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河西走廊之旅第二站:张掖 张掖市博物馆

张掖市博物馆毗邻大佛寺文化广场,2017年新馆正式开放,馆藏1.1万余件珍贵历史文物。

这些静静陈列的文物,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将张掖从远古到近代的岁月变迁娓娓道来。

博物馆常设四个展厅,通过六个单元系统呈现张掖历史脉络,临时展览可根据兴趣选择性参观。展览以文化交流、农耕文明、民族融合、军事防御、经济贸易为核心,生动诠释了张掖作为丝路重镇、文化名城、军事要塞与河西经济中心的重要地位。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浑邪、休屠二王降汉,张掖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站在再现河西大战的画像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气概依旧令人心潮澎湃。

汉代“事死如事生”的厚葬风气在此也有体现,神兽画像砖是当时墓葬装饰的流行元素。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兽”,而馆内收藏的四灵神兽砖却“一砖四兽”,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集于一体,造型罕见,工艺精湛,是汉代砖雕艺术的珍贵遗存。

魏晋十六国时期,张掖作为北凉政治中心的历史场景,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此碰撞融合,留下了诸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文物,勾勒出乱世中张掖的独特文化图景。

隋唐时期的张掖,是丝绸之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枢纽。馆内收藏的王莽“一刀平五千”刀币,见证了货币史上的特殊阶段——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托古改制,恢复布、刀、贝等货币形制,此刀币造型独特,既是货币实物,也是研究汉代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值得一提的是,隋炀帝是我国古代传统社会中唯一抵达张掖的中原王朝皇帝。

虽常被标签化定义,但他西巡张掖的举措意义深远:先派裴矩在河西兴办互市,促进边疆族群交流;途中对吐谷浑用兵,将今青海大部分地区纳入中原版图;最终在燕子山会见西域27国使臣,这场盛会堪称“古代博览会”的雏形,尽显当时张掖的国际影响力。


五代至元代,张掖成为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生的舞台。展厅特别提及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千手千眼观音”壁画,其创作者是元代甘州(今张掖)画师石小玉,这幅壁画不仅标志着元代绘画艺术的高度,更印证了张掖在当时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明清单元中,一份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六日诰封焦大聚的敕书打破了人们对“圣旨”的固有认知——真实的圣旨长度约4.7米,远比影视剧中的“迷你版”更显庄重威严,直观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礼制规范。

最令人称道的是,博物馆贴心地为展品中的生僻字标注了读音,如“骠骑(piào qí)将军”“樂(lù)得”“浑邪(yé)王”“休屠(chú)王”等,让游客无需担心识字障碍,能更顺畅地沉浸于历史探索之中。

从史前文明的星火到丝路贸易的繁华,从军事要塞的铁血到多民族的交融,张掖市博物馆以清晰的脉络、珍贵的文物和贴心的细节,让河西走廊的千年文明变得可触、可感。走进这里,便是与张掖的前世今生来一场深度对话。


另外《一屏万物生》和《灼灼风华》两个临时展厅,可自由选择。

#晒图笔记大赛#​#镜头里的兰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0

标签:历史   张掖市   张掖   河西走廊   博物馆   河西   王莽   中原   刀币   汉代   画像   骠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