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体系助力知识创新,以新平台增进交流互鉴,以新生态推动学术繁荣,2025年4月19日,以“学术期刊发展与预印本平台建设”为主题的“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开放科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的代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知名专家、重要期刊负责人代表、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代表以及媒体代表等出席了活动。
2025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发布暨预印本平台建设论坛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24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发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目前已完成“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两个子平台的一期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高度自觉和务实举措建设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上线了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和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精度”、提升学术传播“速度”、激发学术交流“热度”。他强调,要立足中国、扎根实践,深耕学术研究之野;对话合作、协同共创,搭建学术交流之桥;交流互鉴,走向世界,拓宽学术传播之路,完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设施,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知识生产范式变革,携手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表示,开放科学给学术交流的模式带来重大改变,预印本平台是学术交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科研成果快速发布、高效交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和推动预印本平台发展,对于落实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部署、增强科技基础能力、提升我国学术话语权,以及服务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有着重要意义。面向开放科学迅猛发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将继续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与“PubScholar公益学术平台”的融合发展,努力推动构建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和满足国家战略需要的开放学术交流体系。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支持“学术世界”推出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并联合全国500多家期刊共建共营,为改进学术评价、创新学术交流与传播方式作出了积极贡献。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守牢意识形态阵地;要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瞄准一流成果、一流人才,推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加快推进学术平台信息化建设,为学界提供便捷高效的学术服务;要发挥评价导向作用,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右)代表双方签约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协同打造科技进步和理论创新平台。
合作共建协议签署仪式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与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王建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宋学勤分别签署“美术与艺术”“世界汉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预印本子平台合作共建协议。三个预印本子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纪委书记刘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信息化与科学传播中心副主任谌悦、北京大学语言学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吴西愉分别签署“心理学开放科学平台2.0”“天文学预印本平台2.0”“语音乐律预印本平台2.0”ChinaXiv领域预印本平台合作共建协议。
《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版)》发布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主任杨红艳发布《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研究报告(2024年度)》和《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版)》两项“人大转载”学术评价成果。“人大转载”学术评价具有“原创导向”“以文评文”“全量评价”三大特色,相关评价成果已连续发布25年,成为学术界和期刊界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评价品牌。2024年度共有627种学术期刊入选期刊转载指数表,约占所有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16.50%;共有148家教学科研机构入选机构转载指数表,约占被转载机构总量的14.26%;共有179家一级机构和307家高等院校所属机构入选《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2024年版)》,分别约占被转载同类机构总量的9.80%和8.30%。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发布2024年度预印本平台建设成果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高自龙发布《新平台·新生态·新评价——2024年度预印本平台建设成果报告》,介绍了我国预印本平台建设与学术评价协同创新的最新进展。报告聚焦三大维度:一是学术生态重构,PSSXiv等预印本平台发布论文、索引全球成果,构建覆盖研究成果全生命周期的开放共享模式;二是评价体系创新,首创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期刊与论文评价指标体系,评选高影响力期刊、论文,推动构建开放同行评审学术交流与传播机制;三是评价改革探索,依托预印本“快速传播、多学科覆盖、学术共同体广泛参与”等天然优势,提出破解“五唯”评价困境的方案,倡导学术共同体共建开放协同的数智化学术新生态。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张智雄、曾建勋、徐拥军分别以“恪守战略科技力量使命定位推动开放学术交流体系建设”“预印本:历程、生态及走向”“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的特点与展望”为题作主旨报告。
分论坛现场
当天下午,“预印本平台与开放学术交流新生态”“预印本成果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数字出版平台与人文学科学术共同体构建”等六个分论坛同步举行,专家学者围绕预印本平台建设、数字出版、学科建设、学术共同体构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学术世界”是融学术资源、交流、传播、创新于一体的公益性、开放性、全链条、数智化的综合性学术服务平台。其中,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为平台、期刊、作者三方协同搭建桥梁,快速发布、传播研究成果,缩短出版周期,便利成果共享。预印本平台上线一年来,获得学界好评,500多家期刊签约合作,35000多名作者注册,将学术服务贯穿知识生产、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学术评价与大众传播全链条,打造知识创新与学术服务新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表示,将继续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一同团结奋斗,共建共享“学术世界”,为更好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学术世界”朋友圈继续扩大!“预印本平台”上线一年3.5万作者注册》
栏目主编:江胜信 文字编辑:彭丹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来源:作者:文汇报 李扬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