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ME》
▲谢霆锋《ME》专辑的封面,一眼望去很像是余文乐
前几天谢霆锋在启德开唱,也让他成为启德开馆后,第二个在这里开个唱的艺人,以及第一个在这里开唱的华语歌手,甚至在亚洲歌手的范围里也是第一个。
这次谢霆锋演唱会的歌单,照例会让不少歌迷挑刺,毕竟众口难调是永远解决不了的人类痛点。不过,就我的角度来讲,《ME》这张专辑里的作品全员缺席这次启德演唱会,还是有点意外的。
因为在我心目中,如果说到音乐实验性,《ME》和《玉蝴蝶》无疑是其中最强的两张,而《ME》中的音乐性对于谢霆锋的重要性,虽然不像《玉蝴蝶》那样更具代表意义,但同样是他音乐生涯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况且除了很高的音乐属性,《ME》专辑其实也不缺像《启示录》这样的传唱主打歌。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ME》对于谢霆锋的演艺生涯,也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在专辑发行后不久,谢霆锋就经历了“顶包案”,这也让他的事业大受影响,随后经历了暂别演绎圈,以及复出后向影视方面的侧重发展,虽然再之后2003年的粤语专辑《Reborn》及2004年的国语专辑《Listen Up》,依然保持着很高的音乐属性,但在一个越来越常熟稳重的谢霆锋身上,确实已经很难找到《ME》里的那种叛逆和不羁,以及那种骨子里和音乐死磕的摇滚精神了。
▲2002年的顶包案,对后来谢霆锋的演艺事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ME》的封面也很有意思,我们总是会说“相由心生”,其实这句话对应到实体唱片上,也可以说一张好的音乐专辑,它的封面或者相关的视觉,应该是和音乐有强关联的,而用大量怼脸自拍作为视觉和封面的《ME》专辑,除了以放大的姿态,强调“ME”这个角度之外,其实这种与当时香港唱片工业主流封面审美相悖的设计,本身也说明谢霆锋内心的桀骜不驯和不走寻常路的决心。
当然,这么怼着自己脸拍,也是要有资本的,像谢霆锋,他的头像即使如此呈现,都还能让人看到锥子脸的下巴,以及并没有怎么“变异”的五官,这要是圆饼脸艺人这么搞,那估计就要填满整个唱片封面了。考虑到这张唱片还是设计成了杂志大小,更是增加了脸的面积和视觉冲击力,这样的脸如果堆满在唱片封面,在当时的唱片店里摆放时,肯定会吓到小朋友的……
在专辑的Credits里,标注所有的照片都是来自于谢霆锋,其中也包括一张北京的冬天,市民在结冰的湖上游乐的照片。在制作这张专辑的2001年,王菲和谢霆锋还在一起,直到专辑发行后三个月,他们才正式官宣分手,而谢霆锋也开始和张柏芝牵手。这张拍摄自北京的照片,不经意间也记录下了一段历史。
▲谢霆锋《ME》专辑内页的北京的冬天
在《ME》专辑上市前一个月,谢霆锋和好友冯德伦主演的电影《2002》正式上映,而这部电影也成了《ME》这张专辑的Intro,因为专辑的首支派台歌《启示录》,就源于电影《2002》的主题曲。
在电影最后,当主题曲《Let Me Die》响起时,无疑戳中很多人的泪点,而这首全英文歌曲也是由谢霆锋作曲、冯德伦填词的,它最终也被收到了《ME》这张专辑里。
专辑的主打《启示录》,则是《Let Me Die》的粤语填词版,由梦先生填词。这种一曲两词出现在一张专辑里,倒也不算离谱,无论是英语和国语,英语和粤语,还是粤语和国语,此类的例子都不算少见。不过在《ME》这张专辑里,则将一曲两词升级了,因为《Let Me Die》不仅有粤语填词版的《启示录》,还有另一首粤语填词版的《完美启示录》,填词人同样还是梦先生。
这种做法,也让当时的歌迷大骂“英皇娱乐”,觉得公司为了推主打曲而搞出三个版本,做法简直令人发指。但实际上,之所以出现一曲三词,其背后也有一个很有趣的事。
作为当年香港乐坛的顶流,谢霆锋当然是要带货的,而在当时那个周期,《启示录》无疑是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新歌,至少旋律是最适合用来做广告曲的。
当时的“英皇娱乐”就给谢霆锋接了一个化妆品广告,日本Amique集团的“32℃ Soin de Beaute ”完美修复系列。而《启示录》这首歌曲虽然旋律不错,但英文版直接就“Let Me Die”,即使你说是因为完美而Die,金主肯定是不会同意这种解释的。至于粤语版的《启示录》,同样讲的是末世之爱,绝美中有很丧的氛围,也不会有哪家正常的公司,会选择这样的歌词来推自己的产品。
▲《完美启示录》是为化妆品重新填词的广告歌曲
于是梦先生就结合“完美修复”主题的“完美”两字,又整出一首《完美启示录》,这首词大概的主题和《启示录》其实大差不差,但在用词上更温暖、更主流了许多,于是就有了这首为推化妆品而再定制的《完美启示录》。
说到这里,也让我想到《ME》专辑发行的两个月前,另一个伟文给陈奕迅填词的《打回原形》,同样因为广告商所涉及到的美妆产品原因,最后改名为《大开眼戒》,因为要是用《打回原型》,就是在拆金主的台了。
《ME》专辑当时派台的主要是《启示录》、《你看我看你》和《对付我》这三首,前两首四大台都推了,后一首主要推了香港903和TVB,不过《对付我》这首歌和《启示录》一样,同样是谢霆锋自己作曲的。Wyman那句“怎去将我私有我”,虽然是凑韵之下的灵感,但还是让我印象挺深刻的。而且这首歌曲在编曲上,有点早年Blur的意思,在音乐风格上更偏Brit-Pop。
不过,我相信还有不少歌迷是因为特步的广告而熟悉了这首歌曲,或者说因为谢霆锋去消费了特步的产品。
《你看我看你》说是写狗仔队的,用这样的歌当派台曲,也是主打一个话题。虽然早年的香港流行乐,都希望包装他们认为的那种正面偶像,但后来发现像谢霆锋这样有棱角有个性的艺人,因为和狗仔媒体形成的冲突,反而可以成为娱乐营销卖点,所以干脆也就“放纵”谢霆锋去唱这种类型的歌曲。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我手头上这张专辑的实体唱片,是2002年5月由“新力音乐”在台湾地区代理发行的台版,而我这张专辑的音轨,《你看我看你》最后直接连上了《对付我》这首歌前奏的八秒左右,然后再切换成下一首《对付我》的音轨,而《一毫子》最后也有两三秒的音乐,是属于下一首歌《吸》的前奏部分,所以《对付我》和《吸》的开始,都有明显的顿挫。我开始以为这么做是不是特意这么设计,但现在发现APP上的歌曲,单曲与单曲之间的切换都是正确的,所以不知道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而说到《ME》这张专辑的台版,其实也在无形中见证了一间小唱片公司的起落。
因为“英皇娱乐”是一家非国际化和跨地区的唱片公司,其制作资源和发行渠道,主要在香港地区(后期只在内地设立分公司),所以和很多八十年代想要出海的香港唱片公司一样,“英皇娱乐”也找了对应的合作公司帮他们制作国语专辑,以及粤语专辑在台湾地区的代理发行(当时默认台湾地区市场是国语流行音乐的标杆市场)。
不过,“英皇娱乐”并没有打包所有艺人给一家公司,而是把陈奕迅、容祖儿给了“艾回唱片”,又把谢霆锋给了“大宇唱片”,可能也是不想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到时候如果某个艺人合作有问题,这么做就还有转向的空间。
而“大宇唱片”是由台湾音乐人林利南创办的小型音乐制作公司,当时公司开张后不久,也曾经策划过一张合辑《魔霆痴狂》(引进后改名《魔霆痴狂之霆锋当道》,明显是想蹭谢霆锋的影响力),算是公司四大台柱艺人的大集合,其中魔是黄大炜、狂是黄中原、痴是游鸿明,而霆自然就是谢霆锋,他们在专辑里合唱的《我们这里还有鱼》,在当时也是挺火的。
▲成立于1999年的“大宇唱片”,由音乐人林利南创建,公司历史上有一张著名合辑《魔霆痴狂》,就是四大台柱艺人游鸿明、谢霆锋、黄大炜和黄中原的集结,但“美卡音像”引进后,改名为《魔霆痴狂之霆锋当道》,明显是想借谢霆锋来为合辑带货
由于“大宇唱片”整体的盘子太小,所以从一开始,他们也找了台湾地区的“新力音乐”作为发行合作。所以像谢霆锋的粤语专辑在台湾地区发行时,就会同时出现“英皇娱乐”、“大宇唱片”和“新力音乐”三家音乐公司的Logo,第一个是经纪公司,第二个是制作(代理)公司,第三个则是发行公司。也因为“新力音乐”的SONY标识认知度更高,所以很多人把“大宇唱片”旗下的游鸿明、黄大炜和谢霆锋等歌手,在当时都默认为“索尼音乐”系的歌手。
不过,由于当时整个全球唱片业的低迷,所以“大宇唱片”在成立三年后,因为发展阻力的问题,所以就干脆把自己并入曾经的合作发行公司:“新力音乐”,旗下艺人的合约也顺延给了“新力音乐”,而“大宇唱片”退出市场的日子,恰恰就是《ME》这张专辑发行时的2002年1月。
所以,和2001年代理粤语专辑《玉蝴蝶》时,发行信息上是“大宇唱片”的中英文字样不同,台版《ME》专辑的发行信息已经直接换成了“新力音乐”,仅仅只是保留了“大宇唱片”的Logo。倒是CD包装内,依然附赠了“大宇唱片”的歌迷卡,回邮地址留的也是“大宇唱片”的地址,这明显就是“大宇唱片”在被“新力音乐”并购过程中,过渡阶段的实证了。
▲《玉蝴蝶》专辑的台版,发行公司是谢霆锋的国语唱片约公司“大宇唱片”
▲台版的《ME》,虽然因为“新力音乐”完成对“大宇唱片”的并购,封底的发行信息已经换成了“新力音乐”发行,但唱片附赠的歌迷卡,依然还是之前“大宇唱片”的歌迷卡,留的也是“大宇唱片”的地址
然后再说《一毫子》这首歌曲,这首歌曲的原作是蔡健雅的《记念》,后来在《My Space》这张Unplugged专辑里,又改成了《纪念》这个名字。话说,习惯了谢霆锋的这个粤语版本之后,再回过头去蔡健雅的原唱,反而觉得Tanya的版本唱得有些快和赶了,而我个人更喜欢《一毫子》的语速,这样的语速也让心境更容易沉下来、沉下去。
这首歌曲唱得太沉浸了,而且我也特别喜欢这首歌曲从演唱到录音上的处理,就是保留了很多谢霆锋演唱过程中那种情绪的波动、音色非完美型的那种不稳定,但正是这种语调让整首作品一气呵成,特别的带感。在追求一切细节完美和精致的主流唱片工业,谢霆锋当时能够这样做,其实就是很摇滚的做法。
▲专辑中的《一毫子》,原曲为蔡健雅2000年专辑的同名曲《记念》
《一毫子》甚至也特别适合做Unplugged的版本,去掉弦乐,单纯用一把吉他自弹自唱。
《一毫子》和《启示录》都是专辑里传唱度最高的作品,虽然有些歌迷很讨厌《启示录》,认为这首歌曲出现在这张专辑里,有些过于主流了,再加上“英皇娱乐”把三个版本同时放到一张专辑里,更让有些歌迷有些排斥心理。
不过,我倒是觉得这张专辑其实在音乐性和传播性上结合得很好,而且因为除了《吸》这首歌曲由恭硕良担任制作之外,其它所有歌曲都是王双骏和谢霆锋担任制作人,所以音乐的听感还是很一致的,作为专辑来讲有着很好的完整性。
不得不说,很多人都骂“英皇娱乐”是黑心工厂,是吸血的资本家,其实站到一个更远的角度,“英皇娱乐”给谢霆锋、容祖儿、陈奕迅、Twins还真是提供了不少好作品,虽然没到让艺人“自把自为”的程度,但能给谢霆锋制作《玉蝴蝶》这样的专辑,说明“英皇娱乐”其实也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除了唯利是图啥都不会,商人打开门做生意赚钱很正常,其实能有像“英皇娱乐”这样既赚钱,也能给歌手一些音乐甜头的公司,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比如像《ME》专辑里的《吸》、《了结他》、《呆滞》和《白衣天使》这些作品,在当年的香港主流乐坛,确实是非常超前的作品了。其中,《白衣天使》是“四方果”编曲的,《了结他》是“人山人海”的孙伟明和李端娴编曲的,而且这些编曲加上谢霆锋的演唱语调,放到整张专辑里,我觉得和《启示录》里梦先生的歌词一样,都有一种绝望的凄美,以及颓废的末世感,有着一体程度很高的完成度。
另一首《西部大开发》和《对付我》一样,都是专辑制作人之一的王双骏编曲,风格也是挺Brit-Pop的,吉他扫弦很有Blur的那种劲,后来看到有人评论说《ME》这张专辑相比谢霆锋以前的专辑更英式风格走向,大概就是指这些歌的听感,其实整张专辑来讲,倒说不上《ME》是一张很Brit-Pop的专辑,反而更适合用笼统的Indie来概括。
另外,从我个人的听感来讲,《启示录》的副歌,和弦走向上有些像《海阔天空》,而《了结他》的副歌,也有一瞬间让我想起了陈奂仁的《爱是怀疑》。
最后,《ME》这张专辑的封面,当时如果打上余文乐的名字,你会不会相信这是一张余文乐的专辑哈哈哈!
更新时间:2025-05-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