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真的有点像“第三世界”了。
别看伦敦还灯火通明,GDP五千多亿英镑,在全球排到前二十,但这只是东南一隅的繁华幻影。伦敦之外的英国,越来越像个脱了光环的旧帝国,摇摇欲坠。
没有伦敦,英国的生活水平会立刻跌14%,和美国最穷的密西西比州差不多。英国整体的真实可支配收入十几年没有增长,通货膨胀吞噬掉工资,普通人能买到的东西比十年前更少。
生产率早就趴地不起。对企业来说,这代表投资回报低。对工人来说,意味着加班加点没产出。全球主要经济体里,英国的生产率是倒数。靠什么拉动增长?没有。
房价疯涨,英国家庭买房越来越像赌命,租房市场供不应求,成千上万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英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中流浪汉最多的。
这一切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决策的长期后果。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英国政府选错路。美国撒钱保经济,德国大力推动工业转型,英国呢?紧缩。1410亿英镑救了银行之后,财政全面收紧,社会福利缩水,公共投资萎缩,税收没减,基础工资没涨。失业率高,消费低,经济复苏无望。
2010年代被称为“失落的十年”,不是夸张。2007年英国家庭收入比美国低6%、比挪威低8%。现在呢?比美国低16%、比挪威低20%。英国家庭在富裕国家中,越掉越远。
政府优先照顾资本,不愿碰富人税,也不投钱改善生产条件。结果企业也没赚多少,投资停滞,技术落后。生产率问题没人真管,经济一直拖着走。
然后是脱欧。
英国想脱欧挣脱欧盟“桎梏”,实际却砍断了资本和人才的主动脉。2016年到2021年,外资直接投资减少了25%,制造业外迁,外贸成本上升,服务业无法无障碍进入欧盟市场。退一步换来的是封闭和混乱,不是独立和自由。
接着是新冠。
英国为了应对疫情又借了2800亿英镑,当时利率只有0.1%,以为代价不大。没想到战争来了。
2022年乌克兰战争爆发,西方制裁俄罗斯,能源价格飙升。英国天然气严重依赖进口,家庭取暖费暴涨三倍,政府只好再出手,拨款六百到一千亿英镑补贴能源开销。债台又高了一截。
现在英国每年光利息就要付一千亿英镑,是历史水平的两倍多,仅次于医疗开销。其他公共服务直接被挤压,学校、交通、养老、地方财政纷纷出问题。
最要命的是劳动力缺口。
疫情后,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重新回归工作岗位,英国却没回来。多出1100万人口“经济非活跃”,包括学生、早退休者和照护人员。劳动力短缺,就业率下降,移民成了唯一填补缺口的选择。
于是南亚、非洲移民大量涌入。经济维持住了,社会情绪却撕裂了。2024年8月,二十多个城市爆发反移民抗议。这个国家正在裂解。
一边是伦敦的金融繁荣,一边是地方城市的沉沦衰败;一边是移民维持的经济结构,一边是高涨的排外情绪和失控的债务。
从帝国到破产边缘,不过百年。
别再怀旧维多利亚了。英国此刻的困境,不是历史轮回的必然,而是错误决策的累积:金融依赖过度,工业空心化,内需疲软,政策短视,社会分裂。
站在今天的英国街头,再谈“日不落”,只会让人笑出声来。
更新时间:2025-04-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