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失手藏杀机?Gucci毒丸绞杀34%股,爱马仕52人锁股封死收购路

在奢侈品行业,伯纳德・阿尔诺和他的LVMH集团曾是神话般的存在。

从1987年吞并LVMH开始,这位“奢侈品狼王”靠着杠杆资本和精准时机,几十年里吞下了一个又一个大牌,几乎没人能挡住他的脚步。

圈内人都默认,只要被他盯上的品牌,迟早会成为帝国版图的一部分。

但谁也没想到,两匹看似完美的“猎物”却让他栽了跟头。一个是从家族内斗泥潭里爬出来的意大利黑马Gucci,一个是坚守百年传承的法国贵族爱马仕。

它们用两场漂亮的资本反击战,改写了奢侈品行业的资本规则。

Gucci:从家族内斗到绝地反击

Gucci的故事,先得从那场狗血的家族内斗说起。1921年创立时,它是欧洲皇室和好莱坞明星的心头好,皮具上的双Glogo象征着优雅与尊贵。

可到了第二代继承人手里,画风彻底跑偏。

儿子为了夺权,把八十多岁的老父亲送进了监狱;更荒唐的是,第三代继承人居然在街头被枪杀,幕后黑手竟是分居多年的前妻。

一连串的腥风血雨过后,Gucci家族彻底失去了公司控制权,大股东的位置落到了中东巴林王国的主权基金手里。

阿尔诺盯上Gucci时,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创始人出局,新股东大概率只想赚钱套现,这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可他没算到,这位中东股东不是来套现的,是来翻盘的。1994年,Gucci在谷底换了新掌门,管理层大换血,最关键的一步是给品牌“改头换面”。

以前的Gucci是保守老派的皮具品牌,新团队直接把它打造成利落、冷艳又张扬的时尚符号。短短几年,新Gucci火遍全球,成了年轻人追捧的顶流,营收暴涨,股价三年翻了三倍多,1997年销售额飙到近10亿美元,成了“意大利制造”的门面

这下阿尔诺坐不住了。他熟悉的剧本再次上演:不打招呼,不谈合作,悄悄在二级市场买股票,慢慢囤。

法国和意大利的规矩都写明,持股超5%就得申报,他就让团队精准停在4.99%,先站稳脚跟,再等时机。

等Gucci稍微放松警惕,LVMH突然加速增持。一边透过投行悄悄囤股,一边上门劝大股东。

这个数字很微妙——意大利当时的法规规定,持股超35%就得发起全面收购,要么买下整个公司,要么别动。阿尔诺故意刹了车,他不想全买,只想控制董事会

Gucci这才反应过来,大股东的位置快被端走了。但他们也看透了阿尔诺的算盘:不想花大价钱全盘收购,只想低成本夺权。

紧接着,Gucci亮出了杀手锏——“毒丸计划”。简单说就是大规模稀释股份,让LVMH手里的股票变“水”。Gucci宣布向除LVMH之外的所有股东增发新股,还给管理层和员工超低价购股特权,甚至无息贷款帮他们买。

这么一来,阿尔诺辛苦囤的34.4%股份,瞬间被稀释到不到25%

还没完。Gucci转头找了“白衣骑士”——法国零售巨头PPR(现在的开云集团),以30亿美元定向增发420万股。

PPR一下成了大股东,阿尔诺彻底被边缘化,最后连董事会都没进去。花了大价钱,连个观众席都没混上。

阿尔诺气不过,把Gucci告上法庭,说人家搞不正当市场操作。官司一打就是5年,横跨三个国家的司法系统,律师费烧了上亿欧元。2004年,阿尔诺认赔撤退,把股份卖回市场。

他本想围猎,结果成了Gucci资本局里的猎物,还顺便帮开云集团成了自己的对手。

爱马仕:家族抱团筑起铜墙铁壁

Gucci这仗没打赢,阿尔诺没停下脚步,又盯上了更难啃的骨头——爱马仕。

如果说Gucci是叛逆贵族,爱马仕就是法国奢侈品的精神图腾,靠着对稀缺性的极致坚持,百年不倒。阿尔诺盯了它很多年,这次换了个玩法:暗度陈仓。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奢侈品行业哀鸿遍野,爱马仕股价也跌了不少。阿尔诺等的机会来了。

第一步,他让旗下子公司悄悄买了爱马仕4.92%的股份,又卡在5%的申报线以下,跟对付Gucci时一样,先悄摸布局。

第二步更隐蔽。他找了三家投行签对赌协议:投行先买爱马仕股票藏在自己账户里,不暴露阿尔诺的名字。

如果股价涨到目标线,阿尔诺有权按约定价格买下这批股票;涨不到,他就赔点违约金。对投行来说,要么拿违约金,要么赚股票价差,稳赚不赔。

就这么潜伏了两年,2010年10月对赌协议到期,阿尔诺三天内从投行手里拿到17.1%的股份,加上之前的4.92%,总共持股22.02%,一跃成了爱马仕第一大股东。这操作藏得极深——重大财务承诺没在财报里披露,全卡在法律边缘,把“合法不合规”玩到了极致。

爱马仕家族表面上还握有70%的股份,但问题是这70%分散在几十位成员手里,大多数人持股不到5%。股东大会上,谁也没法形成合力。

更有意思的是,爱马仕第四代之后,真正经营公司的人早就不姓爱马仕了,接力棒传到了女婿手里,家族谱上都是Duma、Puech这些名字。阿尔诺觉得这群人就是一盘散沙,随便吹口气就能打散。

但他错了。2010年12月,巴黎郊区零下二度的天气里,一场罕见的家族闭门会议召开了。没有媒体,没有助理,52位家族成员一人一把椅子,关门只谈“如何守住爱马仕”。

这些人平时分散在纽约、瑞士、摩纳哥,有的早退休不参与经营,甚至有人之前传出要套现,这次却全部到场,拍板定下三条铁规:

把50.2%的股权集中到一个未上市的家族控股公司,谁也不能单飞套现;签下冻结协议,20年内不许卖股;剩下12.6%的股份加内部优先购买权,想卖先问家里人。

有人为了补现金流、锁股权,直接卖房卖画回购股份。散沙瞬间凝成了铜墙铁壁。

家族阵地稳住后,爱马仕不再防守,直接把LVMH告到法国证监会,指控内幕交易、信息隐瞒、操纵市场,甚至欺诈性收购。阿尔诺也不示弱,反告爱马仕诽谤勒索。

这场奢侈品史上最drama的官司打了三年,最后法国法院拍板:LVMH违规,信息披露不透明,罚款800万欧元。更狠的是,22%的股份必须出清,不准代持,5年内不准再碰爱马仕股票。

阿尔诺的如意算盘彻底落空,本想曲线控股,结果被赶出门还得割肉。但讽刺的是,他最后居然赚了——爱马仕股价在这期间涨得飞快,卖出22%股份净赚超38亿欧元。

资本对决后的不同命运

两场资本对决落幕,奢侈品行业的格局悄悄改变。

Gucci投奔开云集团后,曾靠着财团资源爆红,但后来渐渐迷失。2024年,它的营收降到76.5亿欧元,成了开云集团的“拖油瓶”。

而爱马仕经此一役,完成了“成人礼”。52位不姓爱马仕的股东临时抱团守住了家业,也学会了提升公司治理,不追资本风口,家族掌权但流程更透明专业。

2024年,爱马仕营收突破152亿欧元,市值一度反超LVMH,成了新的行业之王。

阿尔诺和LVMH没能吞下这两个品牌,却意外成就了奢侈品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资本反击战。

这两场仗证明,在资本的围猎场里,无论是品牌的绝地反击,还是家族的抱团坚守,都能爆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而奢侈品的价值,从来不止于logo和价格,更在于那些藏在资本背后的传承与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时尚   杀机   家族   奢侈品   资本   股份   法国   欧元   意大利   手里   抱团   股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