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荔枝冰冻
编辑|黄毅来了
近日《风禾尽起张居正》新剧宣发。
自《琅琊榜》播出后,时隔10年,胡歌再次主演古装权谋剧的消息引爆期待。
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名字让人惊喜不已——陈道明。

可这次陈道明不在演员列表里,摇身一变成“监制陈道明”。
要知道,监制这一角色那可是整部剧风格走向、内容把控的主导者。
这下可有得看了。

这个身份的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早年间,冯小刚对他的评价到底有多精准?

打开《风禾尽起张居正》的官宣页面,在主创团队这一栏,“监制:陈道明”的字眼格外醒目。

与此同时,《千里江山图》上榜鹅厂2026大剧片单,监制同样也是陈道明。

两部剧,一部是讲述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的历史权谋剧;
一部是改编自茅盾文学奖的谍战大作。
虽说题材不同,但分量都不轻。

尤其是《风禾尽起张居正》,被列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剧目单中。

不过我们不难看出,能让陈道明放下演员身份,转身幕后这种花费精力的工作,足以见得这两部剧在他心中的分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官媒对称呼的变化。
以前官媒报道的都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强调的是他作为演员身份的专业身份与职务。

可这次的监制开头,意义非凡。
别小看这两个字的变化,背后其实是对文艺工作者价值认可的转向,从表演实力转向对作品品质的把控的责任感,这种“转身”是娱乐圈明星可望不可及的。

这种“转身”不是个例。
前一段时间,靳东被文旅部任命为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

以“艺术家+管理者”的双重视角,打破话剧与音乐剧的壁垒。
就连官方报道都是把“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的身份放在首位。

陈道明与靳东的转型,狠狠打了“流量为王”的脸。
以前资本总想找顶流小生,顶流小花,剧本再水也能上热搜。
可现在观众不再吃这一套了,官方也在持续地去浮躁,行业风向彻底变了。

于是我们看到,陈道明在新剧里当监制,靳东在文工团任团长。
这不仅仅是头衔的变化,更是官方的盖章认定。

比炒cp重要的是专业深度与责任担当。
未来的影视圈,还得靠实力说话。

陈道明的“清高”,让他在讲究人情练达的内娱显得像个“异类”。
别人在名利场练就“社交牛逼症”,他却活得像一股“不合作的清流”。

但恰恰他的“清高”最值得敬佩,对艺术的死磕,对专业的敬畏,对演员这份职业的尊重,说白了,就是不敷衍。

早年间,冯小刚就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陈道明:“陈道明,一个清高得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
当时有很多人觉得有点太夸张了吧,可后来的事情也让大家明白,冯小刚看得透彻。

陈道明对剧本的挑剔那可是出了名的。
他自己都说过,“宁肯不拍戏,也不接烂片”。

曾经《无间道3》的导演需要打开市场,随即找到陈道明来饰演临时加的角色,尽管陈道明对此抵触,但还是凭借专业的表演征服了观众,最后还喊话导演,以后不要让他演这种狗皮膏药的角色。

回头再看《康熙王朝》,能成为经典,陈道明那“注入灵魂”的演技是关键。

其中有一场戏,当得知自己的大皇子被俘虏的时候,陈道明情绪到位,直接来了个“现挂”,一巴掌打在皇子脸上,这巴掌剧本里可没有,完全是老戏骨的临场发挥,把对手演员都打懵了。

要知道,身为皇帝地位尊崇,自己的儿子被俘虏,那就是在挑战王权与威严。
这种情况下还能面不改色,只能说明这个皇子不是亲生的。

陈道明自己都说,如果在戏里被打一巴掌,他会顺着往下演。
可见,在戏里低头绝对是陈道明专业素养的见证。

除了自己对表演的执着,陈道明又道出了这个行业多少扭曲的一面。
在采访中谈到当时爆火的剧,一度无奈叹息,“我们美学倾向的问题被颠覆了”。

八路军女战士穿高跟鞋,行军打仗的将军头发油光锃亮,古装剧只看颜值......
让陈道明无力吐槽。

除了演戏“清高”之外,陈道明的敢说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就不得不提那个“跳舞”名场面了。
在《芳华》庆功宴上,冯小刚酒过三巡提议让女主角苗苗当众跳舞给大家助兴。

这件事往好了说,那是在提拔演员,在大佬面前有展示的机会。
往坏了说,那就是不尊重演员。

陈道明当时就为演员挺身而出,以穿高跟鞋不方便为由解围。
旁边立马有人起哄“比划比划就行”,陈道明罕见爆粗“你没看过跳舞啊”。

这段视频爆出,陈道明霸气维护后辈的举动,被网友怒赞为“油腻饭局里的一股清流”。

他守护的不仅是一位后辈的尊严,更是演员这份职业的体面——在他眼里,演员是应当被敬畏的艺术,而非供人取乐的玩物。

现在的娱乐圈,早就不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代了。
打开社交平台,上热搜的不是明星街拍就是综艺路透,仿佛有了曝光度就能成为顶流。

可再深究下去,真正的作品又有多少呢?
是拿着台词演戏?还是五官乱飞的表情呢?

而陈道明,这个流量时代的“反叛者”。
在其他演员刷热搜的时候,他却转身幕后,打磨剧本,把控品质。
不追求短期热度,而是想做出一部经得起考验,经得起推敲的高质量作品。

在人人“卷流量”的当下,这种“反浮躁”的姿态恰恰指明了出路:行业想真正破局,光靠数据撑场子是走不远的,终究需要陈道明这样的“实力派”,用硬核的专业能力把大家拉回“卷质量”的正道。

演艺圈需要什么样的标杆?陈道明直接给出了“行动指南”。
第一,专业是永远的“硬通货”,台前幕后都得死磕。
第二,作品要承载文化,直接从大脑中流过的作品可不行。
第三,真正的顶流,从不追逐热搜,而是用实力“封神”,作品就是金字招牌。

除了陈道明,影视剧行业也有不少这样的坚守者。
李雪健,抱病坚持拍戏,原声台词一出来就是戏骨风范。

咏梅,细腻地表演深深打动着观众,不参加综艺,不接广告也是演艺圈里的一股清流。

王志文,“一人千面”,用扎实的演技展现不同角色的特点,深受观众认可。

这些“老戏骨”用行动告诉行业一个道理: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文艺工作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从“演员陈道明”到“监制陈道明”,两字之差,是他交出的最新答卷。
在这个追求短平快的时代,他偏偏选择了一条更辛苦、更漫长的路。

冯小刚早年那句“清高”的评价,如今看来,是精准的画像。
他就像行业的“定海神针”,用实实在在的作品告诉所有人:什么叫“长期主义”,什么叫让流量闭嘴的实力。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百度百科、澎湃新闻、央视新闻、新民晚报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