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特朗普一句“加拿大关税再涨10%”,让这个常以“发达国家”自居的G7成员彻底慌了,要知道,之前美国对加拿大的关税已经高达39%,两轮叠加直接冲到49%。
更戏剧性的是,这场“暴击”的导火索,竟是加拿大安大略省花7500万加元拍的一则广告。
美国关税壁垒越筑越高,牛津经济研究院甚至预测,再打下去加拿大石油、汽车产业会遭“毁灭性打击”,光安大略省就会丢100万个工作岗位,出口暴跌27%。

加拿大紧急转向东方,不仅取消了此前跟风美国加征的中国钢铝关税,外长还专门飞赴东方寻求合作。
可问题来了:加拿大明明是G7成员国,为啥在特朗普面前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现在向东求援,真能跳出对美依赖的死循环吗?

一、一边是关税暴击,一边是东方求援
美国这次加税的理由直白得近乎任性,“谁让他们惹我”,但背后是加拿大对美经济的“深度绑定”。
对加拿大企业来说,美国不是普通贸易伙伴,而是“命脉级客户”:出口的商品里超75%要运到美国,石油、天然气更夸张,97%的石油、99%的天然气都只卖给美国。
关税每涨1个点,出口企业的利润就少一分,尤其是汽车和石油这两大支柱产业,早就被前期39%的关税压得喘不过气。

安大略省原本想“曲线救国”,花7500万加元在美国电视台循环播广告,把共和党前总统里根1987年的话搬出来,里根当年明确说“高关税会招报复,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意思就是“特朗普,你家祖师爷都反对你”。
可他们低估了特朗普的强硬,对方不仅没收敛,反而怒斥加拿大“用虚假信息误导人”,直接终止所有贸易谈判,再加10%关税。
这下加拿大联邦政府彻底“背锅”,广告是安大略省拍的,联邦政府没参与,却要扛下后果。

他们表面答应“马上停播”,却把停播时间定在美国棒球大赛期间,要知道,棒球大赛是美国收视率顶流,广告能在最后赚一波曝光。
这种“表面服软、暗地算计”的操作,彻底惹火了特朗普,后续贸易打压更猛了,眼看南下的路被49%的关税堵死,加拿大才想起“东方还有机会”。
最近不仅取消了对中国钢铝的额外关税,总理卡尼还在多个国际场合放话“要和亚洲经济大国合作”,外长更是带着诚意紧急访东,可这份“着急”,更像被逼到绝境后的“临时抱佛脚”。

二、78%贸易额绑在美国,何来议价权?
很多人疑惑,同为G7国家,加拿大为啥这么“软”?答案藏在一组扎心的数据里:加拿大全年总贸易额中,和美国的占比高达78%,而排名第二的东亚市场,占比才3.8%。
这种依赖程度在G7里堪称“独一份”,比如德国也依赖欧盟市场,但欧盟有27个国家,德国还能和亚洲、非洲合作平衡风险;加拿大却把鸡蛋几乎全放在美国这一个篮子里。
最典型的就是石油贸易,加拿大明明是全球主要产油国,可卖给美国的石油价格,长期只有国际市场价的50%到80%,相当于“辛辛苦苦挖出来的资源,要半价求着美国买”。

这不是“盟友间的让利”,而是没议价权的无奈,美国知道加拿大除了自己,没别的大客户,就算压价,加拿大也只能接受。
也难怪特朗普敢在集会上半开玩笑说“要吞并加拿大”,从经济层面看,加拿大早就被美国“绑定”了。
没有独立的出口市场,面对美国的关税打压,自然没底气反抗,毕竟一旦惹恼美国,大量企业会倒闭,工人会失业,整个经济都可能出问题。

三、百亿美元项目黄了,谁在背后阻挠?
其实加拿大不是没意识到问题,过去十几年,他们曾三次尝试“突围”,砸了上百亿美元推进三大能源项目:北方门户计划、跨山管道项目、拱新石Excel计划。
这三个项目的目标很一致,修输油管道,把石油绕开美国,直接卖给东亚、印度等亚洲国家,卖个国际正常价,摆脱“半价卖油”的困境。
可这三个项目最后全“黄了”,背后的关键推手是美国扶植的环保组织。

这些组织打着“保护生态”的旗号,今天说“修管道会破坏蛇的栖息地”,明天说“会分割鸟类的生存空间”,甚至喊出“就算石油工人全失业领救济金,也要保野生动物”的极端口号。
表面看是环保问题,实则是美国给加拿大套上的“经济锁链”,只要加拿大没法开拓其他能源出口渠道,就只能继续依赖美国市场,乖乖接受低价。
这些环保组织的抗议,恰好掐断了加拿大“突围”的路,让他们始终困在美国的“经济后院”里。

四、向东看够不够?得先斩断对美锁链
面对加拿大的合作橄榄枝,中国提出了12个字的核心要求:相互尊重、重建互信、排除干扰。
这12个字里,“排除干扰”最关键,潜台词就是“你得想清楚,是真要摆脱美国影响,搞独立自主的外交和贸易,还是只是被美国打疼了,来这要张‘创可贴’,等伤好了再回去当美国的‘看门小弟’?”
加拿大政界其实长期有“附庸心态”:习惯了在美国庇护下过日子,哪怕只能拿到被压低的收益,也不愿冒险改变。

要他们“破釜沉舟”推进改革,甚至得罪美国,目前看没这个勇气。
更现实的是,美国已经把东方视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加拿大作为“五眼联盟”核心成员,只要敢真心“向东看”,就会被美国视作“背叛”,后续可能遭更严厉的打压。
卡尼的“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却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加拿大是否愿意为摆脱对美依赖付出代价?

是真要重启那些被搁置的能源管道项目,顶住环保组织的压力打通对亚洲的出口通道?还是只在谈判桌上做做表面文章,根本不调整对美依赖的贸易结构?
38年前里根就警告过高关税的危害,38年后,加拿大人却要靠里根的话对抗特朗普,其实加拿大的困局根本不在“向谁求援”,而在“有没有斩断对美依赖的决心”。
如果只是临时向东找机会,不改变经济结构、不摆脱“附庸心态”,就算暂时缓解了压力,迟早还会被美国“拿捏”。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