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背后高人浮出水面:俄罗斯的灵魂人物,没她普京难撑到现在?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就没消停过!美国带头搞出了7000多项制裁措施,直接把俄罗斯踢出了SWIFT支付系统,冻结了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连俄罗斯央行都不放过!

美国财政部长甚至放狠话说要"让卢布变成废纸",一副要把俄罗斯经济打垮的架势。

按理说,这么猛的制裁组合拳,俄罗斯经济早该跪了。然而神奇的是,三年过去了,俄罗斯不但没崩溃,2024年GDP竟然还保持了正增长!这到底咋回事?

原来,普京背后有个“高人”——央行行长埃尔维拉·纳比乌琳娜,这位被西方称为"金融女沙皇"的人物,硬是凭一己之力逆风翻盘,把俄罗斯经济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这不,连《政治报》都不得不把她评为"2023年头号破坏者",纳比乌琳娜到底啥来头?为啥西方专家都说"没她普京早撑不住了"?

她究竟啥背景?

纳比乌琳娜,全名埃尔维拉·萨赫普扎特夫娜·纳比乌琳娜,在国际金融圈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1963年,纳比乌琳娜出生在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乌法市,她父亲是个汽车司机,母亲是机械工,就是那种最普通的工人家庭。

在那个苏联时代,家里条件着实不咋样,好在父母都勤勤恳恳,本本分分,这股子踏实劲儿也影响了纳比乌琳娜。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她一直是妥妥的学霸,不爱张扬,为人随和,但干起事来一点儿不含糊,典型的实干派。最后她考进了莫斯科大学,专业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大学期间,她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人——她的导师叶甫根尼·亚辛,这位老师可是俄罗斯自由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在亚辛的影响下,纳比乌琳娜的学术思想逐渐转向自由派经济学,最终成了亚辛自由派经济学的忠实信徒。

有人可能会问,当时苏联搞的是计划经济,自由经济那一套能吃得开吗?这就是纳比乌琳娜的幸运之处。

当时苏联计划经济出现了严重问题,很多人都在找出路,自由派经济学在这个背景下活跃起来。她更幸运的是,毕业没多久苏联就解体了,自由经济学一下子成了主流。


仕途顺风顺水?全靠真本事!

毕业后,纳比乌琳娜的仕途可谓一路飙升。1990年,她进入苏联科学工业联盟经济改革问题管理委员会工作,从普通专家干起。

俄罗斯独立后,叶利钦当政,大搞改革,亚辛被点将担任经济部长。有了恩师的提携,纳比乌琳娜很快就晋升为首席专家。

1994年,她又升任经济部改革司副司长兼国家经济调节处处长,当时叶利钦搞的改革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市场混乱、通货膨胀等,当纳比乌琳娜凭着过硬的本事,硬是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挽回了不少损失。



于是,没过两年,她就成了正儿八经的司长,有了更多实权。她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了,改革司的工作效率提高不少,下属们都服气这位低调能干的领导。亚辛很快就把她调到身边,升任经济部副部长。

1998年秋,新总理上任,不太待见自由派那一套,纳比乌琳娜离开经济部,到工商银行当了副行长。不到一年,她就受到普京团队成立的战略研究中心邀请,出任中心副主任。

这个中心就是普京参加总统竞选的经济智囊团,负责制定未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纳比乌琳娜是核心成员,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位"伯乐"——格尔曼·格列夫。



2000年,普京当上总统。格列夫担任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纳比乌琳娜任副部长。格列夫很欣赏她的能力和想法,给她充分施展的空间。她对世贸问题很熟悉,在经济规划方面也很有想法,既能考虑国内又兼顾国际,其中最突出的贡献是简化企业注册程序,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便利。

2007年,她接了格列夫的班,担任经贸部部长。之后普京与梅德韦杰夫搭档,普京担任总理,纳比乌琳娜在他手下担任经济发展部部长。期间,她搞了很多有效的改革。



比如,当时俄罗斯国有经济占比四成多,国有企业垄断市场,中小企业日子很难过。

纳比乌琳娜搞了一些倾斜政策,改善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而最亮眼的成就是促成俄罗斯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与世界市场接轨。这功劳可不小,想想咱们当年入世时那欢天喜地的场面就知道了。

入世同一年,普京再次入主克宫,纳比乌琳娜成了总统特别经济顾问,一同进入克宫。

这个时候,她顶着政治明星的光环,成了普京班子的"半边天"。一年后,她接管俄罗斯央行,当上了行长。



危机中的女强人

上任不久,她就遇到一系列挑战。先是油价下跌导致卢布贬值,通膨一度达到11.4%,企业和个人债务负担陡增。

后来的克里米亚事件引发西方制裁,俄方的对等反制措施又使得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面对这些问题,央行内部意见不一致。一派主张政府不要干预,确保经济增长,另一派则主张通过调控手段抑制通胀。一开始纳比乌琳娜赞同第一种观点,但随着通胀加剧,她改变了主意,力排众议,果断出手进行调控,降通胀、保物价。



她直接把基准利率提高到17%,吸引存款,用于资金周转。

同时采取辅助措施:比如进口商品时选择成本更低的替代品,政府补贴国内食品行业加大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成本低了,物价自然就降了。

她还关闭了一批经营不善或有风险的银行机构,规避潜在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市场稳定。

这些措施当时遭到各种质疑,不过最终证明她是对的。俄罗斯的国内经济逐渐恢复,市场回稳。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又实施了更严厉的制裁,甚至把俄罗斯踢出了SWIFT支付系统!

美国放话要让卢布变成废纸。对此,普京也不甘示弱,直接宣布不友好国家要在俄罗斯开卢布账户才能购买油气!一下子把能源交易和卢布直接挂钩,结果卢布不仅没跌死,反而出现反弹!



这招真厉害,要知道,当时欧洲对俄罗斯能源高度依赖,不是说断就能断的,还得大量购买,都用卢布结算,卢布自然就坚挺了。

据说这奇招就是纳比乌琳娜出的!她看到了欧洲的软肋,毫不犹豫地利用起来,弄得欧洲没脾气。

2022年初,在西方制裁最猛烈的时候,纳比乌琳娜又采取了一系列重拳措施:关闭股市两周、限制资本外流、冻结部分外资在俄资产、强制出口商兑换外汇收入等。

这些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虽然很激进,但效果明显:卢布迅速稳定,市场恐慌得到控制。

据说当时她连续一周没回家,就住在办公室,直接打地铺,这种拼命劲头,不服不行!

总能在危机中力挽狂澜,难怪纳比乌琳娜能稳坐央行第一把交椅,成了普京重用的大将之一。俄媒曾称她是总统的"王",西方媒体则称她是总统背后的高人。



与普京唱反调?最新变化

有意思的是,这位普京曾经最信任的高官,最近似乎和老板有点不太一致了。

根据最新消息,就俄央行的战时经济政策,克里姆林宫与俄央行之间出现了明显分歧。普京方面希望央行能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通胀、恢复经济增长,而纳比乌琳娜则坚持自己的判断,主张继续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

今年早些时候,纳比乌琳娜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4年时间里,俄罗斯通胀一直保持在"不可接受的高位"。因此,央行将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确保俄罗斯国内的信贷扩张在2025年变得更加平衡,恢复俄罗斯在2017至2020年期间的价格稳定。

更关键的是,她多次强调央行的"独立性"。在她看来,央行必须不受政治干扰,政策决策的独立性是现代中央银行的基石之一。为此,央行必须主动捍卫自身独立性。这番话,隐含的意思不就是不想被普京干涉吗?



而在俄罗斯商界,对纳比乌琳娜的做法并不买账。很多企业主抱怨央行的高利率政策提高了借贷成本、降低了经济活力,让他们的经营变得更加困难。据报道,俄罗斯五分之一的制造企业,必须拿出要税前利润的三分之二来偿还债务,这压力可不小!

面对这种情况,普京似乎有点不太高兴了。据报道,俄罗斯审计院最近开始对央行进行超出其职权范围领域的审计。

更有甚者称,普京正试图把高基准利率的责任和商界的愤怒转嫁到纳比乌琳娜身上,听着有点找"替罪羊"的意思。当然,西方媒体的报道往往添油加醋,这事儿有多严重还真不好说。

事实上,俄罗斯国内对经济政策有分歧很正常。

毕竟现在战事才是俄罗斯的头等大事,其他工作都要为此服务。在俄乌冲突消耗了大量资源的情况下,指望经济像和平时期一样健康发展确实不现实。

商界领袖希望摆脱困境、扩大经营活动,这没错;纳比乌琳娜坚持央行独立性,把遏制通胀放在首位,也没错;而普京则需要统筹全局,平衡各方利益,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说到底,只要战事不结束,俄罗斯经济的挑战就会持续,这种争论也不会有结果。

咋评价这人?

从专业角度看,纳比乌琳娜绝对是顶级经济官员,连西方都不得不承认。欧洲货币杂志2015年把她评为年度最佳央行行长,《全球金融》杂志也多次给她高排名。这水平,放哪国都是一流的。

很多人好奇,她跟普京私交肯定很好吧?其实不然,纳比乌琳娜与普京没有什么私人关系。她的仕途完全靠的是实打实的本事和成绩。

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她就一直在做事,并且表现突出。想想看,又有能力,又不乱说话,还忠诚,这样的员工,哪个领导会不喜欢呢?

从为人处世来看,纳比乌琳娜是个有意思的人物。她没官员的架子,开会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据说普京有时故意迟到,让大家等着,结果有次纳比乌琳娜等不及了,把材料一放就走,说自己还有事。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在普京周围可不多见。

生活中,她是个地道的文艺女性。喜欢诗歌、法国电影和古典音乐,还喜欢做针线活减压。这些爱好看起来与她严肃的公众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学霸基因加上文艺气质,使得她身上兼有智慧与优雅,魅力十足。

当然,纳比乌琳娜也有进退两难的时候。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时,据说她曾试图辞职但被普京拒绝。传言她不想背上支持战争的骂名,但又不得不执行普京的命令。这种夹在中间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在俄罗斯那种体制下,高官很难完全按个人意愿行事,这是现实。



意味着啥?

纳比乌琳娜的存在对俄罗斯意味着啥?简单点说:普京靠她撑到了现在!

俄罗斯现在处于极其尴尬的境地:一边被全球主要经济体制裁,一边又要维持正常运转。

这就像一个人突然银行卡被冻结、信用卡被注销,还得照常生活一样难受。这种情况下,要是经济再崩溃,老百姓受不了都得上街,普京的统治基础就岌岌可危了。

纳比乌琳娜给普京最大的帮助就是稳住了内部。

老百姓最关心啥?不就是钱袋子嘛!只要物价不太离谱,货币不贬值,生活还过得去,大部分人就能接受现状。

纳比乌琳娜通过一系列金融和经济政策,保住了卢布,控制了通胀,让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没有因为制裁而彻底垮掉。

要是没有纳比乌琳娜这样的高手坐镇,光靠那些只会吹牛的政客和寡头,俄罗斯可能早就内部乱了。

看看其他被制裁的国家,伊朗、委内瑞拉,经济都啥样了?老百姓都苦不堪言。相比之下,俄罗斯人民虽然日子不如从前,但起码还能过。

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本以为通过制裁能把俄罗斯逼跪下,结果纳比乌琳娜把这美梦打碎了。她不但稳住了国内经济,还帮助俄罗斯重新调整了贸易结构,增加了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往来,开拓了新市场。

说白了,西方制裁的目的是啥?不就是想把俄罗斯经济搞垮,让普京在国内站不住脚。结果倒好,在纳比乌琳娜的操作下,俄罗斯不但没垮,反而找到了新出路。

这就相当于你想断人财路,结果人家绕个弯又找着新财路了,能不气人吗?

从更大的国际格局来看,纳比乌琳娜的成功意味着西方的金融武器并非无敌。这帮西方国家仗着掌握了美元、SWIFT等金融系统,动不动就拿制裁当武器,认为谁都得听他们的。

结果这次栽了大跟头,证明只要一个国家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和专业人才,即使面对最严厉的制裁也能找到生存之道。

最近有消息称,西方正考虑对纳比乌琳娜实施个人制裁,这侧面证明了她的重要性。不过就算真制裁了又能咋地?她早就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说不定反而会更加坚定她重振俄罗斯的决心。


有人说,正是因为有纳比乌琳娜这种人的存在,普京才有底气继续强硬政策。如果经济真崩了,说不定俄乌冲突早就结束了。

这话也有道理。但站在纳比乌琳娜角度,她的职责就是维护经济稳定,不让老百姓遭殃,这本就没错。至于政治决策,那是普京的事儿。

最近她与普京之间的分歧,其实反映了战时经济中的两难选择:是优先稳定物价还是刺激经济增长?无论哪种选择都有代价。

这种情况下,只有战事结束,才是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之道。

啥意思呢?国家之间的较量不光是军事和外交,经济和金融同样重要。这不是正面硬刚,而是拉锯战,看谁的熬性更强。

纳比乌琳娜在这场没硝烟的战争中,扮演了决定性角色。不管你喜不喜欢俄罗斯,这都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最后说句实在话:纳比乌琳娜让我们看到,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里,真正的实力不是靠嘴炮,而是靠扎扎实实的专业能力和战略定力。

俄罗斯能在西方制裁下生存下来,并非全靠石油天然气,更关键的是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在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

总之,没有纳比乌琳娜,普京真不一定能撑到现在。这位普京背后的"灵魂人物",或许比那些整天高调亮相的政客更值得我们关注。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都藏在幕后,默默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俄罗斯   叶利钦   经济部   苏联   自由派   通胀   欧洲   独立性   央行   高人   水面   灵魂   人物   财经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