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美国这些年总想在科技上卡中国脖子,尤其是芯片这块,动不动就拉着盟友一起搞出口管制。结果呢,荷兰的阿斯麦公司,也就是全球光刻机老大,本来跟着美国走了一阵子,现在却越来越往中国市场靠。
为什么?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丢了就等于自断财路。阿斯麦高层最近在财报会上直言不讳,说中国客户需求强劲,就算有管制,他们也会想办法维持合作。2025年,阿斯麦预计总销售额在300亿到350亿欧元之间,中国贡献可能降到20%左右,但这已经是他们谨慎估计后的结果。想想看,去年中国占了他们销售额的29%,今年上半年甚至冲到49%,这说明啥?阿斯麦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他们的设备来稳住半导体产业链。
美国从2019年开始就施压荷兰政府,不让阿斯麦卖最先进的极紫外线光刻机给中国。这些机器是做7纳米以下芯片的核心工具,美国说这是国家安全问题,怕技术被军用。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这更多是想拖慢中国半导体发展。荷兰政府扛不住压力,从那年起就禁止出口那些顶级设备。到了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又出新规,扩大管制范围,把先进计算和半导体制造都拉进来。阿斯麦和日本的东京电子成了重点对象,美国希望他们一起封堵中国获取高端能力。
荷兰外贸大臣当时表态,说这是基于安全评估,但企业圈子都担心,这会搞乱全球供应链。阿斯麦老板彼得·温宁克当时就公开吐槽,说这种限制没啥意义,反而让美国公司捡便宜,因为客户转头找别人买。2023年1月,荷兰正式加入美国协议,管制范围扩大到深紫外线浸润式光刻机,包括NXT:2000i型号。阿斯麦得为每笔对华出口申请许可证,好多发货都延期了。中国企业像中芯国际,只能多买二手货或者砸钱搞本土研发。
2024年,阿斯麦还是申请了不少许可证,继续发旧款设备,比如NXT:2050i和2100i,这些用于28纳米以上工艺。结果呢,中国订单占了他们第二季度销售额的近一半,创了纪录。公司财报显示,中国区收入占比一度高到49%,但管制升级后滑到35%。阿斯麦首席财务官在电话会上说,地缘因素增加了不确定性,但他们还是得适应。荷兰首相在2025年1月采访中透露,美国每周都跟荷兰谈阿斯麦的事,特朗普政府会继续拜登的路子。阿斯麦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里,中国收入占比降到35%,但他们在北京建了再利用中心,翻新二手设备,帮客户省钱。这么做就是为了稳住现有1400台机器的运转,避免链条断裂。
阿斯麦没被美国完全拉走,相反,他们在中国动作越来越大。从2000年在中国设办公室开始,到现在员工超1600人,分布在16个城市。岗位从光刻机安装到客户服务,再到应用工程,应有尽有。2024年9月,他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启动校园招聘,招计算光刻和现场工程师这些技术活。全球高级副总裁沈波在访谈中反复强调,公司遵守法规,但优先服务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半导体需求旺盛,阿斯麦抓住了这点。

面对管制,他们调整策略,提供更多维护合同折扣和零部件优惠。2025年3月,阿斯麦宣布在北京扩建维修中心,针对中国客户延长服务条款,降低成本。公司首席财务官说,这能维持竞争力,就算稀土材料管制来袭,他们提前备库存8周。专家分析,这显示欧洲企业开始看清美国政策的坑,丢了中国市场,企业损失太大。阿斯麦2025年上半年财报提到,中国收入占比预计降到24%,但通过本地化生产和服务升级,缓和了冲击。
价格这块,阿斯麦对中国的让步越来越明显。以前他们卖设备是硬价,现在为了留住客户,灵活条款多了起来。比如延长维护合同,给折扣,还帮客户优化现有设备良率。2025年10月,阿斯麦第三季度销售额75亿欧元,中国需求虽降,但服务收入涨了。公司财务总监说,为应对供应链风险,他们调整定价,保持竞争力。中国客户囤零部件,避开中断,阿斯麦就配合,提供更多优惠。尹建龙专家指出,美国搅局全球分工,反而逼中国发展上下游链条。阿斯麦计划2026年产能达500-600台深紫外设备,继续招中国员工超2000人。新老板克里斯托夫·富凯上台后,维持对华承诺,沈波专注本地业务。荷兰政府2025年底审视管制,部分许可恢复,阿斯麦股价反弹。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2025年7月,芯片制造设备采购总额近400亿人民币,好多是阿斯麦二手机。上海微电子测试国产28纳米深紫外线光刻机,用多重曝光接近7纳米。中芯国际扩产能,利用现有设备优化。中国总理2023年5月跟荷兰首相通话,强调维护产业链,推动欧洲自主。阿斯麦前老板温宁克退休前说,管制加速中国创新,公司得跟上节奏。2025年10月,中国出稀土出口新规,阿斯麦库存撑短期,但他们多元化采购,缓解影响。尹建龙说,外部干扰让中国产业链更全。阿斯麦第三季度服务收入增长,支持长远。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升到30%,但高端维护还靠阿斯麦。
总的看,美国想用管制压中国,结果自己盟友企业先疼。阿斯麦这几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是他们支柱,丢了就等于自杀。荷兰政府夹在美国和中国中间,左右为难,但企业得活下去。
阿斯麦高层多次表态,致力于中国发展,扩招扩建就是证明。价格让步也越来越大,从维护折扣到零部件优惠,都是实打实的动作。
话说回来,美国影响力在衰退,头颅不再高昂,中国市场吸引力太大。未来咋样?阿斯麦估计还会深耕中国,中国本土技术追上来,但合作空间大。欧洲企业学聪明了,不想全听美国的,自己的饭碗得自己端稳。
更新时间:2025-11-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