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表态全国的马拉松,那可以说是说停就停了。
这速度快的简直让很多人都感到了措手不及。
可能有的人前几天还在朋友圈刷到城市的赛事宣传,但是没过几天就贴出来了取消的通知。
而那些提前订好酒店,买好装备的跑者就只能对着这种通知所叹气了。
其实这并不是一种临时调整,而是给这些年乌烟瘴气的马拉松泼了一盆冷水。
这次央视一提醒,那些靠面子撑,靠钱堆出来的赛事总算是藏不住了。
最让人揪心的是主办方把生命安全当儿戏,钱全花在了“面子工程”上。
为了让赛事听起来有“国际水准”,不少组委会宁愿砸几十万请非洲选手撑场面,给他们开出高额出场费,却在选手最需要的补给和医疗上拼命省钱。
去年中部某县级马拉松,全程42公里只设了8个补给站,跑到30公里后,水和能量胶全被抢空。
医疗保障更是形同虚设,所谓的医疗点就是两个志愿者拎着简易药箱,里面只有创可贴、藿香正气水和碘伏。
连专业医护人员都没有,更别说能随时根据选手状态喊停比赛的工作人员。
更致命的安全漏洞藏在细节里,组委会根本不认真核查选手健康证明,只要交了报名费就能领号码布参赛。
有人明明有高血压,靠一张假证明就报了全程马拉松。
更舍不得花钱配置AED除颤仪,中国田协明确规定A1类赛事每公里需配一台AED,可有些县级赛事全程只摆了3台,还都锁在补给站的柜子里,志愿者没人会操作。
2024年就发生过一起悲剧,25岁的选手姜太管在比赛中突然倒地,现场救护人员4分钟后才赶到。
可因为没有可用的AED,只能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法医报告显示,他的体检报告早就提示心血管指标临界异常,却被组委会的粗放筛查忽略了。
除了危及生命的隐患,各种荒唐乱象更是把马拉松变成了功利场。
雇人代跑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在一些二手平台上,花1500到3000块就能雇到专业跑者替跑,拿到奖牌后,拍照片发朋友圈装“自律达人”。
还有人专门组队找非洲选手合作,比赛时让外国人带着跑,拿到奖金后双方平分,把竞技体育变成了金钱交易。
更坑人的是主办方的虚假承诺,去年临沂一场马拉松赛后拖欠非洲选手50万奖金,闹了半年才在政府斡旋下解决。
还有湖南一场赛事赛前许诺“破全国纪录奖1斤黄金”,结果距离开赛只剩5天突然宣布取消,跑者连交通退改签的损失都没人管。
最离谱的是赛事扎堆导致服务崩盘,一天之内全国能有50多场马拉松同时开跑,同一个运营团队要同时对接好几场比赛,工作人员疲于奔命。
而且这些被取消的赛事里,小县城的马拉松占了大半。
因为他们举办马拉松,根本不是为了推广全民健身,而是为了刷政绩,它们留下的烂摊子,比跑友的抱怨更让人揪心。
这些地方本就财政紧张,却硬要砸钱办赛,把马拉松变成了坑害老百姓的“面子工程”,央视的整治可以说正中要害。
北方有个GDP刚过80亿的县城,去年咬牙投了300万办马拉松。
主办方赛前吹得天花乱坠,说能吸引上万人参赛、拉动旅游消费,结果开赛当天,真正的跑者还不到1500人,赛道两边全是看热闹的老百姓,连个外地车牌都少见。
赛事结束后,财政账上直接空了,欠着的8万环卫费拖了三个月才结清,环卫工人差点拿不到工资。
更让老百姓受不了的是交通瘫痪。
南方某县城去年办赛,直接对唯一的主干道实施9小时管制,从早上6点封到下午3点。
有市民要送孩子去市区看病,绕了三条路才上高速,比平时多花一个小时,差点耽误就诊。
周末想出门买菜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被拦住,只能隔着护栏望路兴叹。
当地论坛里全是吐槽,有人说“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还有人直言“周末出行绕路一小时,不如不办”,好好的体育赛事彻底变成了扰民工程。
赛后的环境更是惨不忍睹。
东部某县级赛事结束后,赛道两边的矿泉水瓶、能量胶包装遍地都是,而这些垃圾只等老百姓自己收拾。
所以,这些县城根本没考虑自身承载力,只把办赛当政绩工具,最后公共资源被占用、财政资金被浪费,苦的全是普通百姓。
现在这些赛事被取消,没人觉得可惜,反而有村民说“终于不用遭罪了”。
说到底,小县城办马拉松本没错,但不顾实际硬撑场面,把钱花在面子上、把麻烦留给老百姓,这样的赛事早该停了。
这波马拉松“取消潮”背后,不只是央视的提醒,更有国家层面的重拳整治。
那些靠财政补贴撑场面的赛事没了生存空间,安全保障的硬规矩也砸了下来,这场行业洗牌,正在让马拉松慢慢找回该有的样子。
政策收紧的信号其实早就明确了。
2025年国务院发布的文件里专门提到“严控政府低效支出”,财政紧张的区县最先有了动作。
山西临汾、保定蠡县这些之前办过C类赛事的地方,主动叫停了今年的马拉松。
毕竟一场中小赛事成本动辄几百万,对GDP不足百亿的县城来说根本扛不住。
最明显的变化是四川宜宾马拉松,直接取消了10公里精英赛和5公里欢乐跑,只留全马和半马项目。
业内都在传“隐形新规”,要求把马拉松和欢乐跑切割管理,主办方资质审核也严了,之前随便凑个团队就能办赛的日子彻底过去了。
安全保障的升级更是实打实的硬要求,中国田协7月就发了通知,现在所有赛事都得落实“谁主办谁负责”,赛前必须公示风险评估报告。
最关键的是医疗保障,以前那种志愿者拎着药箱的场面见不到了。
新规强制要求全程覆盖移动AED,30到35公里的全马关键路段必须加配定点救护车。
每个医疗点都得有专业急救人员值守,连赛事遇突发事件都得30分钟内上报。
这一系列调整,其实都是让马拉松回归初心。
公元前490年,菲里皮德斯跑回雅典传递胜利消息,靠的是坚持和责任,根本不是比场面、拼花钱。
真正爱跑步的人都清楚,公园的步道、河边的小路,哪里都能跑,没必要非得凑马拉松的热闹拿块奖牌证明自己。
国家叫停那些乱象赛事,不是要断了跑步的路,而是让各地冷静下来思考:办赛到底为了什么?
兰州马拉松能创造6.6亿元直接经济效益,靠的是专业运营,而不是靠财政硬贴。
现在的整治就是筛子,把那些只为刷政绩、敛财的赛事滤出去,留下真正能让大家安全运动、享受运动的活动。
等所有主办方都把钱花在实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马拉松才能真正变回那个让人热血又安心的运动。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