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日子,不好过。
十年前,它还是硅谷最风光的企业之一。
靠着GPU起家,从显卡一路打进人工智能的算力核心,如今市值破3万亿美元,几乎垄断了全球AI芯片市场。
但眼下,这家巨头的神话正在被现实掐断。
在本周的华盛顿开发者大会上,黄仁勋少有地放低了姿态。

他承认,英伟达在中国高端芯片市场的份额,从过去的95%,掉到了零。
这不是危言耸听,三年前,英伟达的A100、H100几乎是所有中国AI公司的标配,百度的大模型、字节的算力中心、阿里的云平台,几乎都在跑英伟达的芯片。
而现在,因为美国的出口管制,这些产品全部被禁止对华销售。
英伟达为了自救,推出了“阉割版”A800、H800和H20,但一轮轮政策加码后,这些产品也相继被卡。
黄仁勋在台上说:“中国不要我们的芯片了。”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但我们得想办法,让他们继续依赖。”
这句话,道出了他真正的焦虑。
华盛顿的决策者们认为,通过限制出口高端AI芯片,可以让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放慢脚步。
从逻辑上看没错,AI训练离不开算力,而算力的核心就是GPU。
但从结果上看,这一政策正在反噬美国。
对英伟达而言,中国不仅是最大的AI市场,也是最重要的现金流来源之一。
过去几年,中国大陆和香港贡献了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约20%的营收。
现在,这部分几乎清零。

而中国的反应是开始自己造。
华为的“昇腾910B”、壁仞科技的“BR104”、百度的“昆仑芯”、登临科技的“天垣”系列,都在过去一年里加速量产。
虽然性能还不及英伟达H100,但在训练大模型、数据中心等领域,已经能顶上用。
原本的卡脖子,反而成了中国企业练内功的契机。
“美国封锁得越狠,中国自研的速度就越快。”
这几乎成了业内的共识。
作为硅谷最有代表性的CEO之一,黄仁勋很清楚英伟达的竞争力从来不只靠技术,还靠生态。
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AI开发者,也拥有全球最丰富的数据应用场景。
他在大会上直言:“全球50%的AI研究者是华人,如果美国让他们都远离我们的体系,那我们就真的落后了。”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一种现实的担忧。
英伟达靠AI崛起,也依赖于开发者持续在其平台上创造。
一旦被中国市场抛弃,意味着未来几年整个生态的流失。
他进一步解释:“我们希望美国赢得AI竞争,这一点没错,但要想赢,就不能让中国完全脱离我们的技术体系。”

说白了,他不是要和美国政府对着干,而是提醒:
如果继续封锁,中国会造出自己的系统,到那时,美国不仅丢掉市场,还会丢掉标准。
今年以来,中国监管层对英伟达的态度也变了。
过去还在想办法批配额、协调进口,现在则干脆不批了。
黄仁勋透露,英伟达甚至还没申请新的出口许可证,因为“中方不想要”。
原因有两点:
一是安全。H20芯片被曝存在“后门”风险,引发网络安全部门约谈。
二是信心。国内AI芯片的性能、稳定性、兼容性在快速提升,不再非买不可。
市场也给出了反馈。
随着英伟达被排除在外,中国本土AI芯片公司的股价集体上涨。资本市场已经意识到:这是一场“技术换血”的窗口期。

可以说,中国不再是单纯的买家,而是在重建自己的AI生态。
从训练模型、算法框架到算力中心,中国企业都在逐步摆脱对美系技术的依赖。
这才是黄仁勋最害怕的地方。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对中国芯片出口的态度更强硬,但与此同时,它又离不开英伟达。
黄仁勋透露,为了恢复H20的出口许可,公司同意向美国政府上缴在华销售额的15%。
这相当于交保护费换生意。
后来,H20被爆出安全问题,英伟达再次被中国监管部门调查。
结果,一边被封锁,一边被约谈,相当于被前后夹击。
黄仁勋也只能苦笑:“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从商业逻辑看,英伟达的营收结构越来越失衡。

美国本土市场已经饱和,新增客户有限;中东和日韩市场虽有增长,但体量远不及中国。
没有中国的订单,就意味着研发投入的资金池越来越小。
而特朗普的政治口号是让制造业回美国。
他要求黄仁勋把生产线搬到亚利桑那。
英伟达确实做了,但台积电的封装技术仍在台湾,关键环节没法完全美国化。
黄仁勋其实比任何人都明白,AI的竞争在于谁能掌握生态。
生态包括三个维度:开发者、算法框架、算力体系。
在这三项里,中国的优势正在显现。
一方面,中国AI研究者数量庞大,论文产出量世界第一。
另一方面,大模型生态在加速本地化,百川、智谱、月之暗面、MiniMax,这些公司都在自主优化模型结构。

再加上国家算力中心布局的推进,中国正逐渐形成一个不依附美企的AI闭环。
这意味着,美国想用芯片封锁中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黄仁勋的担心在于,一旦中国的AI生态完全自立,美国将失去全球AI标准的主导权。
到那时候,哪怕英伟达技术再强,也可能被时代抛在后面。
这场喊话不是一个企业家的情绪爆发,而是整个美国科技产业的缩影。
硅谷这些年靠全球化起家,如今却被政治力量一点点推向封闭。
当出口受限、市场受损、供应链断裂,连黄仁勋这样的美国英雄都开始公开求政府放一条生路。

他说:“我真心希望未来能回到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
这句话其实没有立场之争。
对他来说,中国不仅意味着销售额,更是维持创新循环的关键环节。
没有中国,英伟达的研发资金会紧张;没有中国开发者,美国的AI生态会单薄;
没有中国市场,美国技术的全球影响力,也会逐渐衰退。
当年硅谷的成功靠开放,如今的困局却源于封锁。
黄仁勋的无奈,既是英伟达的,也是整个美国科技体系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