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自成,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末农民起义的头号人物,一度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政权,当上了“永昌帝”。可好景不长,短短一年后,他在九宫山之战中败得一塌糊涂,连命都丢了。这场仗到底有多惨烈?李自成是怎么死的?至今还是个谜。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生在陕西米脂县,原名叫李鸿基,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跟着母亲长大,日子过得紧巴巴。年轻时,他在村里种地,后来因为天灾人祸,实在活不下去,就去驿站当了个驿卒,相当于跑腿送信的。那时候明朝已经烂透了,官府腐败,税赋重得要命,再加上连年饥荒,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
崇祯二年(1629年),朝廷裁撤驿站,李自成丢了饭碗,彻底没路可走。他一咬牙,投奔了农民起义军,开始了造反的日子。当时陕西一带起义军多如牛毛,他先是跟着一个叫王左挂的小头目混,后来又投靠了更大的起义军领袖高迎祥。高迎祥号称“闯王”,李自成跟着他打了不少仗,慢慢摸出了门道。
李自成不是一开始就当老大的,他在起义军里从底层干起,靠着胆大心细和能打能拼,逐渐崭露头角。1636年,高迎祥被明军抓住杀了,李自成接过“闯王”这杆大旗,带着队伍继续干。他带着人马四处流窜,打游击战,专挑明军的软肋下手。崇祯八年(1635年),他带兵攻下凤阳,把明朝的皇陵一把火烧了,这事儿震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那几年,李自成带着队伍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转战,队伍越滚越大,最多的时候号称有几十万人。他打仗有个特点,不光是硬拼,还会收买人心。1643年,他在襄阳站稳脚跟,改襄阳为襄京,建立了大顺政权,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这政策一出,老百姓拍手叫好,穷人觉得有了盼头,支持他的人越来越多。
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正式跟明朝对着干。3月,他带着50万大军直扑北京。明朝那时候已经是个空壳子,崇祯皇帝手下没人可用,守城的军队稀稀拉拉,根本挡不住。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打进了北京城。崇祯帝一看大势已去,跑到煤山上吊自杀了,明朝就这么没了。
李自成进了北京,坐在了紫禁城的宝座上,可惜这皇帝当得一点也不安稳。他的部队纪律松散,进城后抢了不少东西,得罪了老百姓。更要命的是,清军这时候趁乱入关了,多尔衮带着八旗铁骑杀过来,李自成还没坐热龙椅,就得赶紧收拾包袱跑路。1644年4月,他在北京待了42天,就带着人马撤出,往陕西方向逃。
撤出北京后,李自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跟清军在山海关打了一仗,吴三桂带着明军残部投降清军,双方联手把李自成揍得鼻青脸肿。这一仗是大顺军的转折点,之后他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清军步步紧逼,李自成带着人马退到山西,又退到陕西,最后连陕西都守不住,只能往南跑,逃到了湖北一带。
到1645年夏天,李自成的部队已经不成样子了。原来的几十万大军死的死、散的散,只剩几万人跟着他跑。这帮人又饿又累,士气低得不行,连像样的武器都没多少。清军可不给他喘气的机会,英亲王阿济格带着满汉大军追了上来,非要把李自成这颗钉子拔掉不可。最终,李自成退到了湖北通山县的九宫山,这里成了他人生最后一站。
九宫山在湖北通山县东南,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本来是个藏身的好地方。可那时候的李自成,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威风八面的闯王了。他的部队只剩几万残兵,粮草早就断了,很多人饿得皮包骨头,还有不少人染上了瘟疫,走路都打晃。清军这边却是兵强马壮,阿济格带着几万精锐,满族骑兵加上汉军火器,装备齐全,士气高涨。
李自成本来是想在九宫山喘口气,找机会突围出去。可清军不给他机会,直接把山围了个水泄不通。1645年5月,双方在这片山地展开了最后的较量。这场仗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大顺军根本不是对手,但李自成还是拼了命地想杀出一条活路。
九宫山之战打得血腥又惨烈。清军分成几路进攻,用火炮轰山头,炮声震得山谷嗡嗡响。大顺军的营寨一个接一个被攻破,士兵死的死逃的逃,尸体堆得像小山一样。清将阿积赖带兵冲锋,杀得大顺军丢盔弃甲,130多匹战马都被清军抢了去。另一员清将达素带着人直扑山顶,杀得血流成河,大顺军完全顶不住。
李自成的部下死的死伤的伤,他的养子张鼎的老婆被清军抓了,好几个老将也在乱战中挂了。整个战场一片狼藉,喊杀声、哀嚎声混在一起,空气里全是血腥味。大顺军没吃的没喝的,又被清军围着打,很快就崩了。士兵四散奔逃,有的跳崖摔死,有的被清军砍死,活下来的人没几个。
眼看大势已去,李自成还不甘心。他带着20个亲兵,亲自上山,想找条路突围出去。九宫山地形复杂,山路陡得要命,他们爬得满头大汗,身上全是泥。5月初的一天,他带着这20个人翻过山岭,到了牛脊岭附近。这地方偏僻得很,没想到却撞上了当地的乡勇。
这些乡勇是附近村民组织的,手里拿着锄头、铁叉,看到李自成这帮人,以为是土匪流寇,二话不说就围了上来。李自成带着亲兵跟他们干上了,双方人数差距太大,亲兵一个个倒下,李自成杀红了眼,硬是冲出了包围圈。他跑到牛脊岭的小月山,躲进一座破庙里,想歇口气。这庙早就没人管了,墙塌了一半,神像也倒了,满地灰尘。
可他还没喘过气来,两个乡民——成就波和金一柏——巡山路过,发现庙里有人。这俩人见李自成穿得不错,还带着金印,以为是大鱼,悄悄摸了过来。李自成听到动静,跳起来拔剑就砍,划伤了成就波的手臂。金一柏急了,抄起铁铲猛砸过去,正中李自成后脑。这一下狠得很,直接把他砸死了,血流了一地。俩乡民翻了翻他的东西,看到金印,才知道杀错了人,吓得跑回了山里。
九宫山之战是大顺军的绝唱。几万残兵死的死散的散,清军杀得兴起,满山都是尸体,连河水都被染红了。李自成一死,部队彻底没了主心骨,剩下的人要么投降,要么被清军收拾干净。这场仗从头到尾就没给李自成留活路,惨得让人没法直视。战场上尸骨堆积,血腥味几天都散不掉,活下来的人几乎没有。
李自成一死,大顺军彻底完了。残余部队四散逃跑,有的投了清军,有的跑去投靠南明,可都没翻出啥浪花。清军趁势横扫湖北,把李自成的势力连根拔起。他的家族也倒了霉,李继迁寨几百口人被清军屠了个干净,活下来的人改姓叶,藏了起来。清廷还把李自成的祖坟挖了,族谱烧了,断了后路。他的老婆高氏和侄子李过,有的战死,有的下落不明,反正没好下场。
李自成到底咋死的,历史上说法不一。最靠谱的是正史记载,说他1645年5月在九宫山被乡民误杀。《明史》里写得清楚,他带着20个亲兵上山,躲进庙里,被村民用铁铲砸死,发现金印才知道是闯王。通山县牛脊岭还有个清代墓葬,很多人相信是李自成的墓,1988年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可野史里说法就多了。有种流传挺广的说法,说李自成没死,逃到了湖南石门县夹山寺,出家当了和尚,法号奉天玉大和尚,一直活到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代有个叫何璘的人写过,他从公安跑到澧州,散了部队,一个人躲进夹山寺,坟还在那儿。1981年,夹山寺真挖出个奉天玉墓,专家一研究,说可能是李自成,1993年还开了个学术会讨论这事儿。
还有人说他跑去了甘肃兰州青城,或者去了广东乐昌金城山,打了六年游击战,最后被叛军杀了。这些说法听起来挺玄乎,可证据都不硬,顶多算民间传说。正史还是倾向于通山说,1955年通城县修过李自成墓,郭沫若还题了词,后来通山县拿出程氏族谱证明他是死在那儿,郭沫若才把题词撤了,墓碑也挪到了通山。
李自成的失败,标志着明末农民起义的终结,也让清朝顺顺利利统一了中原。他从一个穷小子干到推翻明朝,轰轰烈烈,可最后还是没斗过清军的铁蹄。他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叫他农民英雄,有人说他不过是乱世枭雄。不管咋说,他的经历让人感慨,一个普通人能掀起这么大风浪,可惜结局太惨。
九宫山之战是他最后一搏,打得血流成河,也彻底断了他的念想。他的死因到底是啥,是乡民误杀,还是逃出去当了和尚,至今没个定论。历史这东西,有时候就是一团迷雾,你越想看清,越觉得扑朔迷离。
李自成这一辈子,像坐了趟过山车,从底层爬到顶峰,又摔得粉身碎骨。九宫山之战是他人生的大结局,惨烈得让人咋舌,也悲壮得让人叹息。他是死在牛脊岭的破庙里,还是隐居山林当了和尚?几百年过去了,这谜团还是没解开。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总有些真相藏在角落里,等着后人去挖。
更新时间:2025-05-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