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李汉俊临死前那句话,几十年后依旧扎耳:“胡宗铎,你够狠!”
可到底是怎么个狠法?他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条命丢在刑场的结局?
1902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校舍里,来了个中国留学生,穿长衫,说话斯文,不抽烟也不喝酒。
别人以为是搞文史的,他却一头扎进哲学系,主攻社会科学。
不爱交际,常年泡在图书馆,德文一学就是四年,硬是靠自己,把《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唯物史观》原文啃了个遍。
回国以后,他没有直接入政界,也没想着做官发财,而是开始翻译。
《资本论入门》这本书,铺在报摊上一天,就让不少上海知识分子知道:有种理论叫马克思主义。
这人叫李汉俊,湖北潜江人,后来被董必武,直接称作“我们的马克思主义老师”。
他不是党内第一人,却是那个时代懂理论的那个。
1921年,李汉俊坐进了望志路106号那间小楼里,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议场地,他帮找的;发言内容,讲得头头是道,一边翻译《宣言》,一边组织会议,还带路人入会。
可就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物,两年后却选择脱党,转身离开了组织。
1922年夏天,他和陈杠上了。
两人原本理念一致,分歧点出现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陈主张,依附国民党搞统一战线,李汉俊却反对,他觉得工人运动,不能被其他力量,牵着鼻子走,一来二去,两人从争论到决裂。
李汉俊没吵,直接走人,李汉俊说不认同,就不搅合,脱了党,但没脱身。
回到武汉以后,李汉俊成了武昌高师的教授,表面教书,实际是工人夜校背后的支援者。
一边讲课,一边写小册子,编教材、搞讲义、印传单,干得热火朝天。
别人在台前喊口号,他在背后种思想。
有人劝他避避风头,他摇头:“我脱党,不代表我脱离革命。”
可革命的浪潮不是讲道理的,那时候谁站得近,谁就有可能被卷走。
1927年夏天,李汉俊还在做工人运动支援工作,没想到武汉城的天,突然就翻了脸。
1927年冬天,武汉城街头有点不对劲。
桂系军阀胡宗铎上位,成了武汉卫戍司令,上来第一件事就是“清乡”——其实就是杀人。
他说要“鄂人治鄂”,实则是借口,专挑工人代表、老党员下手,农会、工会,统统扫平,武汉三镇一天一个血案,老百姓都开始夜里关窗闭户。
这时候的李汉俊,已经不怎么公开活动了,不再写文章,也不再开夜校,常年窝在家里陪妻子——当时孩子还没出生,太太怀着身子,他整天在日租界的寓所里,喝茶下棋。
12月的一天,李汉俊跟詹大悲下棋,下得正起劲,门外却传来一阵吵闹。
巡捕直接冲进来,不由分说将他按住,衣服都来不及换,穿着一件睡衣被拖出去,整个过程不到两分钟,他连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
抓他的人不是中国人,是日租界的巡捕——那是胡宗铎勾结日本领事设下的套。
抓完人后,直接送到了汉口空地,不审、不判,只给了四小时。
那时候是傍晚五点多,天已经暗了,周围没几个人,李汉俊站在泥地上,鞋都没穿好。
有个女眷在远处喊,那是他老婆,挺着肚子,急得跪在地上哭,但没人理她。
李汉俊没哭,也没喊,只是在被押上前的那一刻,猛地回头冲着那群兵高喊一句:“胡宗铎,你够狠!”
这句话,不是咒,是认命,话刚落,三枪响起,身子一歪,倒在地上。
没有挣扎,没有求饶,死得干净利落,当时他才三十七岁。
没留下遗言,没做交代,没开追悼会。
他的尸体连夜被抬走,具体埋哪儿,当年都没个准信,武汉那年冬天冷,第二天街头照样人来人往,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李汉俊的死,直到很久以后才被正名。
那一年,1949年,革命的洪流,把整个中国洗了个遍,李汉俊的名字,终于被从历史的尘土里挖了出来。
不过,早些年,李汉俊的死,不被主流政治所接纳。
当时的中共,没有把他看做“正统”革命者。
毕竟,脱党这事儿不小,尤其是对于那些,还在坚持斗争的党员而言,他就像是叛徒、背离者,离开党组织,不再“为党奋斗”的象征。
这些疑虑,甚至被掩盖了很久。
直到1952年,毛主席亲自签署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李汉俊才算正式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但追认这事儿迟了太久,已经没办法,为李汉俊补上当年的遗憾了。
李汉俊的儿女,早已经离开了武汉,踏上了各自的革命道路。
李声簧、李声馥,这两兄妹,也继续延续着父亲的革命精神,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不同的岗位——他们的一生,注定与李汉俊一样,充满了波折。
没见过父亲的面,只有父亲的名字,在历史的某个角落,默默地散发着光。
时至今日,李汉俊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够忘记。
尤其是他的译著《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成了不少后来革命者的入门书,那本书在许多学校、工厂、街头巷尾的书摊上,曾一度畅销。
那些在黑暗中,摸索的知识分子,靠的就是这些启蒙材料,在思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李汉俊那种冷静的革命态度,影响了一代人。
那个曾经让李汉俊,喊出“狠”的人,最终逃得掉了吗?
胡宗铎,这个在武汉血洗放肆的军阀,早年不是什么独具特性的角色。
不过是一个地方的卫戍司令,一介武夫而已,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对方的弱小,赋予了他无限的权力,和空前的暴力手段。
1927年,当他开始清理运动,清除工会、农会时,李汉俊恰好进入了他的“猎物”名单。
他杀人如麻,手段极其残忍,两年内,胡宗铎操控的军队,残杀了数万名无辜的人民。
被他屠杀的,不仅是革命者,甚至包括那些,站在普通百姓一边的工人和农民,他的所作所为,最终让人称他为“胡屠夫”。
1949年,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崩溃,胡宗铎逃到了台湾。
在那里,他生活得相对平静,偶尔参加一些政治活动,但他心里,始终无法摆脱过去的阴影。
1962年,胡宗铎病死,临终前,他对自己的过往有了几分忏悔。
他在病床上叹息:“我血债累累,何敢效法李公!”——说的是李济深投诚的事,也是在自嘲自己因屠杀而失去人性。
但这句话,显然是空洞的悔恨。
在他自己的心里,也永远背负着一个,无法解开的十字架。
而李汉俊,却从那条血腥的历史链条中,带着血与火的记忆,走进了永恒。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传记·李汉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近现代中国军事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