出商品的中国就成了特朗普首要打击的对象。

特朗普这样的极端分子上台,是不幸也是万幸。

不幸的是美国内部矛盾已经公开化,常年依靠美元货币金融吸血割韭菜的一套已经玩不下去了。

美国的资本沉浸在股市的泡沫中无法自拔,对底层的忽视让贫富差距愈发的明显。

尽管在奥巴马统治时期,政府曾退出一系列医疗社保法案来缓和,可在美国特有市场经济的操作下,这些乱发钱的福利都演变成美国沉重的国债数字。

至今为止美国的国债额度突破36万亿美元,能不能还上利息都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特朗普这样的极端分子上台是无数失去工作的美国人的希望,他们渴望回到从前那个制造业发达的美国,只有那样他们才会有工作和生活保障。

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要提出重振美国制造的原因。至此中美贸易战成为定局,两国之间不会存在缓和与合作,只剩下竞争和博弈。

美国开始对出口到中国的各种高端产品加予限制,比如将芯片的尺寸压缩,45nm以上的不允许出口到中国。甚至还要求一系列如苹果、台积电、ASML等科技巨头企业减少对华的出口贸易,并让他们将生产线撤走。

可以说特朗普的行为丝毫没有一点遵循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的样子。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逆全球化道路而去的,妄图通过极端的制裁手段迫使制造业回流和中国在贸易上的让步。

而我国当时市场受到的冲击实在不小,许多手机大厂的研发项目因为缺少美国高端技术设备的流入陷入停滞。

一些依赖芯片进口的制造厂商,不得不推迟新产品的发布计划,甚至还要面临订单取消、客户流失的困境。相关企业也因芯片供应受限,产能大幅降低,股市面临崩盘。

根本与直接交汇下的历史必然

看完以上两点,我们就能清楚中美芯片竞争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在产业链上分配的不均让我国必须实现技术独立打破对方在高端产业的垄断,而直接原因则是美国在2017年发动的贸易战,成为了中国独立研发芯片技术的推手。

此前中美两国之间的斗争一直都是不公开化的,我国虽然在2000年以后就实行了芯片研发,可那时的处境也是十分艰难,技术面临封锁,价格和质量也被对方打压。

如果不是因为贸易战之后,国内的进口货源几乎断绝,迫使我们实现技术上的独立自主,中国的芯片研发还会继续在这种艰难环境中前进很久。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局限。

中国芯片自我研发后,美国面临的尴尬

2018年,华为自主研发的7nm手机芯片问世,为5G的推广奠定了硬件基础。

第二年,中国征程系列的车载导航芯片实现量产,至今为止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2025年,北京华卓科技公司研发的45nm浸没式光刻机和65nmArF干式光刻机实现量产,同年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正式投入生产线,摆脱了对进口光刻机生产芯片的依赖。

回想中国曾经的在芯片产业链上研发的困难,对比之下在贸易战后的技术研发,简直就是突飞猛进。曾经被困扰一时的技术,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其实仔细想一下,我们也能明白,中国现如今是工业强国,科研人员和技术设施都在世界顶流水平,底蕴足够强大,仅靠技术封锁是无法锁住我国的发展。

西方试图通过封锁高科技的手段,逼迫我们妥协,这种战略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面对中国不断取得的成就,美国内部则出现一个特殊的现象。他们在媒体上否认中国的所有成就,甚至直接动用舆论手段把中国宣布的有关技术突破的信息全部屏蔽掉。

然后,继续对华的芯片贸易实施制裁,比如在2021年美国拜登政府就前面暂停了对华的芯片出口贸易。

这种把脑袋埋在土里,装看不见做法,着实让人难以理解。它反而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在对华芯片战中的迷茫与焦虑。

美国起初的目的只是逼迫中国在贸易上的妥协,可后来发现中国在相关领域自主实现突破后,本身恐惧心理逐渐放大。

美国至今为止能依靠维持霸权的手段只有高端产业和美元货币金融这两项。失去任何一项,霸权都会面临崩盘。

然而美国自身优越的老白男心理很重,他们又放不下身段来和中国谈判,只能通过这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获得心理安慰。

开头比尔盖茨的那番话,也是基于这种心理作祟。与其在这里感慨政府战略失误,幻想另一种方法结局,倒不如想想以后该怎么办?

中美芯片竞争的实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垄断维持霸权,而中国则通过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实现突破。

历史证明,技术封锁从未真正阻止过后来者的崛起,他所代表的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正道,而非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思维。

参考资料:

中国芯片飘摇60年:从一无所有到燎原星火

新中国第一块实用化硅单片集成电路的“初芯”

陆志恒.中国芯片:暴风眼中的突围之战[J].光彩,2025,(08):28-29.

彭海斌.中国芯片企业的2025:光从裂缝中透过来[N].第一财经日报,2025-08-04(A04).DOI:10.28207/n.cnki.ndycj.2025.002977.

戴润芝,陈子帅,张旺,等.中方严厉抨击美打压中国芯片[N].环球时报,2025-05-22(001).DOI:10.28378/n.cnki.nhqsb.2025.003346.

胡定坤.限制中国芯片,美国必将从失败走向失败[N].科技日报,2025-05-23(004).DOI:10.28502/n.cnki.nkjrb.2025.003377.

芯片新规:美国低估了中国,高估了自己[N].新华每日电讯,2025-05-17(003).DOI:10.28870/n.cnki.nxhmr.2025.004216.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科技   盖茨   中美   美国   措手不及   中国   芯片   制造业   技术   光刻   产业   我国   贸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